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芝風
舞臺上一池盛開的蓮花,引領我們走進了《寶蓮燈》這個美麗的經典神話之中。京劇《寶蓮燈》中的“劈山救母”一折,曾是武生藝術大師蓋叫天的代表作之一。浙江京劇團的《寶蓮燈》就是經過編劇鄒憶青、導演高牧坤重新編排,浙京團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著名京劇武生翁國生重新演繹的一部新編南派京劇武戲,在舞臺的視覺和聽覺方面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感受。雖為新版,但浙京《寶蓮燈》中卻包含著許多蓋派藝術的傳統精華,在音樂、舞美、表演等方面也增加了更為豐富的內容。
《寶蓮燈》在編導演處理上,既保持了京劇的傳統風格,又賦予了新的表現內涵。情節緊湊,手法新穎,風格獨特,意境唯美,體現了浙京的藝術追求。首先,在沉香這一主體形象的塑造上,高牧坤導演將北派武生的端莊大氣傳授給了翁國生,并融入到南派武生的表演特色之中,令沉香一角富有一種伶俐的朝氣和穩重的氣勢,這種“范兒”是南北武生技藝與風格的巧妙融合,使沉香的藝術形象瞬間耳目一新。《寶蓮燈》的唱腔設計編排保留了傳統京劇的特色,既不失流派的韻味,又富有新意。如前奏曲“舉目望秋風送過南飛燕,音信傳愛在心頭情綿綿”的唱腔,就吸納了京劇程派唱腔的元素,這段唱腔也成為了貫穿全劇的主題曲。
精彩紛呈的整體武戲是《寶蓮燈》的重要看點,這是一次既大膽又謹慎的傳承蓋派、探索武戲、發展武戲的成功探索。劇中各個環節的武打技藝,借鑒了雜技、武術、體操、舞蹈等技術元素,且兼容并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無論是空中轉體760度飛躍過人、高拋過包過人接跺子前空翻、穿毛過人的“三人砸險”等高難動作,還是飛檐走壁、高空飛人等特技,都做到穩、準、狠、脆、帥、飄、新、奇、險、絕。由于《寶蓮燈》的開打動作激烈,場面驚險,氣氛熾熱,情感生動,激情的演出把戲逐漸推向高潮,給人一種強勁的興奮力。舞臺上打得過癮,觀眾看得也過癮,劇場中形成了高潮不斷、喝彩四起的熱鬧景象。為了突出劇中的神話色彩,《寶蓮燈》的武打中還穿插了滑稽機趣的表演段落,并運用戲曲的變臉、噴火等獨特表演技巧,還巧妙地運用高科技舞臺手段,比如沉香身上的服飾、手中的寶蓮燈和劈山大斧都可發光,使這部神話武戲呈現出色彩斑斕、神奇魔幻的藝術效果。
《寶蓮燈》的領銜主演翁國生初進科班時,開蒙老師是蓋老之徒周榮芝和蓋老之孫張善麟,他們為翁國生打下了扎實的蓋派藝術基礎。翁國生學的第一出武生開蒙戲就是《劈山救母》。藝術大師們都沒有南北門戶之見,梅蘭芳先生曾說過,他與周信芳、蓋叫天之間的藝術交流是“三位一體”,翁國生以前輩大師為楷模,吸收了北派恪守規矩的表演風范,又結合了南(海)派開拓創新的藝術精神,苦心追求南、北武生技藝與風格的融合。翁國生的武戲,不僅靠復雜的高難度肢體動作和語匯塑造人物性格,還著意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各個細節上下功夫,在精湛的武生表演技藝中滲透文化品味,追求“武戲文唱”,使觀眾在欣賞武技的同時,猶能品味到個中的“情文”。
他飾演的沉香,人物性格獨特而鮮明,強烈地表現出他心存孝心、不懼萬難要拼死救出被壓華山之下母親的迫切心情。他對神將的“戲逗”和“點穴”,以及在三米多高的神殿高臺上拿頂倒立等表演,既帶有一種孩子般的頑皮,又表現出一份執著精神。他的身段招式、毯子功、把子功和出手功,都鮮明地展現出了蓋派藝術獨有的神韻:講究一招一勢,從容不迫,剛柔相濟,舉重若輕;他在耍錘、耍斧、走邊、盜燈等過程中,運用的串蹦子、穿翻身、飛腳劈叉、吸腿轉身、旋子轉體360度變飛叉、掏腿蹦子接單腿鷂子翻身、鷹展翅等身段技藝,都非常精美,而他的眼神卻始終保持著“夜晚行進”的警惕性,在朝氣中蘊含著幾分沉穩。
