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雷
【摘要】音響的創作性運用與電影創作中的蒙太奇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根據音響在節目中的作用以及創作的需要,分為敘事性音響蒙太奇和表現性音響蒙太奇。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既可以讓語言變得生動有畫面感,也可以達到瞬間轉換時空交錯情節的效果。
【關鍵詞】廣播 音響蒙太奇 敘事性 表現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音樂、音響構成了廣播節目的聲音三要素,三種聲音各司其職,語言表意、音樂表情、音響表真,通過專業錄音剪輯制作,將非常立體又富有感染力的廣播作品呈現在聽眾面前。無論是簡短的商業廣告、公益宣傳還是篇幅較長的廣播特寫、錄音報道等,無不顯示出三種聲音元素互為融合、交相輝映的藝術魅力。三種聲音要素的靈活運用能激發受眾的內心情感,給予其無限的想象力和畫面感。
作為最真實表達的聲音元素,音響來自于自然界以及我們的社會生活,根據其發聲屬性,可以細分為動作、自然、機械、軍事、動物、交通以及特殊等若干類。廣播音響則有這樣幾個類別:按內容分有人聲和物聲,按時間分為實況音響和資料音響,按音響在作品中的作用分為主體音響和環境音響。各類音響,正因為其自身承載著特有的信息特征,運用到廣播節目中,不僅極大豐富了廣播的整體聲音效果,更增強了節目內容的現場感、真實感,并從側面增大了廣播節目的信息量,增添了可聽性,對于烘托敘事的環境氛圍、表達人物心理情緒等也起到非常獨特的作用。
音響的創作性運用與電影創作中的蒙太奇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蒙太奇是法文Montzge的中文音譯,意思是剪輯或剪接,畫面蒙太奇和聲音蒙太奇的運用,使電影跨越時空的敘事方式成為可能。廣播節目中作為獨特聲音介質的音響,其蒙太奇手法運用既可以讓語言變得生動有畫面感,也可以瞬間轉換時空交錯情節。根據音響在節目中的作用以及創作的需要,分為敘事性音響蒙太奇和表現性音響蒙太奇。
一、廣播節目中的敘事性音響蒙太奇
敘事性音響蒙太奇是以交代事件背景、情節以及展示事件進程、細節的真實聲音為主的音響蒙太奇。無論是新聞節目中的錄音報道,還是以人物或事件為脈絡的紀實性廣播特寫,或者是公益宣傳等,音響都真實記錄或是還原了事件的環境背景、進程、人物采訪等。各類音響的出現都順應事件發展脈絡、邏輯順序和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音響和語言表述的內容緊密相關環環相扣,和語言的組合非??陀^和寫實。運用敘事性音響蒙太奇,節目傳達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突出真實可信。
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廣播曾經錄制過一篇錄音報道《蟻族》,講述的是大學畢業后留在杭州工作創業的年輕人,他們激情滿懷艱苦奮斗在杭州、懷揣夢想蝸居在杭城。報道通過幾位具有代表性的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反映出城市中“蟻族”們的迷茫困惑和樂觀堅毅。占全篇一半左右的音響,貫穿報道始終,非??陀^真實地記錄了典型人物的工作和生活。比如:一位大學畢業不久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的女孩,為了反映其嘈雜的工作環境和忙碌的工作狀態,開篇是這樣的音響。從辦公室的小格子間里傳來電話鈴聲,幾個業務員不時談著業務,這是作為大背景的環境聲。一會兒很清晰地聽到近處一個女孩用電話和客戶商談,言語從容也比較溫和耐心。隨著報道的推進,知道這位姑娘就是要介紹的人物之一,人物的出場非常自然。這個工作場景的音響運用,猶如視覺鏡頭里的全景和特寫,用敘事性音響蒙太奇,找到很好的切入點,通過細節,有效介入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報道跟隨被采訪人坐公交車一路來到遠在杭城濱江區的一處農民出租房。在聽到公交車剎車減速到站、報站名、開門關門聲等一系列音響后,途經一條有名的小吃街,只聽得遠處小面包車按喇叭聲夾雜著電瓶車自行車按鈴聲,還有從音響店里飄出的動感的音樂聲。近處,人們說笑聲、買食物的對話,特別是鍋鏟翻炒食物、油鍋里煎炸食品的音響尤其突出。遠處的音響是城鄉接合部街道交通狀況的典型,而近處的各類音響全面呈現出這條小吃街在晚間的常態。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聽到被采訪人語氣輕松地說道:“下班沒有吃飯的話,有時候路過這里就吃一份五元以下的便餐?!睂哟畏置鞯母黝愐繇?,提供了語言之外的所有信息:居住的農民房所處的城鄉接合部特定的區域環境,“蟻族”年輕人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他們工作艱辛、生活窘迫節儉,但是對未來依然樂觀、充滿信心。
非語言的音響元素以及音響的創作性運用,賦予節目更加豐富的內涵,不同聲音元素蒙太奇的運用,超越了音響本身單純性的聲音意義,也真正體現了音響的核心價值,那就是真實!
