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初中英語在教學方面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不但要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而且要對傳統的作業布置進行一定變革,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后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其獲得的學習知識,而且能夠削弱學生對英語作業的抵抗心理,使學生能夠自主完成英語學習,最終提高英語成績。就此基礎上,如何在新課程環境下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作業布置進行創新,為學生學習英語減輕一定的壓力,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問題。本文根據初中英語教學中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對新課程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作業布置方式提出具體的策略。
一、創設生動元素,提高作業吸引
初中階段的中學生往往身心發展具有強烈的個性,而傳統的英語作業過于簡單乏味,只是單一地進行抄寫和反復性的機械類工作,不但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會失去作業原有的性能及作用。所以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元素,提高作業在學生內心的吸引力。第一,教師可以改變傳統上書面完成作業的形式,改為口頭完成作業。如在初中英語人教版七年級上期教材中,當學習到Unit 1 “My names Gina.”這一內容時,初中英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家準備一個簡短的全英文自我介紹,并在第二天的英語課堂中進行表演。又如,在初中英語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教材中,當學習到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初中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對課堂上講解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構成一個簡單的話劇劇本,并安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展演。通過這樣改變作業的布置方式,不但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表達水平。
二、聯系生活實際,增加實踐機會
英語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所以英語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加強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并能夠在生活中增加英語實踐機會。英語教師可以豐富英語作業的形式,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教材中,學習到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調查,通過互問互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英語交流與表達,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明白這一章節的主要概念,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對英語詞匯的掌握能力。同時,英語教師還應多鼓勵學生對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并對生活中的一些趣聞進行短文寫作,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布置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下,要求教師實行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提高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首先,針對學生在初中階段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英語教師要以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實際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其次,在布置英語作業時要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差異性劃分,學生較為薄弱的課程內容要多進行作業安排,以此來加強學生對于該知識的掌握能力和鞏固學習效果。最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總結,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前根據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講解,并一對一地為學生進行輔導,找出不足的地方并改進,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教材中,學習到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這一內容時,教師在講解完本單元的所有內容后,利用少量時間在課堂中進行總結,即“不能在課堂中吃什么東西”或“課堂主要是用來做什么的”等,最后告知學生關于課堂環境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氛圍。
四、創新作業設計,增添個性元素
初中英語教師應該豐富作業設計材料的來源,實現作業設計個性化,除了使用與英語課本相關的訓練材料外,還可以結合市場中各種各樣的綜合與復習資料,并且還可以使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將作業設計體現個性化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對原設定的作業材料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其符合課堂上的相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第二,教師對作業進行改編與自編時,應時刻注意創造性與創新性,不能落后低俗,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教材中,學習到“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這一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的總結話題來設計作業,通過了解學生喜愛的活動,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次關于舉辦聚會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堂教室、運動場或是公園自主舉辦一個小聚會,并能在聚會過程中使用簡單的英語口語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完成布置作業,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口語表達水平。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