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嘯 白海鈺
摘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中國幾千年所傳承的,然而隨著經濟發展,企業生產中的丑聞提醒我們,企業生產呼喚倫理。企業經濟生產中存在著諸如資源利用問題,產品的安全性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首先,遵循“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樹立社會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點;最后,樹立一套企業踐行倫理道德的行為標準。以此,中國的企業才能走向國際化、市場化。
關鍵詞:企業;倫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UD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90-01
早在200多年前,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出現,資本主義才變得值得尊敬。即便如此,道德敏感性與利己之心之間的關系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直至今日,倫理與經濟生產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重重問題。孔子認為“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孟子反對“后義而先利”強調義的價值,反對沒有道德的追求利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層出不窮的企業生產中因追求利益而出現的丑聞和亂象提醒我們,企業生產呼喚倫理。
一、企業經濟生產中存在的倫理問題
PX項目在昆明掀起了軒然大波,我們為三鹿公司的毒奶粉事件深惡痛絕,我們見證了雙匯“瘦肉精”事件為企業自身及社會大眾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危害,我們每天吃著的“地溝油”,毒膠囊等等事件屢見不鮮。我們不得不思考,企業在經濟生產中是否還有道德可言?
(一)生產中的資源利用問題。首先是能源污染,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核心還是以重工業為主,而企業大多是為追求生產的數量和規模,多數采取地能源成本的生產方式,能源的利用不科學,并且沒有配備的除污凈化環境的設施設備,企業生產的同時進行著能源的浪費,使得社會承受更多的環境和能源的問題。其次,大氣污染。目前,我國的能源供應資源是煤,作為人口大國,中國是世界上消費煤最大的國家,也是消費原油大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目前的空氣污染相當于發展中國家五六十年代的污染,各地霧霾頻發,污染物主要是煙塵和二氧化碳,全國大、中城市的空氣質量遠超國家規定的標準,給人民的健康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最后是水和垃圾的污染,我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水污染問題,地下水資源已被漸漸污染,而所有的水問題都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排污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的廢物排放量大,而且工業垃圾與城市垃圾堆積,沒有得到完善的利用和綜合處置,甚至有毒有害物品隨意丟棄,這都是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中國是資源使用和資源消耗大國同時也是資源浪費的大國,很多生產資料沒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比如水的利用,循環系統不夠完善,甚至有的地方根本不存在循環利用,浪費嚴重。城市垃圾的處置隨意,缺少分類和回收利用。我國目前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只追求當前利益,不考慮可持續化的問題,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注定了資源的利用達不到最優化,經濟的持續發展將會難以為繼,后果嚴重。
(二)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市場上也出現了各類滿足社會大眾各種需求的產品。與此同時,企業為了盡快推出各類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因而有些產品的質量并沒有達到標準,這些產品的安全性也成了問題。產品質量低劣、品牌冒充、包裝信息不真實、產品認證虛假等問題一直是產品安全存在的首要倫理問題。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追求貨真價實,而一些企業對產品的真實信息存在著故意夸大或隱藏,如使農民顆粒不收的假種子,通過假“年份酒”牟取暴利的葡萄酒。如各類營養品,中老年人的,兒童的,女性的等等,這些營養未經檢測流入市場,危害極大,眾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還有新聞媒體時常暗訪各類飯店,地溝油是飯店做菜的重要材料,老板的為了降低成本的同時吸引顧客所用地溝油,不衛生,不干凈;以及大眾聚會首選的火鍋等等,這些食品市場的現狀不忍直視。再如,各類水產品中化學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種類繁多,它的生產和加工未經檢測,無視群眾的生命和安全,藐視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為了利益,不擇手段。
二、對策
法律、法規只是道德規范的最低標準,合法的生產發展不一定都是合乎道德標準的。因此法律不能全面約束企業在生產發展中的方方面面。因而,企業發展中必須要有倫理道德加以規范。提高企業在整個生產中的道德水平最根本的方法是從企業的員工到領導、從企業本身到合作伙伴做起,自覺地依據法律、道德標準展開企業活動。
(一)遵循“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企業生產的產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合理取得利潤的同時,堅決制止任何為追求自身利益而欺騙、侵害消費者的行為,反對制假售假行為,堅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二)樹立社會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相統一的觀點。企業生產的目標并不是只滿足消費者需求,更應著眼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即促進社會風氣的敦厚與淳樸,自然環境的凈化與美化,以及精神生活的豐富與發展。這就要求企業降低并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生產、開發綠色產品,可回收產品以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優先資源;盡量避免人為創造的過度需求,以幫助社會大眾擺脫物欲,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企業生產的同時必須保證產品不會給社會成本及環境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三)樹立一套企業踐行倫理道德的行為標準。企業要取得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因而,企業應該樹立一套履行倫理道德的行為標準,用以明確什么是合法的、道德的、有利于社會大眾的當前利益、長期利益及社會利益,以幫助解決企業活動中的道德難題。同時企業應把自己的這一道德標準宣傳到員工當中去,使每個員工遵守企業制定的道德標準,并本著這一原則,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素質及優秀道德品質的經營管理者。
“以德治國”的概念雖然曇花一現,卻也說明了倫理基礎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顧道德規范和原則,只顧經濟建設,等于無約束、無節制的要求個體的利益最大化,這種由欲望推動的發展必然帶來道德的淪喪,在整個社會缺少相應的倫理基礎的時候,提出“德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展望未來,我們的企業生產倫理理念要有一個革新。也就是說,我們要逐步走向以價值為導向,以創新為導向,以資源利用最大化為導向進行發展。如果不沿著這樣一個方向走,中國很多行業、產業就成長不出核心能力。中國要走向國際化、市場化,首先企業就要從倫理理念做起。
作者簡介:馮嘯(1989.9)男,漢,江蘇南京,碩士,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研究方向: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