二、敘事性音響蒙太奇的運用技巧
錄制各種類別的廣播節目,很多會用到敘事性音響,它們對于節目內容的情節敘述、環境烘托、人物內心表達以及節目節奏風格的形成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敘事性音響在廣播節目中一般有以下幾種運用方式。
1.音響平行
音響與語言平行,與敘述的內容保持一致。無論是體現自然環境、季節特點或者是現場氛圍、動作表達等,音響都與語言同時出現,這種運用方式容易將聽眾帶入所述的氛圍中,產生真實感受。音響在這里不是語言的簡單圖解,而是進一步深化了敘述內容,給予聽眾真實的聯想。
2.音響提前
音響的出現先于語言,凸顯出先聲奪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在節目中既起到引領和主導的作用,影響節目的節奏和情緒,同時也強化了敘事時空或者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吸引聽眾對后面敘事的期待。上海東方廣播中心制作的公益宣傳《“請”字篇》,每個音響后都對應兩個特別生硬的字:
嘈雜街道音響后開車按喇叭男人呵斥:讓開!
觥籌交錯的環境中傳來女生吆喝:結賬!
汽車關門聲后男中音命令似:開車!
電話鈴聲響起,女孩不耐煩:講話!
明快的音樂響起后柔和的女聲:學會說“請”字吧!城市會變得更美好,生活會變得更快樂!
典型音響與生動準確的演播呼應,形成較戲劇性的反差,強化了宣傳的公益主題。筆者錄制的多部紀實性廣播特寫,多次運用音響提前的方法,敘事節奏緊湊流暢,入情入理的音響,提示即將發生的事件,造成激動或緊張的氣氛,或者是快速將聽眾帶入下一環節的特定氛圍中去,有效發揮出音響先聲奪人的作用。
3.音響立體
音響立體是指節目同一段落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響,它們或交錯或同時,形成較為立體化的音響效果。這樣的音響運用更有利于營造環境氣氛,表達主題,聽覺上更為豐富,增強了可聽性。廣播特寫、錄音報道、公益宣傳等經常運用這一技法。筆者曾經錄制過一個公益宣傳《請勿占用盲道》,所用音響都是實地錄音,確保音響真實感人。開篇的音響構成:汽車喇叭聲、自行車車鈴聲以及人來人往聲形成的街邊一角景象,在這繁雜環境背景聲音中出現一個特別的聲響,由遠及近,這是盲杖點擊盲道地面發出的聲音。
盲人女孩講述:“每天我都這樣走在上班路上,眼睛看不見,可我靠手中的盲杖和腳下這條特殊的路,心里覺得特別踏實??涩F在盲道上停的車輛越來越多了……”接著就聽到盲杖碰到自行車,盲人女孩被自行車絆倒,一排自行車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摔倒地下。多種音響交織在一起,用寫實的音響體現了氛圍、交代了情節,為宣傳內容鋪陳渲染,給聽眾提供了聯想的畫面,對“盲道——社會給予盲人的一雙眼睛!請保障盲道的暢通!”這一主題做了深刻又形象的宣傳。立體音響運用,猶如視覺影像虛實的變化,層次中見主體,不同屬性的音響勾勒出敘事的畫面,顯示出非語言的魅力和力量。
三、廣播節目中的表現性音響蒙太奇及其運用
