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資產份額快速提升。然而,由于部分投資對象國政局不穩定、政策變動、甚至發生政權更迭,加之部分企業海外資產風險防控及經營管理能力不足,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凸顯,個別項目甚至面臨巨額虧損。為有效防范海外投資風險,本文對我國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面臨的風險類型進行了梳理,并結合實例提出了相應風險防控建議。
【關鍵詞】企業 海外投資 風險 應對措施
一、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類型
近年來,我國企業赴海外投資步伐加快,其目的地多為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局不穩、經濟脆弱、政策多變、社會安全風險突出等問題,加之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經驗及運營能力相對不足,海外投資風險呈現多發態勢。總體而言,我國企業面臨的海外投資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治風險。通常指東道國政局動蕩、政府實施干預或遭受國際制裁給外國投資企業造成的風險。例如2011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發生的政權更迭,以及近年來敘利亞因內戰政局持續動蕩等都是政治風險的集中體現。政治風險危害性較大,一旦發生輕則使企業工程項目拖期;重則使得企業被迫中止項目、撤離人員并蒙受巨額損失。
二是政策風險。通常指政府對外資的政策發生了變化,給企業經營造成困難,主要包括實施國有化及法律法規重大變更等。政策風險將使外國投資企業對境外項目的掌控程度、項目收益甚至項目持續運營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例如:2006年以來,為實現國家對重要經濟部門的掌控,部分拉美國家將能源、礦產、電信等重要部門收歸國有,涉及的外國公司不得不全部或部分交出對能源、礦產、電信等領域的控制權,遭受巨大財產損失。
三是社會安全風險。通常指社會動亂、罷工、搶劫、綁架、傷人等事件給海外員工和企業帶來的風險。社會安全風險將對外國投資企業人員財產安全及項目正常運行產生不利影響。例如,2014年5月在越南投資部分中資企業遭遇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導致人員、財產損失,以及2015年11月20日3名中鐵建員工在馬里遇襲身亡等。
四是匯率風險。通常指企業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由于人民幣尚未實現國際化,我國企業海外工程承包合同多以美元或當地貨幣計價,在項目實施期間,若人民幣持續升值或當地貨幣大幅度貶值,將導致結算工程款項回收外幣兌換成人民幣金額的減少,企業可能面臨利潤攤薄甚至項目虧損的風險。
五是轉移風險。通常指因東道國外匯儲備不足或外匯管制,或遭受國際制裁影響導致匯路不通等原因,使企業資金或利潤匯回面臨阻礙的風險。例如,伊朗受到國際制裁使得在該國開展業務的中資企業對外資金往來受到較大不利影響等。
六是經營風險。通常指企業由于不適應所在國經營環境、采取經營策略不當而導致的風險,以及由于經驗不足,未能通過有效法律條款對投資行為加以必要的保護等。在國際工程承包工程中,由于不同的適用法律及技術標準,國內慣例與國際環境可能存在重大差異,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并遵守將會影響到工程實施的適用法律和條例,確保項目平穩運行。例如,中鐵建在沙特承建高鐵項目時,由于國際工程管理水平薄弱及未能充分考慮項目工程造價等原因,導致項目超支及虧損等。
二、企業層面的風險防控建議
在總結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應對海外投資風險事件采取措施和效果的基礎上,可以將企業風險防控措施分為預防性策略、運營風險管控策略、退出策略及后續補償策略四個方面:
(一)預防性策略
由于國別風險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損失較難挽回的特點,預防性策略是國別風險防控的基礎。企業在開展境外業務之前,應做好預防性措施。
首先,要充分評估、了解東道國的政治和經濟穩定性程度、經營環境狀況以及項目所在地社會安全狀況,尤其需關注長期執政、獨裁、嚴重腐敗、高失業率、高通脹、大選及執政黨派更迭等因素,必要時可向專業機構如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銀行等咨詢。其次,在進行風險評估后,企業可通過投保方式借助政策性或商業性保險來規避東道國的各種風險;充分估計國別風險因素給項目可能帶來的成本負擔,對高風險國家項目要適當提高投標報價,足額提取資產減值準備,利用套期保值、遠期外匯合約、期權等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采取并預先做好國家風險的補償準備。再次,企業應加強與我駐東道國使領館、經商處及其他中資企業的溝通聯系,掌握最新風險信息并提早做好應急預案,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最大限度地保障資產安全。
