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麗
摘要 在地方高校處于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教師是地方高校實現戰略轉型的承受者和實施者。本文探討了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語教師多維度角色的形成和自主發展的策略,旨在促進英語教師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以及推動地方高校成功轉型的進程。
【關鍵詞】轉型;教師角色;自主發展
1 引言
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次深刻的變革,其根本是加大應用型高校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多種方式,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與人才市場接軌。在地方高校處于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教師是地方高校實現戰略轉型的承受者和實施者,地方高校轉型成功實施,離不開教學一線廣大教師的堅持努力、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教師的自主發展。尤其是英語教師,在高校轉型時期,越來越強調實踐技能的環境下,在外語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角色地位,以轉型為契機,實現自主發展,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在就業之后學有所用。
2 教師自主發展
“教師的自主發展是一種內源性的專業發展,它強調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自主性,要求教師既要有較強的自我發展的意識,又要有自我發展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專業發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作為特殊專業群體的高校教師,其學歷、學術水平、社會威望都比較高,所以高校教師自身應該積極主動地尋求發展,這不僅會影響到教師專業水平與能力的提高,還會對高校是否能夠成功轉型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校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英語教師必須探尋自主發展的途徑,通過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借助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良機,獲得新的語言知識、語言應用技能和實踐能力,進而帶動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改變,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加速地方高校成功轉型的步伐。
3 轉型背景下教師多維度角色特點的形成
在地方高校轉型的新形勢下,高校英語教師現在經歷著全新的教學觀念的沖擊和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角色發生改變,已不再是單一的“傳授者”,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的角色特征是多層次、多角度的,需要在專業知識、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溝通、教學實踐等各方面獲得發展。因此,轉型背景下教師形成了多維度角色特點,教師的個人定位除了是一名教學者之外,又是一名學習者,同時也是一名實踐者和服務者。
3.1 持續的學習者
地方高校在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學生和社會需求的務實取向逐漸增強,教師的能力不夠、經驗不足和知識儲備缺乏也初露端倪,原有的課堂知識的傳授明顯地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這意味著教師的能力素質在高校轉型發展階段受到了全新的挑戰,這無疑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唯有做一個持續的學習者,主動適應地方高校社會定位和發展戰略的變化,把經常地學習、再學習作為重要的生活方式,更新原有的舊知識,注重積累與英語實踐技能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擁有旺盛的學習熱情,積極的學習狀態,才能夠豐富教學行為,專業水準更加成熟。
3.2 社會現實的實踐者
目前,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尚不能完全適應應用技術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很多英語教師雖有較深厚的學科知識,但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傳授,缺乏學生需要的就職后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指導,這直接影響著學生應用能力的最初構建,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仍然是“啞巴英語”,難以勝任教學或外事交流等工作。所以,教師要力求改變早已形成習慣的的職業生活方式,主動到企事業單位工作鍛煉,在實踐中體驗教學實踐的薄弱環節和與專業對口的各項工作的能力要求,增長新知,及時地將最新的信息轉化成教學內容,融入教學過程,并培養自身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實現自身的和諧發展,做一個社會現實的實踐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去指導學生,保障轉型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3 學生和社會的服務者
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是一個有待提高發展的個體,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要求教師應把教育服務作為自身的職務要求,立足于學生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為學生成長提供完美服務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社會服務能力。教師除了做好學生的教育服務工作外,也要做好社會的服務工作。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辦學宗旨是要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完成高校服務社會這項職能的直接承擔者是高校教師。教師在服務社會中能清楚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積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經驗,同時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地方高校和企業的深入合作。因此,做學生和社會的服務者,是高校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4 轉型發展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的培養策略
基于以上高校英語教師多維度角色特點的探討,目前急需解決的是教師自主發展的培養問題。從教師必須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素質的認識為出發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探尋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的培養策略。
4.1 提高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建立學習型組織
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教師真正實現自主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高校教師要通過各種學習不斷提高自主專業發展的意識,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確定個體發展的目標,使自身得以持續發展。然而,教師發展不僅是個體發展,更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為此在教師群體內部,解決該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是要科學地建立學習型組織,通過團體的學習提升整個教師群體的成長,加快教師自主發展的速度。目前在我國比較推廣的是教師團隊模式,團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集體反思。此外,教室們的共同備課、教學觀摩、小規模的同事交流等也可看做學習型組織的形式。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選取和利用任一形式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學習型組織這樣有效的資源,促進教師自身的自主發展。
4.2 加大力度培養雙師型教師,建立人才雙向流動體系
英語教師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地方高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創新政策,在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建立人才交流、互聘的順暢通道,有計劃派送教師到外企公司、外事辦、航空公司、酒店等與英語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接受培訓和實踐鍛煉,豐富教師實戰經驗,提升專業應用能力,加大力度培養雙師型教師,使教師在高校轉型背景下先做到職業轉型,這樣才能有機會而且有經驗地把學生帶出去多實踐多學習,快速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高校可以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外語人才到學校兼職或掛職任教,幫助解決學生就業后可能遇到的短板問題,為學生、為同行教師深化實踐探索。人才雙向流動的體系可以優化師資隊伍,加強轉型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為加強校企合作搭建橋梁,進一步推動高校轉型的戰略實施。
4.3 營造寬松地發展環境,改革教師職稱晉升制度
教師不僅是專業發展的研究對象,更是專業發展的主人,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外部氛圍的支持。學校的管理者要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人文工作環境,無論在教學還是在科研方面,都要給一線教師創造條件,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盡可能地激發教師的熱情和創造能力,提高教師自主發展意識。目前學術型高校的職稱評審標準已不再適用于應用型高校的教師。對轉型高校英語教師,要將實踐經歷作為職稱評審的前提條件,改變以科研項目和發表論文為核心的考核標準。教師的職稱晉升制度應該以實踐成果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為主,側重理論和應用實踐的結合能力,綜合考量教師的學術型和實踐性。只有這種寬松的外部環境和重實踐的職稱評審制度,才能讓教師積極主動地堅持自主發展,才能為地方高校順利轉型提供保障。
5 結語
在地方高校處于轉型發展的背景下,英語教師必須準確定位新的角色特點,探尋自主發展的途徑,通過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借助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良機,獲得新的語言知識、語言應用技能和實踐能力,服務好學生和社會。在轉型發展中,地方高校要引導教師充分發揮自主,優化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技能,實現教師自主發展的目的,使教師的持續性才智、經驗和心態得到提高,帶動教師整體綜合素質,推動外語教育的改革進程,保障高校戰略轉型的成功實施。
參考文獻
[1]張洪秀,高校教師自主專業發展問題研究——以黑龍江省S高校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
[2]傅建明.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琪午.駐馬店論壇:多視角關注本科轉型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4(04):44-48.
[4朱士中.論應用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的轉型發展[J].當代教育科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