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周揚
摘要:“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是我們在學習吸收行業企業發展經驗及優勢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以播為主,兼能采編”、“一專多能”的綜合能力,達到“首崗適用、多崗遷移”的目的,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初步的實踐表明,該模式對于促進學生個性化、均衡化、職業化發展,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職業能力培養;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72-02
職業能力是指個體履行崗位職責,承擔本職工作,順利完成職業內各項工作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可以分為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任何一個職業崗位都有相應的崗位職責要求。一定的職業能力是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是人的發展和創造的基礎。同時,職業能力的優劣是一個人在既定的職業領域能否勝任,在預定的職業生涯能否成功的關鍵。不論是何種學校,所培養的學生終究都是要走向社會,要從事某種職業的,即是培養未來的職業者。因此,加強職業能力培養,滿足社會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要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責任。本文從“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教學模式出發,探究職業能力培養在個人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結合本院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社會熱門職業及其能力需求,提出加強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該研究對于加大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明確學生合理定位、提高就業質量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
“聲音工廠”是校內外工學結合實踐平臺,是依據廣播電視行業主持播音典型工作崗位能力要求而設置的職場化環境,以培養學生“以播為主,兼能采編”的崗位能力為目標,以師生的聲音藝術與技術產品生產為主要任務,整合藝術教育要素,使學生在“聲音工廠”的環境下形成崗位專業能力。“擬制片人制”是主持播音專業在教學中高度仿真廣播電視節目管理機制,根據職業崗位要求最大程度地實現職業崗位角色定位、“模擬工資”考核方式、崗位管理淘汰制、職場化環境及其運行的教學組織模式。“聲音工廠 + 擬制片人制”兩者結合,以工作項目為載體,在教學思想、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按照崗位能力形成和知識認知的序化邏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崗位能力,基本按照企業所需人才設置培養規格。
二、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的特點
(一)明確了高職主持播音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在廣播電視節目不斷改革更新、多媒體傳播應用技術不斷提高、職業崗位設置精簡化的情境下,對市( 縣) 級廣播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人才培養應在深入調研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行業專家的指導下,由行業提供崗位能力標準及人才需求標準,制定出“以播為主,兼能采編”、“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說: 一是要有“以播為主”的崗位能力,能獨立完成廣播電視新聞、通訊、評論、專題、廣告、文藝作品的播音創作、節目的配錄音工作; 二是要有“兼能采編”的崗位能力,能獨立進行( 或參與) 節目的構思策劃、組稿、采寫、編輯工作。
(二)構建職業崗位能力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播音主持職業崗位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節目策劃、采編寫能力以及熟練運用現代傳播設備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學生能力結構的培養,課程設置要以實用為主,突出操作性、應用性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以適應職業崗位為目標,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注重實際能力培養,使其更加適應崗位需要。多年來,廣播電視行業嚴格實行持證上崗“準入制”,要求上崗人員必須持有“全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執業資格證”、“全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普通話等級證”或“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資格證”。
因此,只有設置符合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結構合理的“以播為主,兼能采編,課證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的。專業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大模塊:
一是職業核心課程模塊。主要是“以播為主”課程,包括主持與播音創作基礎,從事主持與播音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播音能力、配音、演播能力等。
二是行業拓展課程模塊。主要是“兼能采編”課程,包括新聞采訪與寫作、節目創意與策劃、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等,培養學生除專業核心能力之外的行業通用能力等。
三是行業通識課程模塊。主要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培養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素養與藝術素養及創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在這一課程模塊中,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認知,將《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納入課程內容,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堅定的職業精神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打基礎。
