陳永祥

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題時,出現錯誤是常有的現象.每位數學教師在每天的教學中都要遇到學生的錯誤.大多數教師為學生的錯誤而煩惱,特別當錯誤率高的時候,更是怨聲載道.我也常常質疑學生的能力,有時也抱怨學生上課的聽課效率之低.我們教師的目標總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百分之百的學好,但事實并非如此,仍然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掌握.作為教師,我們最重要的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那么我們又如何對待學生出現的錯題,讓學生在改正錯題中成長呢?針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發現在教學中收集學生的錯題并運用錯題進行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錯題集不但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而且更能幫助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從中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反思教學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研究自己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勇于反思,善于反思,從而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完善我們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是難免的 ,通過收集學生的數學“錯題”,讓教師明確每個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缺憾的地方,從而檢查自己的教學行為.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錯題本這一資源,讓“錯題”成為“開啟智慧的寶貝”.
一、利用錯題集備學生
歲歲年年“生”不同,年年歲歲“錯”相似.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初中畢業生后,來年的教學,學生共性的錯誤處常常在我預料之中,由此可作為備課、教學的刻意強調之處,做到有的放矢地告誡學生,此處是同學們常常出錯的地方,進而分析指出怎樣避免之,怎樣得出正確的答題,這樣就減少學生的錯誤率,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而對于個性的錯題往往與學生本身的個性有關:那些好動、調皮的男生易犯審題不清或計算上的差錯;比較文靜的女生,由于邏輯思維不夠縝密,理解不夠透徹,應用不夠自如的是非之錯,表現在答題不嚴密,不完整.對此,我常作個性化的輔導,予以糾錯.
二、把錯題變成例題
根據信息的傳遞與保持規律,教學中的反饋必須留出時間,留足空間,邊講邊練,講練結合,使師生有思考的空間,達到有效調控的目的.
通過這道例題的討論,學生們也最終明白了,每道題都有特點,關鍵是一定要思考得到位、全面,審題時絕對不能馬虎.通過一道錯題,把它轉化成一道例題,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也達到了.
三、利用錯題集調整教學實效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對問題要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預防,慢慢積累成經驗,從而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間接反饋也可以幫助教師的教學.間接反饋是指教師從學生聽課的表情,姿態,動作或音容笑貌中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通過“察言觀色”獲得反饋,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比如:學生表情輕松,說明對內容理解透徹,教師可以按原計劃教學;如果學生還在埋頭記筆記,就要適當地調慢速度;如果學生雙眉緊索,表情木然,說明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教師要通過穿插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以便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進度等等.
實踐證明,教師要在課堂中及時抓住問題,因勢利導才能有效的掌握學生學習中的失誤之處,精當講評,在薄弱處重錘敲打,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會踏實教學就會豐碩而實在,才可以真正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四、教會學生整理“錯題集”
1.分類整理.將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分清錯誤的原因,并將各題注明屬于某一章某一節,這樣分類的優點在于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各章節易錯知識點查找,給今后的復習帶來簡便,另外也簡化了“錯題集”,整理時同一類型問題可只記錄典型的問題,不一定每個錯題都記.
2.記錄方法.老師試卷評講時,要注意老師對錯題的分析講解,并在該錯題的一邊注釋,寫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暴露出自己思維障礙產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總結得多了,自然會有心得體會,漸漸認清思維的種種障礙.
3.必要的補充.對于每一個錯題,還必須要查找資料或課本,找出與之相同或相關的題型,并作出解答.如果沒有困難,說明這一知識點,你可能已經掌握了,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則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還要再深入一點.因為在下一次測試中,在這一問題上,你可能還要犯同樣的錯誤.
4.互相借鑒,舉一反三.一本好的“錯題集”就是自己知識漏洞的題典,平時要注意及時整理與總結,在數學復習時“錯題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復習資料,經常復習回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做到舉一反三.雖然每位同學的“錯題集”不盡相同,但其他同學的“錯題集”中的優點是可以借鑒的,故同學們平時也要注意相互之間的交流.
皮亞杰曾經說過:“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通過反復思考招致錯誤的緣由并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由此可見,學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對于這些錯題,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埋怨或簡單地糾錯,而應該認真分析,追根溯源,巧妙利用學生出現的錯題資源進行引導,讓學生從錯題中獲取更多更豐富的知識.教師的“錯題集”雖是搜集學生的“失敗之處”,但正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這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不好的方法以后,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面對錯題,我們要正確對待.吃一塹,長一智,反思錯題的過程,就是養練思維習慣、優化思維品質的過程.推及開來,不僅要反思錯題,對教學中的典型例題和習題,都要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解題反思不僅能及時改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認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