至于連唱帶打的戲,盡管技巧難度很大,但翁國生也沒有忽略人物的內心體驗,將人物的內心細微變化有機地滲入到驚險的武戲之中,很好地表現出沉香在天兵天將、刀山火海面前毫不畏懼的勇敢精神。沉香與眾神將刀槍搏殺時的奪燈手串子群擋、武術與京劇武打融合的單對真刀開打以及最后一場大開打時的“三險四砸”大擋子,都是結合了人物情感的節奏變化,打得快中有慢、緩中有急,打出了剛、柔、快、慢這些非常鮮明的審美節奏,打出了人物情感細微的層次變化。這些都是翁國生表演風格的與眾不同之處:戲在情處,技融戲里,“戲情”與“武技”在翁國生的表演中得到辯證的統一,令觀眾在技藝審美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滿足。
浙京版《寶蓮燈》的三圣母和劉彥昌分別由浙京優秀旦角演員黃金和楊派老生趙東海扮演,兩位演員的傾情演出增強了此劇文戲的表演力度,展現出此劇文武結合的完美意境。翁國生英武帥氣、沉穩邊式的工架;黃金邊舞彩綢邊柔情演唱的唯美典雅;趙東海鏗鏘激昂內含書卷氣的傾情表演,都帶給觀眾以視聽藝術的美好享受。他們的文場戲與翁國生的火爆武戲,呈現出珠聯璧合、相映生輝的舞臺風采,從而全面展現了《寶蓮燈》文武相襯、載歌載舞的好聽、好看和好玩,進一步提升了全劇的表演水準。
翁國生是一位有著強烈市場意識的院團領導。為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他緊緊抓住“技藝精”和“富有時代感”這兩條,他深深懂得劇團的藝術質量是硬道理。無論是作為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和“白玉蘭戲劇主角獎”的得主,還是作為獲得戲劇導演碩士學位和“文華導演獎”的編導,他的執著追求從不停步。他帶領全團嚴肅認真對待藝術,追求精益求精,加上他創造的舞臺形象,呈現出全方位的藝術美感,十分契合當今戲曲觀眾的審美需求。他為《寶蓮燈》的市場性演出,創排出了多種版本——大劇院精品版、農村草臺版、校園版、海外版等,為開拓浙江京劇的多重演出市場可謂是用心良苦。
由于浙京版的《寶蓮燈》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所以不但在國內的城鄉各地廣受歡迎,而且走出國門、走向海外,在國外藝術節上引起演出的轟動。《寶蓮燈》自2008年元旦至今,已在全國各地演出了1028場,并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30臺入選作品獎”、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的“劇目金獎”等各類獎項。
蓋派藝術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浙江是蓋老的家鄉,浙江省文化廳曾在2008年底,在杭州隆重舉辦了紀念蓋叫天先生誕辰120周年的活動,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得到全國戲曲界和戲迷觀眾的廣泛關注。浙江京劇團有著得天獨厚繼承蓋派藝術的基礎,有條件成為傳承發展蓋派藝術的基地。翁國生和他的領導班子,深諳蓋老塑造藝術形象的思維方法和創作規律,把蓋派藝術的理念融入新劇目之中,展現出了南北武生技藝融合的藝術風范,這可以說是繼承、弘揚蓋派藝術的一種高境界的追求。
編劇:鄒憶青
導演:高牧坤
演員:翁國生 程佩潔 趙東海 張峰 張旭 陳瑞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