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瑩
【摘要】目的:探析急診搶救患者的疾病譜,提高急救護理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6930例急診搶救患者的救治資料,統計處理各年齡組患者的疾病種類。結果:6930例患者的疾病譜多為急性中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創傷以及神經疾病,其中,以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數量最多,而且逐漸呈現為年輕化。結論:綜合分析急診搶救病例的疾病譜可知,急救醫護人員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在急性中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創傷以及神經系統等方面疾病的救治水平,并結合疾病的構造特點,制定有效的防治護理措施,才能提高急救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
【關鍵詞】急診搶救;疾病譜;分析;護理
急診工作具備隨機性較強、病重較復雜、病情較危重以及可控性較小的特點,因此,急診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現今社會中,急診搶救人數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診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為了通過回顧性分析急診救治患者病歷,對疾病譜構造以及相關因素進行了有效統計,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6930例急診搶救患者的救治資料。
1.2方法
回顧性統計了6930例急診患者的救治資料,主要包括就診時間、疾病構成、性別、年齡等,統計標準參考國際疾病分類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種類別標準,則取第一診斷標準統計。
1.3搶救標準
①創傷較為嚴重;②存在循環衰竭、休克情況;③存在心力衰竭、嚴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況;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嚴重性肺挫傷情況;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礙情況;⑥存在嚴重性昏迷以及腦傷情況;⑦存在農藥中毒,或是藥物中毒情況;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況;⑨存在潛在性高風險,或是生命危機疾病。
2 結果
統計結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為女性患者,所占比為40.12%;有4150例為男性患者,所占比為59.88%。患者年齡介于1d-87歲之間:有638;例<13歲;908例介于14歲-19歲之間;2143例介于20歲-39歲之間;2300例介于40歲-59歲之間;711例介于60歲-79歲之間;230例>80歲。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為神經系統疾病,1021例為創傷;1007例為循環系統疾病;876為消化系統疾病;852為呼吸系統疾病;641為急性中毒;451為其他疾病,具體構成比詳見表1:
除此之外,觀察統計結果可知,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多發人群年齡普遍在20歲以上;創傷、急性中毒的高發人群年齡普遍介于20歲-59歲之間;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人群年齡普遍在40歲以上,而且神經系統疾病逐年呈現年輕化。
3 討論
本次統計表明,急診救治患者多為男性,且年齡普遍介于20歲-59歲之間,由此可見,急診救治人員必須對中青年人群的常見病、高發病情、用藥原則進行準確率了解,并結合該年齡段患者的生理特點,對其行以有效的搶救措施。分析急診救治患者的疾病構成比可知,急診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由此可見,急診患者多為內科急診重癥患者,護理人員只有具備專業的內科急診重癥護理知識,才能有效提高急診有效率。
綜上,急診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具備良好的急救意識: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判斷力、反應性以及責任感,患者抵達后,可以通過明確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這樣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強化專科疾病護理:①心血管疾病:護理人員要明確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相應急救方法,指導患者正確休息,并對患者進行有效安撫,保證患者情緒平穩,對患者相關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明確相關藥物的藥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護理人員要準確且快速的通過患者中毒癥狀,掌握毒物的進入時間、進入劑量、名稱以及種類;構建靜脈通道,確保液體藥物可以及時輸送,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毒物,確保患者氣道暢通;護理人員可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行呼吸輔助措施;如果患者為口服中毒,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無氣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可以應用適宜藥物對患者進行導瀉、灌腸治療[3]。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并做好心理疏導工作。③消化系統疾病:叮囑患者多休息,保證情緒平穩;保證患者飲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況,構建雙通道,補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對患者的排泄物、嘔吐物進行觀察,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④兒科疾病:患者需要臥床休息,確保患者的氣道可以實現順暢呼吸,對患者進行密切監視,避免其因驚厥出現舌咬傷、墜床等情況;如果患者存在高熱現象,對其進行藥物、物理降溫;對患者的顱內壓升高、驚厥時長、外界刺激反應、生命體征以及神志進行密切觀察[4]。⑤外科系統疾病:要對患者傷情進行及時且準確的把握,給予患者適宜的傷面以及止血處理措施,觀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壓以及神志變化情況,構建靜脈通道,準備隨時接受手術治療。
結語:
綜上可知,急診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心腦血管知識,并且可以對急救器械做到熟練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現代急診要求,保證急診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月強,金嵐,劉俊等.4062例老年急診患者疾病譜分析及護理啟示[J].護理學報,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韓躍輝.7909例次急診搶救室患者病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2):156-157.
[3]周麗萍,張雋.老年急診患者疾病譜分析及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3,02(15):31-32.
[4]屈莉.3428例急診住院病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2,26(30):2820-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