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蘭
摘要:人性化護理在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包括心理護理、加強護士對護理技術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及重點加強術后的人性化護理,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疼痛的護理、咳嗽和呼吸功能訓練、預防肺部并發癥的護理等人性化護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及康復,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多發性肋骨骨折;應用
護理行業也同樣面臨著觀念上的轉變及形式上的改革,人性化服務理念融入護理工作已成為現代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1]。多發性肋骨骨折在胸部損傷中最常見,其中4-7肋骨是骨折的好發部位,肋骨骨折后,尖銳的骨折斷端向內移動,刺破壁層胸膜和組織,產生氣胸、血胸、皮下氣腫等,患者由于骨折部位劇烈疼痛,傷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和清除障礙,存在明顯的咳嗽困難,排痰不暢的問題,容易發生一系列并發癥。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76例,手術后通過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76例,均有明確的外傷史,其中車禍傷52例,耕牛撞傷6例,高處墜落傷18例,男61例,女15例,年齡12~78歲,患者入院后均作CT、胸片明確診斷,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挫傷、血氣胸、胸部塌陷及反常呼吸。
1.2方法 入院后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抗炎、止血、祛痰,及促進骨折的愈合。早期手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縮短住院日。本次76例患者,均給予鈦合金接骨板或形狀記憶環抱接骨板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其中氣管切開術3例。
1.3結果 本組病例76例患者經過我們嚴格的治療、護理、預防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人性化護理措施,除3例發生肺部感染,經過抗感染措施,15~20d痊愈出院外,其余患者均未發生并發癥,效果明顯,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2 人性化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
2.1.1加強與患者內心的溝通, 要針對患者本身具體情況提供針對性的人性化護理措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了體現人性化護理的精神,在患者內心最無助的時候應該為其排解解難、提供心理上的幫助,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體諒患者的感受,并通過與其家屬與朋友進行溝通,爭取為患者提供最大的內心支持。
2.1.2由于患者對手術有一定的恐懼和陌生感,這就需要在確定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輔導。在施行手術前,為了讓患者放心;向患者耐心介紹該手術的大致經過,讓患者了解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指導患者練習術后可能需要的一些輔助康復動作,以消除術后練習的陌生感。
2.1.3手術后保持病室的安靜、干凈、整潔,減少探視和不必要的護理操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
2.2加強護士對護理技術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在臨床護理中,護士如果護理技術水平優秀、每次的操作無失誤,這樣會為患者提供內心信心的支持,讓患者感覺到無比的欣慰[2]。要求護士工作中沉著、冷靜、自信、熟練,達到一針見血,盡可能減少穿刺中的疼痛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并將端莊的儀表、美好的語言、得體的行為、精湛的技術體現在為患者提供的人性化護理服務中。加強護理培訓,讓護士掌握基本的人性化護理知識,要求護理人員做到對待患者的每個行動和微笑均要求誠懇而耐心,表現出對患者的尊重,而不會因為疾病、地位、性別等慢怠任何患者。
2.3加強術后的人性化護理
2.3.1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盡早下床活動的益處,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及個體差異確定活動的時間、范圍、強度,一般術后6~8h護士可扶患者坐起,扣背,鼓勵患者進行四肢的主動活動,以后可協助逐步過渡到下床活動,讓患者早日恢復自我生活能力。在整個過程中,護士應動作輕柔,語音和緩,要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及坐起的反應。
2.3.2疼痛的護理 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肋骨斷端可刺激肋間神經產生局部劇烈疼痛,患者常因深呼吸,體位變換,咳嗽等活動加劇疼痛,而患者因懼怕疼痛往往拒絕咳嗽,容易產生肺不張,肺部感染,甚至窒息,以至加重病情,人性化護理措施的正確實施可以有效減輕疼痛。患者術后常規使用鎮痛泵,可根據患者的疼痛評分適當調整劑量。患者取半坐臥位,這樣既有利于胸腔閉式引流,又可減輕傷處的張力,減少疼痛。胸腔閉式引流術后管道會引起疼痛或不適應,應妥善固定。護士應有計劃地進行操作,避免反復多次的不良刺激,動作應輕柔。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時護士可用手或枕頭捂住傷口,防止牽拉痛。
2.3.3咳嗽和呼吸功能訓練