(二)運營風險管控策略
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應注重運營風險管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本土化策略,即企業將生產、營銷、管理、人事等經營方面全方位融入東道國經濟體系中,積極承擔所在國的公民責任,并將企業文化融入當地文化的過程。本土化策略有利于我國企業了解東道國的市場狀況、風俗習慣和政策法律,并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改變當地居民對外國資本的抵制情緒,從而幫助我國企業順利進入這些國家,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規避投資風險。
例如,中國華堅集團經過充分調研,選擇了政府對出口創匯、安置就業型外資企業高度重視,勞動力成本低廉,皮革資源豐富,提供優惠進出口零關稅政策的埃塞俄比亞作為投資目標國,于2011年投資設立埃塞華堅輕工業城,成為埃塞最大的制鞋企業,生產的女鞋占埃塞出口份額的50%以上,有效帶動了當地皮革加工、運輸、物流、農場等多領域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二是多元化策略。我國企業可以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策略,采取與東道國政府或企業進行合作、合資的方式,實現與東道國政府或企業共同投資、共擔風險,有效轉移與分散投資風險。
例如,海爾集團選擇經濟增長前景較好、居民購買力穩步提高、中產階級快速興起、具備一定市場規模的尼日利亞作為投資目標國,與當地著名的PZCUSSONS集團合資建廠,生產銷售“海爾THEMOCOOL”品牌的冰箱、冷柜、空調產品。通過與當地企業強強合作,借助外方合作者長期以來建立的聲譽,并設計針對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海爾品牌獲得當地富裕的中間階層的青睞,取得了較好的投資效果。
三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不應僅關注項目投資收益,還要加強與東道國政府、政治黨派、社會團體、當地民眾之間的溝通工作,支持公益事業適度回饋當地社會,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實現投資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安哥拉是我在非洲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之一。廣大中資企業在安哥拉開展工程承包項目,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幫助當地修建學校、醫院,資助部分安哥拉青年來華接受高等教育,與當地居民共同抗洪救災,在實施項目過程中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等,體現了中安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特征,贏得了安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贊譽。
(三)退出策略
在東道國遭遇嚴重戰亂,項目財產及人員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應在我政府部門及駐外使領館的指導和協助下實施退出策略,將企業遭受的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企業從東道國撤出時,應與我駐外使領館保持密切聯系,確保人員安全撤離;按照事先制訂的應急預案做好貨幣資金及項目財產的資產保全工作;妥善收集保存項目相關單據及對外往來證據,以便于項目結算確認及未來開展索賠。
以2011年利比亞撤僑為例,部分在利中資企業由于事先制定了完備的應急預案,因而能夠做到在國別風險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將人員按預設的路線從利比亞鄰國埃及、突尼斯有序撤離;授權當地長老組織相關人員進駐工地對現場設備、材料進行看護;將設備的傳送帶、輪胎等行走零件分開隱藏;將項目重要文件,如財務重要原始單據,財務、商務及重要的文件資料、電子文檔等安排專人負責攜帶回國;現場現金由項目部管理人員分散攜帶出境,并在突尼斯將利比亞第納爾兌換為歐元攜帶回國等,從而盡可能減少了項目損失。
(四)后續補償策略
對于受到國別風險影響,實施了以上風險防控措施后仍遭受的損失,我國企業可以實施后續補償策略。首先,我國企業可向我政府申請保護。通過政府層面的施加壓力、溝通協作,可促使東道國政府有效控制政治風險并補償中方企業損失。其次,我國企業可向已投保保險公司提出索賠,獲得保險理賠。再次,我國企業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向國際法庭以及東道國法庭提請訴訟,以期獲得賠償。
作者簡介:羅億東(1977-),男,漢族,廣東普寧人,任職于中國進出口銀行風險管理部,研究方向:國別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