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燕妮
摘要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增強大學生誠信意識,培養大學生誠信品質,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項緊迫工作。本文列舉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并探求高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誠信教育; 對策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樹人之本,立德之源。十八大以后,誠信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建設也受到了社會各個層面的高度重視。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亦刻不容緩。
1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1.1 在學業上誠信缺失的表現
近幾年,在校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頻繁出現,且呈現出惡化態勢。一方面,中學教育段學生壓力過大,致使很多學生考入大學,覺得進入了“保險箱”。上課紀律松散,曠課現象嚴重,荒廢了學業,考試夾帶小抄,手機等通訊設備,抱有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更有甚者,不學無術,開卷考試,對書本上的章節、內容一無所知,竊竊私語,抄襲他人的答案,或者用手機上網搜索答案,或者微信、短信傳遞作弊信息。畢業論文在幾個小時內拷貝,粘貼完成。也不乏有畢業生尋找論文槍手,花錢買論文。另一方面,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很多學生走上了考證路。但隨著考證學生的增多,社會上涌現了很多新興群體,助考“槍手”,很多“槍手”利用現有體制的盲區,替考生答題,使得所獲證書的含金量大大降低,這些持證在手的學生,即使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魚目混珠,也很難勝任工作。這種造假行為,日積月累很容易形成學術腐敗,嚴重阻礙了大學生誠信素質的養成。
1.2 在生活中誠信缺失的表現
由于社會利益、價值觀和價值標準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群體里出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向錢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時間觀念淡薄,遲到早退現象嚴重;在人際交往中,也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則,如果對方在某些方面的行為對自己不利,自己也會找機會,打探別人隱私、造謠誹謗中傷已達到“以牙還牙”的目的;在評獎評優、學生干部的選聘中,部分學生動機不純,“功利色彩”濃厚;在學校食堂,只要有一個人插隊,就會有更多人來擾亂秩序;在自習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公眾場合,占座搶座現象嚴重。還有些學生惡意透支信用卡,借錢不還;更有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時不按時提交畢業申請,惡意拖欠貸款,國家到期收不回本應收回的貸款,就會造成助學資金的流失,進而不能救助更多的貧困生,這雖然是少數人的失信行為,但對個人,學校和社會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1.3 在就業中誠信缺失的表現
隨著高校的擴招,就業形式嚴峻。大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學會了“包裝”并推銷自己,但是這種做法需要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在不破壞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包裝”才可取。部分高校學生,并非基于真才實學,在自薦書和簡歷中進行“注水包裝”,如:自行涂改學習成績,偽造各類優秀證書;杜撰學生工作經歷,稱自己為某學生干部;稱自己精通電腦,英語流利,實踐經驗豐富,但事實上,在應聘過程中,用人單位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通過簡單的交流,便能通過細節發現簡歷作假,學生的虛假杜撰和過度包裝便不攻自破。有僥幸找到工作的同學,由于就業觀念不正確,在簽約過程中,常常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違約現象嚴重,用人單位為了不損害自己的權益,只能追加更多的違約賠償條款。這無疑加深了用人單位對學生個人、所在院校的誤解,讓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有了許多負面觀點。從另一方面加速了就業環境的惡化。
2 高校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
2.1 加大誠信教育力度
在大學校園,誠信教育主要以思想品德修養課等形式開展,流于口頭和形式。高校應深入開展誠信教育,一方面,思想品德修養課要注重效果。首先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將誠信內化于己身,外顯在平日教學工作中,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講課中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真正貫徹“以人為本”。如對學生考試作弊的各種弄虛作假的行為,及時干預,“零容忍”,并加大懲處力度。另一方面,要把誠信教育滲透在校園文化中,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使誠信教育與時俱進,切實提升學生誠信素養。如:定期舉辦誠信講座、誠信教育大會、誠信征文比賽、誠信演講比賽、誠信教育月、團日活動等系列活動,加強學風建設,強化其誠信意識,形成一種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校園誠信榮辱觀。
2.2 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
作為心理和生理還沒完全發展成熟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其思想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就此,高??梢越⒔∪珜W生誠信檔案,設定高校學生誠信條例,設立高校學生誠信計分卡。例如,自學生剛入校時,就對學生進行誠信檔案說明,新生入學誠信計分卡均為滿分,隨著高校學習的過程中,每出現違反誠信條例的行為,便計入誠信檔案,扣除計分卡相應分值,分值不可逆,并與學生學分、學位證掛鉤,從制度上加以規范。通過誠信檔案,如實記錄學生在校期間遵守校規校紀情況、學費交納及助學貸款情況、求職就業履行協議情況、勤工助學情況等,并將檔案內容在校園網上向社會公開。
2.3 加強大學生就業誠信教育
由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學生間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學習成績和能力的差異以外,個人品德修養也逐漸成為企業招聘的重要考核方面。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培訓指導,本著誠信的就業擇業觀,培養學生審慎簽約的態度,以期減少學生的違約行為。其次,高校在審核用人單位校園招聘環節應嚴格把關,將單方存在問題的用人單位及時處理,以免學生由于對企業信息了解不透徹,盲目簽約,導致違約行為的增多。再次,應對每年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的信息加以跟蹤和記錄,以便于為后續畢業生就業有所參考。從學校和學生兩方面入手,可以減少學生不誠信的違約行為,同時也減少了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誠信方面的質疑。
總之,構建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把握正確的誠信價值導向,身正為范,努力提升高校學生乃至社會整體的誠信水平。
參考文獻
[1]周鵬.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狀況分析及對策[J].中北大學學報,2005(06).
[2]鄔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2).
[3]蔡紅梅.論大學生誠信教育[J].現代大學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