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
【摘 要】近幾年,我國在面對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國際局勢下,為加強發展機遇,增強與周圍延邊國家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借助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出了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計劃。此計劃的提出給河南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河南省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制訂出適合本省發展的戰略規劃,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升河南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
【關鍵詞】河南;一帶一路;機遇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一重大戰略計劃得到了世界上60多個國家的共同響應與支持,現在已經有50多個國家明確表示愿意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這意味著,在歐亞大陸上至少有一半的國家已經明確表示愿意參與,而且愿意參與的國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一帶一路”的中線和中心線都是以河南作為起點,后經過阿富汗、匈牙利、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最后到達歐洲各國。
一、河南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差異
河南省自古以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在歷史上它作為絲綢之路的中線起點,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河南是我國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在勞動力、交通、物流、電子商務和地理等方面有著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更重要的是,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發展程度、勞動力、技術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這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可能,也為河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的機遇。
(一)經濟方面的差異
河南是國家提出“中部崛起”計劃的核心省份,同時,河南省地處絲綢之路陸橋通道的戰略腹地位置,也是陸橋通道上內陸省份離海港最近的省份,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第一產業占有較大的比重,引起三大產業比例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河南在發展第二產業的同時,能源相對不足,相反中亞等國擁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可以彌補河南經濟發展的“短板”。而且,阿富汗,匈牙利等國是一個內陸國家,由于歷史上的宗教、民族等問題經常有戰爭爆發和民族爭端,使經濟常年得不到有效的發展,逐漸的落后于其他各國。因此,面對河南和阿富汗,匈牙利在經濟方面的巨大反差,河南可以對他們進行經濟上人道主義的援助,幫助他們解決困境,樹立河南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聲譽。
(二)農業水平上的差異
河南是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全國產糧大省,農業科技水平高,是“中國糧倉”和“中國廚房”,對小麥、肉類、蔬菜等農產品有很強的加工能力,有諸多食品品牌,在全國的農業優勢十分明顯。然而同樣是農業國家的中亞地區,農產品供需矛盾很大,耕地很多但農產品供應嚴重不足,需要進口大量糧食,畜牧業也比較差,如哈薩克斯坦小麥產量很大,但農產品加工能力相當弱,果蔬罐頭、糖、腸類制品、奶油等超過五成依靠進口,河南可以與它們廣泛開展合作。此外,河南還可以向中亞國家輸出農業技術、農業機械,從歐洲引進農業良種等。
二、河南省在“一帶一路”中的優勢分析
河南省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夏商到建國以來中原地區歷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河南省是亞歐大陸橋的中心位置,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亞歐大陸橋通過的內陸省份中距離海港最近的一個,有著發達的交通和物流網絡,在“一帶一路”中起著連接我國東部地區和西部的中介樞紐作用,使河南省在地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和“買全球、賣全球”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一)地理方面的優勢
在現階段中原經濟區主要是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結構。“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城市;“兩個基本點”主要指的是以洛陽和開封為副中心城市,其中新鄉、焦作、漯河、濟源、南陽等地為中原經濟區的重要銜接點。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將有力地帶動河南省三大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也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資的進入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刺激經濟的發展,在整個中部地區起著核心作用。
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處在中國的地理中心位置,并有隴海線和京廣線通過,是全國重要的交通“大動脈”而且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這些優勢也將有助鄭州打造成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其中最重要的是“鄭歐班列”和鄭州航空港區的建設在推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國家“一帶一路”計劃的實施。而且,京廣、京九、焦柳等重要的鐵路線經過河南,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鄭州作為一個世界級的航空港,有著“鐵、公、機”多式聯運體系,逐漸形成了“米”字形鐵路網絡、“井”字形高速網和“四縱六橫”快速通道等交通布局,河南逐漸成為全國交通的“新心臟”。
洛陽作為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也是古代陸上絲綢的中線起點在迎接“一帶一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洛陽應充分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得天獨厚的優勢圍繞市委提出的“建成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制定工業產品西進戰略。工業企業應在產品、價格、銷售渠道、促銷方式、公共關系等方面制定自己的國際營銷計劃,積極搶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國際市場,促進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的形成。
(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傳統的購物和貿易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云計算水平的提高,使國際上很多企業開始調整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相繼向電子商務方面靠攏。河南是承接東西部產業轉移的中間地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鄭州電子商務的發展態勢及支撐體系趨于完善,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提供了經濟基礎。河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力的帶動了河南企業的發展,解決了企業在通關、結匯、退稅以及產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而且,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使河南成為覆蓋中西部、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內陸型現代物流中心,從而將帶動鄭州航空港區和物流保稅區趨于完善,這些重大的措施都將使河南融入到“一帶一路”中,使河南的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
