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熒
〔摘要〕對花鼓戲現實題材新創劇目《月塘村的菁妹子》的創作探討。
〔關鍵詞〕花鼓戲現實題材創作探討
以大學生村官為主線,講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故事的戲,近年來并不少見。往往容易被人詬病為模式化的主旋律。而由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創作的大型現代花鼓戲《月塘村的菁妹子》,則讓人耳目一新。
該劇講述了月塘村大學生村官楊菁帶領村民保護風景名勝月塘、發展鄉村旅游業的故事。故事圍繞老莫擴建豬場污染月塘,嚴重威脅到月塘村的生態環境和長遠發展,通過楊菁據理力爭、頂住壓力、挺身護塘、力解紛爭,最終保護魚塘、消除誤會、贏得愛戴、發展旅游的劇情,塑造了大學生村官在新時代堅忍不拔、敢作敢為、茁壯成長的新穎形象,唱出了時代青年播種夢想、長成棟梁、撐開一片新天地的創業新歌。
花鼓戲的特點就是臺詞表演詼諧幽默,情節故事貼近生活,因此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歡。《月塘村的菁妹子》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在“接地氣”的同時也讓人覺得并不落俗套。菁妹子作為大學生村官來到月塘村,工作上一直受到村民們的肯定與擁護。但編劇與導演并未就此樹立一個“高大全”的村官形象。因為莫老板與蔡組長的挑撥,楊菁的工作甚至為人都受到了村民的質疑。她也產生了畏難情緒,也負氣地想到要悄悄一走了之,逃避困難。可實際上她仍舍不下月塘村,舍不下村民,也舍不下剛剛萌發的愛情。于是在嗩吶的勸導之下,在村民們幡然醒悟后的挽留之下,她最終決定留下面對并積極解決問題。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正是讓菁妹子這個人物形象豐滿、充實,能夠樹立起來的關鍵。值得一說的是,在該戲中不僅中心人物讓人覺得真實、立體,其他角色也是個性鮮明、特點突出。姚二嫂心直口快、潑辣能干;莫老板精明圖利、欺軟怕硬;蔡組長老謀深算、城府深。還有嗩吶、五爹等角色,雖是配角,但卻都個性鮮明,讓人印象深刻。行當齊全,使得整出戲飽滿、豐富。
導演雖然采用的是常規的線性敘述手法,以村官楊菁帶領村民保護月塘村為故事主線,但還有村民之間搶客的矛盾、李華的家庭矛盾等多條故事線一并發展,讓人覺得“有戲可看”。這些線看上去比較多,但其實都服務于主線,從側面烘托出菁妹子對于有損于月塘之事愛憎分明、鐵面無私的形象,又表現出了她對待村民大度包容、善良親切的另一面。導演對于全劇的節奏控制的很好,。雖然在劇中,菁妹子的工作受阻礙、被誤解,處處充滿矛盾,但導演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渲染矛盾上面,反而是在針鋒相對的各種矛盾之間,穿插相對緩和的事件,使得劇情節奏張弛有度,一波三折,饒有趣味。例如菁妹子幫助李華家的貼心舉動,使得之前矛盾一直僵持的緊張感得以舒緩,然而姚二嫂的出現,讓李嫂誤以為楊菁此舉是別有用心,瞬間打破了本以為趨于和諧的氛圍,又激起了新一輪的矛盾。對于導演來說,如何恰當合理地通過二度創作將這些故事線外化、表現出來,也是極具考驗的,既要將這么多的矛盾交代清楚,又要做到主次分明、“不搶戲”。
另外,導演對于人物矛盾的解決手段不局限于單一的吵架、爭論,而是通過菁妹子提出的“拔河”這個方式來解決。此舉看似過于輕率,實則簡單直接,是應對七組村民受人挑撥、不講道理的妙計。同時,對于一臺戲來說,“拔河”的橋段能更好地發揮出花鼓戲詼諧、夸張、接地氣的特點,運用地道的唱腔、豐富的表演等手段充分展現了村民們爭執不下的激烈場面,推進了劇情的同時,也使戲變得“好看”。這場戲是楊菁的巧思,也反映出了新時代大學生村官的有勇有謀;這也是編劇與導演的巧思,讓劇情中的矛盾不拘泥于刻板的解決途徑。可以看出該劇導演對于戲劇場面的把控做得比較好。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同是由賀希娟導演的花鼓戲《平民領袖》,其中主席與村民打鐵談心的一場戲,也是以輕松、幽默的方式,逐步地讓村民說出真心話,讓主席逐漸地貼近了村民的心,從而化解了矛盾。這樣的處理,避免了為了解決矛盾而解決矛盾的刻意安排,自然、不做作。
時代在發展,湖南文化在發展,花鼓戲也在發展。我們需要更多的像《月塘村的菁妹子》這樣的作品,緊跟時代主題,又保留了花鼓戲精華與特點的新劇目來開創新局面,在湖南文化的發展中大放異彩!
(責任編輯蔣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