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們的信仰相同,都在各自的領域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著名導演湯曉丹和他的兒子湯沐黎(著名畫家)、湯沐海(指揮家)一家。從小事做起、追求真才實學、言出必行的精神,在這個家庭得到了傳承。近日,筆者有幸聆聽湯沐海講述湯家三代人在不同時代浪潮中的治學為人以及家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家風。
智力投資,藝術追求總相通
國內知名導演湯曉丹被譽為銀幕將軍,而妻子則是有著“中國一把刀”之稱的著名電影剪輯師藍為潔。
湯曉丹和藍為潔有一個觀點:吃到家了是美食家,玩到頭就屬旅游家,行行出狀元。他們從小培養兒子興趣廣泛,兒子愛打乒乓球時,兩口子為他們添置了球拍、球網和如何打好乒乓球的書籍;他們愛繪畫愛音樂時,父母急忙為他們購買了相關的學習資料。
夫妻倆都盼著兩個兒子能繼承他們的衣缽,哪知大兒子湯沐黎果斷地告訴父母,他對電影不感興趣,自己想學油畫,以后想當個畫家。作為父母只能把希望轉移到了小兒子湯沐海身上。沒想到,湯沐海迷上了電影里的音樂。每次別人都散場了,他還坐在那里聽。
蘇聯芭蕾舞團訪問上海時,藍為潔暗中打聽到有一場公開賣票,票價每張5元。盡管湯曉丹已經在招待演出時飽了眼福,但藍為潔仍千方百計求人買了4張票,為了有音樂天賦的小兒子沐海花20元錢。這樣的開銷,當時在上影廠絕無僅有,因此引來朋友們的笑話:“你和湯曉丹鈔票用不完了吧?” 藍為潔只好小聲說:“這叫智力投資。”
演出過程中,藍為潔一直注意小兒子的神情,他自始至終全神貫注地盯著舞臺。藍為潔無奈地看著丈夫:“咱們原本還指望沐海能繼承咱們的衣缽,現在看來又泡湯了。”湯曉丹拍拍妻子的肩膀,勸她:“十個指頭各有長短,可你能說哪個指頭沒用嗎,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咱也不能強迫他去學。”
1966年,湯曉丹被打成了“黑幫主義分子”,藍為潔也被下放到了上海農村。
大兒子湯沐黎適逢高中畢業,升學成了泡影。他被分配到牛奶公司牧場勞動,每天8000斤飼料搬進搬出,他依然繼續抓緊時間學習。小兒子湯沐海被招入新疆軍區文工團,他抓緊自學各種樂器的彈奏,勤學苦練感動了朝鮮族的老戰士們,他們不但把樂器借給沐海練習,還言傳身教幫助他盡快掌握樂器的不同功能。
言傳身教,良好家風
引導孩子不輕言放棄
哪知好景不長,1970年湯沐海因父母的原因又被“踢”出了部隊,成為一名工人。湯沐海心情十分壓抑,整日悶悶不樂、長吁短嘆。朋友向藍為潔提議:“不如給沐海買一架手風琴,500多元。”
500元對藍為潔來說也是一筆天大的費用,她只能先托朋友幫忙物色手風琴,自己則開始省吃儉用地存錢。一個月后,藍為潔得知有一臺天津產的鸚鵡牌手風琴正在找買家,過期不候。藍為潔只有300元,還差200元去哪籌?工友們籌一點,終于籌夠了買琴的錢。
藍為潔把錢給賣家后,連坐車的錢都沒有,她只能搬著手風琴,一步一步地往家里挪。她個子本來就小,又抱著個大東西,幾乎是舉步維艱,花了幾個小時才走到家門口。看著母親把琴交到自己手上,一頭大汗地沖著自己笑,湯沐海眼淚一下子下來了。湯沐海回憶說:“母親的頭發很亂,回到家一口氣喝了3杯水,她指著手風琴對我說:‘兒子,以后你有琴彈了,雖然這琴跟鋼琴不一樣,但是你聰明,肯定很快能學會。母親就那樣看著我,臉上帶著笑容,眼里含著信任,那目光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他曾問過母親:“咱家都快吃不上飯了,還拿這么大一筆錢去買琴,值得嗎?”母親回答他:“別看咱們眼前挺困難的,但只要你有信心,一條道走到黑,也會找到出路。生活苦點沒關系,但心不能苦,媽買琴給你,就是希望你能鼓起勇氣,好好往下走,爭取走到底,以后別動不動就說放棄,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說放棄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這琴。”
湯沐海果然沒有放棄,無論是上海音樂學院招考工農兵學員或者出國留學生考試,他都第一個報名、認真對待,并以優異成績被錄取。尤其到了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大師班深造時,湯沐海的音樂才華深得樂壇大師卡拉揚賞識并破例收為關門弟子,還出面與中國外交部商量在其畢業后,再跟他學習兩年。鑒于人才難得,文化部專為湯沐海制定了來去自由的靈活模式。湯沐海由此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指揮技藝也有了很大的飛躍。在深造同時,湯沐海經常回國指揮音樂會,他把國外學到的先進技藝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國內樂壇的藝術家們。
家風傳承,子孫后輩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2012年湯沐海的父親湯曉丹在上海過世,由于工作原因,湯沐海沒能趕回去送父親最后一程,這也成為了他心里最大的遺憾。父親走了,但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湯沐海說,父親從來沒有刻意去教導他,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傳授了人生的大智慧。現在,他也是這么影響著自己的女兒。
除了湯家第二代在藝術上表現出的天賦外,孫輩也秉承了這樣的藝術細胞。湯沐海的女兒湯蘇珊5歲起學小提琴,湯沐海堅持一個原則:尊重孩子的“叛逆”。對于孩子不喜歡的曲子,或者很反感的訓練放手,他都無原則地贊同。他說:“音樂是美好的,童年也是美好的,我不想在孩子心里留下一絲一毫的不愉快。”而湯蘇珊沒讓父母失望。
2014年,湯沐海接受了上海愛樂樂團的邀請,一家人正式定居故鄉上海。2014年12月,第五屆“中國之聲”新年音樂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湯沐海擔任指揮。演出在即,小提琴獨奏家因病退出,有人大膽提議讓年幼的湯蘇珊頂替上。年僅10歲的湯蘇珊與國交的音樂家及自己的父親攜手演奏經典名作《梁祝》,創下了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這部作品的音樂家最小年齡紀錄。
湯沐海一直主張走出去、引進來,加強交流,為中國音樂的發展推波助瀾。無疑這些都是秉承了湯氏的家風,湯氏父子都全心全意為國家的富強和文明建設嘔心瀝血貢獻了全部的精力。而談及未來,湯沐海說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子孫后輩把家風家訓傳承下去,無論做人做事都能做出個樣兒來。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