三、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通過對省、市、縣三級電視臺及部分制作公司的調研得知,高職電視節目制作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有:影視剪輯、電視后期制作、電視作品制作、欄目(頻道)包裝、制片、欄目(節目)策劃、攝像、編導等。并在相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對各崗位的專業能力進行了分析。
1.影視剪輯。能夠進行影視節目的剪輯。具備非編軟件的運用能力、視聽語言把握能力、電視聲畫編輯能力。
2.電視后期制作。能夠完成電視作品后期制作。包括電視節目視頻編輯、音頻編輯、字幕制作、圖表制作、編輯合成以及節目片花、片頭和宣傳片制作等。
3.電視作品制作。能夠完成一個電視作品的策劃、拍攝和后期編輯制作。
4.電視編導策劃。電視節目策劃能力、電視節目編導能力。
5.電視頻道包裝。制作軟件運用能力、視聽語言把握能力、電視頻道包裝能力。
6.制片。了解電視制作基本知識,完成助理制片的基本任務。
7.電視攝像。能夠完成電視節目的畫面拍攝。能夠熟練操作電視攝像機按照節目要求拍攝視頻畫面。
8.電視節目編排。電視節目編排能力,收視率分析能力。
9.新媒體節目制作。熟悉各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特性與制作技術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職業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
(一)課堂能力分解。
“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以“突出播音主持語言應用和反應能力,輔以一定的采編攝能力”為專業課程開發與設計的基本原則,通過課程內容的模塊化和技能訓練的分階段實施,實現能力的內化與運用。
以湖南大眾傳媒職院為例,該模式主要分為三個課程模塊:一是職業核心能力模塊:主要包括學院統一開設的10門通識課程,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培養學生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的文化與藝術素養及創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在這一課程模塊中,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認知,將《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職業道德準則》納入課程內容,以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堅定的職業精神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主持播音人才。二是崗位專業能力模塊:主要是“以播為主”課程,傳授學生有關主持與播音的基本知識和從事主持與播音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播音能力、配音能力等。三是職業拓展能力模塊:主要是“兼具采編”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除專業核心能力之外的拓展能力,包括采訪、編輯、攝影等拓展技能,旨在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滿足學生在將來實際工作過程中試崗轉崗的需要。
(二)突出實踐教學。
建設“聲音工廠”建成一體化職業環境,系統的實踐教學方案,使實踐教學比重不少于50%。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認同,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將真實的職場環境引入教學環境,學生的實訓作品完全按照媒體的要求指導和制作,輪崗訓練,能大大增強學生的適崗變崗能力;改變過去一考定乾坤的作法,注重過程考核,而且是以學生感興趣虛擬貨幣形式張榜公布,人人心中有數,既能給學生增添無形而又現實的壓力,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收集的資料、碰撞的觀點、完成的作品又能形成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等等,一舉數得。同時注重職業崗位能力訓練。采用講練結合、一對一指導、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教師擔任“準制片人”角色,發揮指導、把關、監控作用;學生擔任“準員工”角色。三年中,每個學生每學期在采、編、制不同崗位上完成仿真實訓或真實實習的工作任務(作業)不少于12次。
(三)做好職業規劃。
突出強調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所有學生按照職業崗位要求來制定職業目標,確定個人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方向。因此,開展學生職業規劃十分必要,尤其是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及時明確學習目的、學習任務和自己努力的方向。開展學生職業規劃需要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的正確引導、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當然,根據學生自我認識的不同,合理調整自我職業目標是可以的。開展不同形式的宣講或職業生涯規劃比賽就是一個較好的方法。
“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模式,從社會服務、技術應用和學習深造這三個維度來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并以此為導向全面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力爭培養全面、健康、幸福的未來職業者。通過對職業招聘網站和學生就業情況的全面深入調查分析,確定多個職業方向及相應的職業能力,探究職業能力培養在個人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為保證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要全面修訂和完善現有專業的培養計劃、突出課程職業能力目標,適當增加課外實踐學時,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畢業生跟蹤制度,實現教育教學和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有機融合,切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初步的實踐應用情況表明,該研究對于改進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均衡化、職業化發展,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主持播音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4)
[2]李海濤,模塊化教學條件下課程體系的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82-83.
[3]郭艷玲,播音主持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考[J].文學教育,2008(2) : 135.
注:本文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教研教改課題《高職院校主持與播音專業“聲音工廠+擬制片人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3J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