2.3.3.1翻身、拍背、輔助咳嗽,每2h翻身1次,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常并有全身多處骨折,可使用氣墊床。制定翻身拍背流程,統一翻身拍背手法。翻身時,向患者講解翻身拍背的必要性及配合,護士動作應輕柔,患者盡量臥向健測。對于雙側肋骨骨折的患者,可鼓勵患者利用雙下肢的力量,盡量抬高臀部,每日數次,可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拍背手法:手掌微呈弓形,右下往上,由邊緣到中央,有節奏地扣拍患者背部,同時囑患者深呼吸。經過上述措施后痰液大多已從肺泡周圍進入氣管,或痰液以松動。此時鼓勵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重復數次,因深呼吸可帶出少量肺底部分泌物,配合咳嗽可產生痰液移動及加強效果。
2.3.3.2有效咳嗽訓練時,患者盡可能坐直,護士立于患者床邊,指導患者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咳嗽時口型呈半開狀態,吸氣后屏氣3~5s后用力從胸部深處咳嗽,不要以口腔后面或咽部咳嗽,用2次深而有力的咳嗽將痰咳出,咳嗽后要休息片刻,以恢復體力。咳嗽時護士將雙手放在切口兩側,向切口方向按壓,以減輕切口張力和振動,使疼痛減輕,在排痰之前先輕輕咳嗽幾次,使痰液松動再深吸氣后,用力咳嗽,使痰液順利排出。
2.3.3.3術后患者可用"吹氣球"的方法進行呼吸訓練,可促進肺復張,使胸腔內殘存液體和氣體盡快排出體外,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方法:將小號橡膠氣球的氣球口放入患者嘴中,先囑患者深呼吸后囑其用力將氣體吹入氣球內,使氣球慢慢的膨脹起來,吹氣力以感到疼痛為限,應小到大循序漸進,3~4次/d,吹5~6d。
2.4預防肺部并發癥的護理 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容易出現咳嗽咳痰不暢、疼痛癥狀,而排痰不暢更加重了咳嗽時胸部疼痛,以致患者害怕咳嗽而使痰液不能排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具有快速準確的特點,藥物直達病灶部位,迅速稀釋痰液.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
2.4.1藥物的選擇 早期選用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行霧化吸入,有效的預防了肺部感染的發生。鹽酸氨溴索是一種粘液溶解劑[2],近年來對呼吸道的保護作用備受關注。而地塞米松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3],可減輕支氣管粘膜水腫,減少各種炎性物質的形成,抑制肉芽組織的增生。兩者合用,對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治療效果顯著。
2.4.2霧化時間的控制 由于霧化吸入潮氣大,很多患者容易產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推薦在餐前進行治療,并且吸入時間控制在20min內,以免長期的吸入加重支氣管水腫,最終引起心力衰竭。對于嚴重缺氧呼吸困難患者,霧化吸入時間應控制在10min內,必要時分次短時間進行霧化,以減輕患者的不適。
3 小結
人文關懷的主要含義是針對人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護理人員運用人文關懷的科學知識和理念,為服務對象提供高質量的護理,真正落實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并擴大其服務內涵[4]。多發性肋骨骨折往往是由車禍、工傷事故等造成,在胸部創傷中最常見,而其合并血、氣胸的發生率高達75%,后果較嚴重,如觀察搶救不及時或護理不到位,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時前后端失去支持,局部胸壁塌陷、軟化,嚴重時影響呼吸功能產生反常呼吸,同時患者創傷、疼痛,懼怕深呼吸,限制了呼吸運動的幅度,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損傷,甚至血、氣胸,使有效的呼吸容量減少,導致肺功能下降而出現了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因此,受傷后盡早手術對患者的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有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人性化措施則可減輕患者術后不適及并發癥的發生。
實踐證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人文關懷護理成功的保證。護患關系是護理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是護理工作的首要問題。由于護理人員有高度的愛心和責任心、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嫻熟的臨床工作技巧和豐富的護理經驗,以人為本,因人施治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人文關懷護理,改善了各種不良情緒,并幫助患者預防或減輕了治療中的不良反應,有效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楊相梅,潘龍芳,徐小萍.護理人文關懷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8(10):979-981.
[2]杜娟,王玲.地塞米松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術后肺部感染效果觀察[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9,12(7):6.
[3]楊寶峰,主編.藥理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50.
[4]李嚴真,胡瓊,劉道東.人文關懷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心理影響[J].當代護士,2013,2:135-137.
[5]白愛平.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12C):3331.
[6]申麗萍.多發肋骨骨折的早期呼吸道護理及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8,22(增刊2):77.
[7]羅淑玲,徐健.多發性肋骨骨折并肺挫傷的治療護理[J].長治醫學院學報,1999,13(2):152-153.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