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 林龍
摘 要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展法治中國建設階段,人民警察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中至關重要的執法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尤其是法律專業知識,因此提高人民警察的法律素質非常有必要。本文將圍繞提高民警民事法律素質的必要性、人民警察處理民事糾紛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提高民警民事法律素質的途徑展開論述,以期對提高人民警察的民事經濟法律素質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人民警察;民事;法律素質;提高
1 提高民警民事法律素質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為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根本指引。站在人民警察的角度,要貫徹落實好依法治國的精神,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培養法治思維,充分運用法律方式處理日常事務,切實做到依法辦事,運用法律知識和程序解決人民群眾的矛盾爭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法治的框架內為轄區群眾服務,促進轄區法治進步與社會和諧。
另據新聞報道:中央政法委正在研究將司法考試制度改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這說明所有法律職業人員都要參加該項資格考試,作為執法者的人民警察也不例外。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這里的表述,是明確將人民警察包括在司法人員之中的,這說明從政法委工作內容分析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中人民警察有可能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民法是法律資格考試的重頭戲,具備扎實的民事法律專業知識是通過考試并取得職業資格的重要基礎,因此,人民警察不可避免地要學好民事法律知識,不僅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理論知識,還包括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熟練運用這方面的知識。
2 人民警察處理民事糾紛遇到的問題
首先是人民警察普遍存在的重刑輕民觀念。重刑輕民指的是人民警察往往只重視刑事法律、治安法律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民事法律的學習和實踐。這種觀念的產生,部分是因為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法得到高度重視和普遍運用,而民法發展滯后和緩慢,公權力經常凌駕于私權利之上,民法的平等原則不被人民警察所接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法制建設日益完善,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民商事實體法和程序立法的發展尤為迅速。事實上,民法賦予公民廣泛的私權利可以抑制作為警察權的公權力的擴張和濫用,使之更符合法治國家的要求。
其次,調解民事糾紛需要充分發揮人民警察的民事法律素質。《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情節輕微的民間糾紛,《公安機關治安調解工作規范》和《警察法》也有關于人民警察調解權的規定。但是現實中由于不少警察民事法律素質不夠扎實,部分辦案民警法律意識淡薄,文化素質不高,致使治安糾紛久拖不決。由于受法律意識,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影響,警察調解并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往往糾紛調解不成功,當事人只能到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民警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和能力不足。調解工作的過程就是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需要素質全面過硬,要深入細致,不僅要積累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知識面,還得對轄區群眾有一定的熟識程度,但是部分民警還不善于做群眾工作,意思表達不清,講理講不過別人,致使調解時畏首畏尾,說到底還是民事法律專業知識不過硬。
3 提高民警民事法律素質的途徑
公安機關在處理案件時,往往遇到多種法律關系并存及法律責任競合的情況,民警只有具備相應的民事法律素質,才能真正理解并能妥善處理錯綜復雜的民事法律關系。要提高民警民事法律意識,就應強化民事法律意識和完善民事法律知識結構。提高民警民事法律素質的途徑是:可以通過對在職民警進行民事法律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公安院校民事法律課程的教學水平,以及在公安機關設立專門的民事法律業務指導部門。
人民警察的民事法律素質由三部分組成:明確的民事法律意識、合理的民事法律知識體系、正確的民事法律思維方式。提高人民警察的民事法律素質能使之正確處理民事經濟糾紛、做好人民調解工作、運用法律專業知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民事法律專業知識是人民警察完成本職工作的根本,有助于他們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在當今法治社會,人民警察幾項基本的業務素質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是熟練運用法律的能力。人民警察一般應掌握法學理論和各部門法專業知識,形成一定的法制體系和法律思維,這樣才能熟悉和運用法律的一般原理和有關法律規定,這是民警執法為民能力的基礎,也是法治國家的要求。民法是萬法之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糾紛都是民事爭議,現代警察必須提高自身的民事法律素質,運用法律的合理性與準確性,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保證執法行為的公正性與合法性,以及維護法律的嚴肅性與權威性,維護人民警察這份職業的光輝形象。
4 結語
人民警察要讓法治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學法懂法、信法尊法,弘揚法治精神,堅持法治原則,自覺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力量。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尤其是在今天,人民警察要用法治理論武裝自己,以法治精神激勵自己,以身作則,發揮示范與引領作用。
人民警察要讓法治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關鍵是時刻做到嚴格履行法定職責,絕不越雷池半步、超出法律授權行事,要勇于肩負責任,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等執法失范行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等消極行為,堅決杜絕失職、瀆職行為。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人民警察要做到嚴格執法,保證法律嚴格實施。
人民警察要讓法治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終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在心中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并付諸實踐,人民警察的誓言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必須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嚴格執法、執法為民,才能不辜負時代的使命和自己的誓言。
參考文獻
[1]趙石麟.論人民警察民事法律素質的提高[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
[2]趙石麟.人民警察民事經濟法律素質的幾點思考[J].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 2001(02).
[3]楊雅茹.論警察法律素質的重要性[J]. 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