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之余,從事書法藝術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一直是我的首選。藝術之旅,一路走下來,樂趣無窮。記得有位老書法家曾說,搞藝術的人終身感到幸福!想一想,很有道理。
一
少年時代的書法學習,的確使我獲益匪淺,那時候每周有一堂寫字課,盡管只有20分鐘,但對于滿腦子空白的我來說,非常管用。正因為有那一階段的啟蒙訓練,我懂得了許多書法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古人與今人在書寫方面原來有這么多的差異。書寫實際上是一個十分有趣且令人著迷的過程,每上一堂課,交一張大字作業,共寫12個字。老師批改作業,看到哪一個字好,就用毛筆在字的右上角畫一個紅圓圈,每次作業發下來,我的作業上往往紅了一大片,數一數,有八九個圈,老師看好,常常表揚,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群星璀璨,有不計其數的古典碑帖,后人盡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志趣專長、性情愛好來選擇碑帖,專攻一體,博學百家,由“碑帖領入門”,走上藝術之旅。在學習的道路上,我覺得還是要講一點科學發展觀,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可持續發展做一點深謀遠慮。這樣可以花較少時間,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比較傾向于選擇自己喜歡的,符合個人性情的古代經典碑帖來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喜歡上它,甚至酷愛它,對它就有了濃厚興趣,你自然會反復去揣摩、比較,深入去分析鉆研,達到廢寢忘食、欲罷不能的程度。我一直認為,后人學習書法要充分借鑒先人的研究成果,以先人的肩膀作為自己攀援書法藝術高峰的階梯,有傳承,才可能有發展,在古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作為。
二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快樂的,提筆寫出一件好作品,成就感油然而生,頓時心曠神怡,精神煥發。據西方學者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快樂的時候,免疫力最高,人也越健康。品位的高雅脫俗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書畫家的心境一般來說比較平和,在藝術創作中,心里經常能保持著一種愉悅的狀態。從事書畫藝術創作的人們還有一種雅聚交流的好習慣,大家歡聚一堂,擺開桌案,筆墨伺候,每人當場寫上一幅字,互相觀摩欣賞和點評,以書會友,筆墨傳遞友誼。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寫好的作品分送給同事和朋友,共同分享藝術學習的新成果,在其樂陶陶的氣氛中感受風雅和斯文。
在藝術審美上,我比較喜歡雄健豪放、峻偉古拙的風格,自己也以創造獨特的美學品格和文化意蘊為樂事。在品讀歷代經典碑帖時,北魏碑刻所表現出的剛健、雄渾的風骨,以及宋代“尚意”書法展示的“八面出鋒,沉著痛快”的瀟灑大氣,我尤其喜歡。在書法的創作上,我常以漢魏碑刻的雄強、古樸為本色,取法古遠,熔鑄多家,借鑒晉唐以來儒雅灑脫、隨意賦形的文人書風,追求一種雄強高古、氣息醇雅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在創作擘窠大字時,比較講究氣勢,包容、涵養雄強奇拙之態,任情恣性,乘興揮灑,非盡興盡墨而不肯罷筆。從中國傳統美學角度審視,偏于陽剛壯美的藝術形態,如粗獷的線條、古拙的意態、豪邁的力感,有時能引導讀者感受到藝術表現的博大、雄偉、壯觀,并由此產生振奮、鼓舞、愉悅等情感交融,共同感受快樂書法的魅力。
三
有關書畫藝術與人體健康這個話題,近年來在茶余飯后經常被人們所談論。
在中國書畫史上有一個現象,凡是書畫家壽命都比較長,活到80歲以上的不在少數。在近現代書畫家中,何香凝95歲,胡絜青97歲,齊白石94歲,黃賓虹90歲,陳半丁94歲,李可染82歲,李苦禪85歲,林散之92歲,關山月88歲,啟功93歲,晚清最后一個秀才蘇局仙110歲。暮年之際許多書畫家依然充滿活力,朱屺瞻97歲高齡仍揮毫不倦,90歲的女書法家蕭嫻還親自掌勺待客,與弟子優游四方。他們晚年生活充實、思想開朗,心隨天籟,笑對人間百態。
書畫活動是一種融體力和腦力于一體的平衡勞動,與練氣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要求寫字者要有一個正確的姿勢:頭部端正,兩肩平齊,雙腳平放,抬肘懸腕,提起全身之力集中于上肢,這與氣功修煉的姿勢十分相近。俗話說,養生要動,養心要靜,寫字作畫時手握筆而動,一切作為由大腦控制,手腦并用,既有動,也有靜,心手雙暢,是最好的養生之道。百歲書法家孫墨佛說:每天寫上兩個小時的字,令人心曠神怡,久而久之,心身受到了良好的調整和鍛煉,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其次,寫字作畫時要全神貫注,意在筆先,運筆時凝神靜氣,萬慮皆息,頭正肩松,意力并用,隱隱然有一股暖流貫穿全身,這與氣功的呼吸吐納如出一轍。蘇局仙老人102歲時,曾有人向他請教養生之道,老人說:“唯書法而已。”第三,書畫家的心境比較平和。長期專注于藝術創作和構思,寵辱皆忘,內氣充盈,精神煥發,避免了外部的不良剌激。書畫創作與練氣功還有著不同之處,它擺脫了氣功為練而練的單純行為,把身心鍛煉寓于藝術的創作和娛樂之中,故寫字作畫也還有著“藝術氣功”之美稱。
從時間上看,寫字作畫經常在晚上進行,最愛人靜月初醒,提筆蘸墨寫心情。在萬籟俱寂,周遭墨香氤氳,手握羊毫筆獨自在潔白的宣紙上筆走龍蛇的時候,不管是名家還是初學者,欣欣然有一種成就感。時而寫出一件精品,便喜出望外,有的書畫家興之所至,還會大叫三兩聲,收筆觀賞,輕輕押上兩三方印章,左看右看后再收藏起來,作者的心境還會晴朗好多天。
大自然的清純與書畫家們尤其親近,寫不出好作品,到戶外去吧。從事書畫藝術的人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品味深度要比其他人來得細膩和敏銳。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站在大自然面前,心無煩惱,形無勞倦,其心境如同秋水一樣清澈透明。有時三兩人,七八人,結伴走出書齋切磋技藝,喜氣洋洋,體驗一種成功的愉悅。
散其懷抱,書寫心情,有耕耘,有播種,就會有收獲。讓我們去感受書法藝術的精彩,在快樂書法的歡歌中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