三、河南在“一帶一路”中的發展機遇
(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1.搭建好通道。河南位于中國的中部地區,也是重要的戰略要地,還是國家實行“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節點省份。古代兵法上說到“得中原者得天下”由此可見河南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就已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南在全國的地理位置中起著“南連貫北,承東啟西”的重要交通樞紐作用,因此河南要抓住機遇,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要憑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東風”把河南建設成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而且要緊緊依靠國家的政策和本省的地理優勢,努力打造以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為主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的多式聯運體系,實現交通大發展、物流快速化、服務多樣化,爭取成為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西部地區資源輸出的橋梁和紐帶。
2.充分利用好新亞歐大陸橋優勢。河南正處于新亞歐大陸橋的咽喉位置,是中國在新亞歐大陸橋中重要的內陸省份,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開通將有力的提升河南在新亞歐大陸橋的地位,使亞歐大陸橋作為主要的主橋優勢明顯的凸顯出來。同時鄭歐班列的開通有力的促進了內陸地區和亞歐各國的貿易往來, (下轉第45頁)
(上接第43頁)加強了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省會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有京廣、京九和隴海鐵路通過還有京珠高速和連霍高速通過,能夠有效地配合新亞歐大陸橋在河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打造好物流集散平臺。物流的快速高效的發展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是經濟發展的命脈,一個地區經濟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都取決與是否有高效快速的物流平臺。因此,我們要努力構建領先于全世界的物流集散中心,以此來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在發展傳統物流的基礎上還要大力支持新現代物流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就是河南在打造具有現代化特征的物流體系。在發展現代物流的同時,不僅要做初級物流還要努力的做到高級物流,增加物流產業的附加值,努力把物流產業做大做強。而且要把河南的交通優勢與物流產業聯系起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要整合資源優勢,把小而不強的物流節點組織起來,形成具有競爭力優勢的物流集散中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應該在稅收、財政等政策方面給予物流行業大力的支持。
(二)要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技術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生產的糧食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有著“中原熟天下足”的贊譽。但是長久形成的農業生產方式變化不大,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比較低,主要依靠傳統方式耕作,而且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抵御風險能力低下,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因此為了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要努力改進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學習先進區域的生產經驗,而且要加強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形成具有競爭力優勢的品牌,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三)要努力建設鄭州自由貿易區
目前,全世界有1200個自由貿易區,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自由貿易區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河南建設自由貿易區是應對國際經濟局勢又一次大膽的創新。建設自由貿易區能夠提高本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增加政府稅收和外匯收入。而且,在自由貿易區內的貨物一般都免征關稅,可以自由的進行加工、展覽、拆卸、包裝等一系列業務活動,還在土地的使用、資金、水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措施。因此,河南建設自由貿易區能夠吸引大量的外商到豫來投資建廠,吸引更多的人口和消費到自由貿易區來,有利于河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把區位優勢轉變為核心競爭力優勢,以此來帶動產業經濟的發展。
(四)加強經濟技術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范圍廣,經過的國家多,同時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優勢條件,為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共享絲綢之路經濟帶帶來的福利,國與國之間應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共同來融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
1.加強農業技術合作。河南是全國的產糧大省,每年產糧達到1200億噸,占據全國的十分之一左右,有著“天下糧倉”的美譽。而且河南有著廣闊的耕地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排在全國前列,優勢特別明顯。但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亞和東南亞地區由于耕地嚴重不足,生產技術落后在農產品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供需矛盾,對于國家的大量需求,主要依賴進口。因此河南可以與中亞和東南亞等國進行深度合作,來做到資源的共享,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
2.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經過的國家眾多,經濟發展差異明顯,矛盾突出。具有優勢的國家或者地區要在資金、技術、人力方面幫助相對貧窮的國家渡過難關。河南最近幾年經濟發展迅速,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工業企業眾多,在公路,鐵路、通信設施建設方面有著先進的技術水平。河南可以與那些基礎設施落后的國家展開合作,做到利益共享。同時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承擔等多的社會責任,在國際社會中努力提高河南的地位和聲譽,為河南申報自由貿易區和建設中原經濟區營造良好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鑫.當代經濟[J].引進富士康對河南省外貿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2014.08
[2]李庚香.區域經濟評論[J].“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特點與河南的積極融入,2014.11
[3]張光修.河南科技大學學報[J].絲綢之路與洛陽區域發展,2015.03
[4]王海運.新疆師范大學學報[J].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構想,2015.05
[5] 河南省統計年鑒[M]
[6]人民出版社.《中國通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