如果說敘事性音響蒙太奇營造的是客觀寫實的聲音世界,那么,表現性音響蒙太奇則給予廣播節目更多的主觀性表達,是用真實的聲音來技術性處理、藝術化體現。這其中可以用自然屬性的音響去營造特殊的意境和氛圍、用實況音響和資料音響作為背景,還可以通過數字音頻工作站將現實生活中的音響進行夸張、重疊、變形處理,變為超現實、風格化的音響。這些音響蒙太奇的運用,起到暗示、隱喻和象征的作用,給予廣播節目聽覺上獨特的表現,給聽眾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極大豐富了廣播節目的形式。由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技術中心錄制的廣告《鼎園九禮》,曾經獲得浙江省廣播錄制技術一等獎,短短35秒的廣告表現性音響蒙太奇在其中發揮了有效而又藝術性的作用。
旁 白: 1923年,上海。
【音響:外灘碼頭老式船只汽笛聲
旁 白:陽光透過成片的梧桐傾瀉
【音響: 人力車在地面上跑動,優雅海派時代徐徐開啟
【音響:酒杯相碰,低語人聲,戲劇女聲
旁 白: 2013年,杭州。鼎園九禮
【音響:溪水潺潺流動
旁 白:四千棵原生香樟重返經典
【音響:四周小鳥輕快鳴叫
旁 白:西湖山路獨此原創海派排屋
【音響:車停,豪華轎車關門聲
旁 白:海派章法一脈中國
【音響:高跟鞋在地面緩步行走
從上面文字和音響的對照可以看到,表現性音響蒙太奇發揮得淋漓盡致,所有音響將文字的意思外延和深化了,音響體現出很強的主觀性表達。前半段外灘老式船只汽笛聲和后面堂會戲劇女聲,極具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加上音樂選用爵士風格的小提琴樂曲,幾個音響經過疊加或漸出漸隱,象征性勾勒出優雅海派的代表——上海的社會生活面貌。后半段溪水、鳥鳴,一下子拉入幽靜的環境,意境的表達非常鮮明。關車門和高跟鞋行走的聲音傳遞著高貴優雅的氣息,也給聽覺帶來很強烈的畫面感。磁性男中音緩緩敘述、爵士小提琴和吉他音樂自然轉換,尤其是表現性音響蒙太奇的運用,三種聲音元素渾然天成、流暢立體地傳遞出廣告訴求。
如今數字時代的廣播,節目類型新穎別致,同時聽眾更加需要聽到新奇和意想不到的聲音。運用聲音蒙太奇的創作思維,把握敘事性音響和表現性音響在節目中的有效作用,并且利用數字錄音技術手段,就能營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就如德國廣播特寫之父彼得·里昂哈德·布朗(Peter Leon Hade Brand)所說:“廣播是通過聲音來傳播的,不僅是語言,還有音響。音響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語言的解說和說明,是說明某個問題的注解,是一種點綴。其實音響是傳達信息、表達感情的一種有力元素,比富有哲理的話語具有更大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音響的運用。”
參考文獻
1.姚國強 《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制作》,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德】彼得·里昂哈德·布朗 《音響,廣播特寫的心臟》,《中國廣播》,2012年第5期。
3.黃美娟 《淺談音響在廣播節目中的作用》,《中國廣播》,2011年第11期。
(作者單位: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廣播)
(本文編輯:寧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