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辛巒 張安民
【摘要】目的 了解許昌縣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對目標人群在地方病健康教育項目開展前后采用調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結果 在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后,目標人群地方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較干預前有較大提高。結論 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是預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前提和保障,采用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干預是提高目標人群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識程度、改變目標人群不良健康行為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許昌縣地處河南省中部,環抱許昌市區,總面積10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萬畝,轄16個鄉鎮,445個行政村,總人口近80萬,許昌縣為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區,地方性氟中毒曾經是危害全縣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以降氟改水為主的防治措施,而防治措施的真正落實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2009年按照《2008年中央補助專項資金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項目技術方案》,我縣于2009年開展了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項目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隨機抽樣原則 ,在全縣選擇了五女店、小召、蔣李集3個鄉鎮的目標人群進行了地氟病防治知識調查,每個鄉(鎮)各抽取1所中心小學、1個行政村作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隨機抽取4-6年級在校小學生30名,家庭主婦15名,共調查135人。
1.2 健康教育方式 采取上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課,播放光盤,電視講座,發放宣傳單、宣傳冊,張貼宣傳畫等方式宣傳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識。
1.3 調查方法 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培訓調查員,采用入校和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
1.4 效果評價 在項目開展前后采用基線調查和效果評估調查,對比評價項目開展前后健康教育效果。
2結果
2.1基線調查:2009年5月27日至6月4日,對三個健康教育項目鄉進行了小學生和家庭主婦飲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基線調查問卷,蔣李集鎮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76.67%,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68.89%;小召鄉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80.00%,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55.56%;五女店鎮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77.78%,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66.67%。3個鄉共調查135人,合計應答405題,答對297題,知曉率73.3%。
2.2效果評價調查:2009年9月16日—24日開展三個項目鄉鎮地方病防治知識效果評價調查:蔣李集鎮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96.67%,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100.00%;小召鄉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93.33%,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95.56%;五女店鎮調查小學生30人,知曉率96.67%,調查家庭主婦15人,知曉率100.00%。3個鄉共調查135人,合計應答405題,答對391題,知曉率96.54%。
3討論
3.1強化人們的健康意識,爭取全社會的理解和參與
健康教育隨著科學的發展,已超越了一般衛生宣傳的范疇,成為傳播和教育并重的新興科學。近幾年我們開展地方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一是開發領導層。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向上級領導宣傳匯報我市的地方病病情,使他們了解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贏得他們對防治工作的支持。二是加強新聞媒體宣傳。利用各種新聞宣傳工具,擴大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在《許昌日報》、《許昌廣播電視報》連續刊登地方病防治科普文章,在許昌人民廣播電臺舉辦地方病防治知識講座、知識競賽等,擴大了對社會的宣傳。三是加強重點人群宣傳。近年我市各地學校開設了健康教育課,課程中增加了地方病知識內容,如碘缺乏病的病因、甲狀腺功能、人體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氟斑牙發病原因等,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地方病防治知識,把這些科學知識帶進每一個家庭。
3.2開發衛生資源,提高防病效益
我們開展衛生工作的目的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而實現這一目的,就要占用和消耗衛生資源。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力量有限,每年不可能將很多的經費用于衛生工作。在國家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要想提高衛生工作的社會效益,就要努力爭取多方集資,廣開財路,擴大衛生資源,這是提高衛生工作效益的重要途徑。
多方籌集衛生資源的主要手段要靠健康教育。地方病防治實質上是一種衛生保健服務,衛生保健服務的實質是一種健康投資,健康投資可以為社會提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誰受益,誰補償”的經濟原則出發,國家、集體與個人都應分別對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補償,這就確定防治工作可以多方籌資,廣開財源。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衛生資源就必須靠健康教育來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轉變人們的衛生觀念,引導人們合理消費,爭取更多的健康投資。
近幾年我們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宣傳地方病的嚴重危害和防治方法,動員人們把多余的資金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以改善衛生條件,增進身心健康。
3.3落實各項防治措施,促進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健康教育是一個知、信、行的過程。“知”是獲得衛生信息,掌握保健知識,告訴你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做。“信”是我們對獲得的保健知識相信、信仰,并形成一種信念。知識一旦形成信念,就會支配人的行動。“行”是將獲得并相信了的知識付之于行動,產生一新的行為。
基線調查與效果評價調查比對,我們發現通過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小學生及農村育齡婦女地方病知識知曉率均明顯提高,今后,應進一步鞏固健康教育成果,加強對小學生及農村育齡婦女健康教育的力度,通過健康教育知識宣傳、知識的傳播,促進目標人群不良生活習慣的改變,達到預防地方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常新平,王耀勃.漯河市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心理醫生,2010年第6期
[2]楊娟,劉軍,廖敏,陸偉江,寧銳軍,李慶華.2009年廣西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應用預防醫學,2009年第06期
[3]王艷,胡留安,李曉利,吳寧.2008~2010年河南省許昌市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