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摘要】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80年前,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長征精神,它所包含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毋庸置疑,都應該是新一代革命軍人所應具備的品質,所應有的樣子。因此,我們要深刻汲取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經驗,以長征精神為旗幟,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好樣子。
【關鍵詞】長征精神 新一代革命軍人 樣子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80年前,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長征精神,它所包含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毋庸置疑,都應該是新一代革命軍人所應具備的品質,所應有的樣子。
一、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必須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80年前,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實施戰略轉移,踏上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之路。在這條路上,中央紅軍縱橫11個省,翻過18座山脈,跨過24條大河,穿過600里茫茫草原,平均每天行軍35公里以上,面對幾十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敵軍,究竟是怎樣的力量將革命戰士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并最終取得了勝利?“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毫無疑問,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崇高理想信念是紅軍將士戰勝困苦、玉汝于成的強大動力。
習主席強調:“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弊鳛橐幻娙耍瑢崿F“強軍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努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就是我們新的長征路,而這更需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今天,雖然我們面前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國際上西方敵對勢力不斷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妄圖顛覆、瓦解我國的社會制度,改變我軍的根本性質;國內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利益復雜交織。同時,我國跟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爭端問題“懸而未決”,恐怖主義勢力偶爾“興風作浪”……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唯有不忘初心,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才能沿著紅色足跡取得新長征的路上的勝利!
二、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必須發揚講團結、顧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長征途中,紅軍不僅面臨著嚴酷的敵情威脅和自然挑戰,還要同黨內的錯誤路線作斗爭。在革命生死攸關的時刻,黨中央在貴州召開的遵義會議,矯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思想路線,使全黨全軍的思想統一到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方針上,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隨后,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最終克服了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錯誤,從而在全國各路紅軍大遷徙的艱難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團結了全黨和全軍,并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因此,講團結、顧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是紅軍能夠戰勝強大敵人、克服巨大困難的根本保證,也是紅軍能夠勝利完成長征的巨大精神動力。然而,當前受社會環境和不良思潮的影響,有的官兵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一些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滋生蔓延,有的人甚至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軍隊和國家的利益。
80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強軍的時代大潮之下,我們更應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當前,改革強軍已經進入“攻堅區”,有些舉措必然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在這期間,如何正確看待改革過程中的進退走留和個人得失,能否在改革中做到聽令而行、不打折扣,是對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和全體官兵最直接最現實的考驗。習主席曾說,集中力量才可以辦大事。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中,我們要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必須大力發揚講團結、顧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時刻保持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隨時為黨做出犧牲奉獻的堅強黨性,在任何時候都能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發揮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表率作用,在改革強軍的浪潮中盡一份自己的心力,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必須倡導不怕困難、堅忍不拔的艱苦奮斗精神
長征途中,紅軍面臨的惡劣斗爭環境在中外戰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上有飛機狂轟濫炸,下有敵人圍追堵截,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薄弱的裝備,稀缺的供給,紅軍將士不知道戰略轉移何時結束,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止步何處。然而,就是在這樣殘酷的斗爭環境中,紅軍憑借著堅忍不拔的信念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艱苦奮斗精神和英雄氣概,翻越二十多座山脈、趟過三十多條河流,突破烏江天險、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用百折不撓、英勇無畏的壯舉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改善,這使得不少人逐漸放棄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開始追求物質享受。部分官兵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有的喜歡大吃大喝、鋪張浪費,講排場、比闊氣,崇尚奢華生活,有的甚至把艱苦奮斗精神則被貶低為自討苦吃、摳門小氣。而這些人在工作中卻往往表現得意志不夠堅強,心理承受能力減弱,怕苦怕累、畏難懼險。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獲得成功的最重要、最寶貴的經驗之一。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支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軍人,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做支撐的軍隊,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戰爭的突發性、殘酷性、破壞性,使官兵面對的生死考驗更加嚴峻而直接。要想打贏現代戰爭,仍然需要發揚這種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頑強的奮斗精神。因此,在應對新軍事變革浪潮和提高打贏能力上,我們要樹立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就必須大力倡導不怕苦、不畏難的精神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裝備、苦練新技能,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結合各類實戰演習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在艱苦環境和困難條件下摔打磨礪自己,不斷提高軍事訓練的實戰化水平和個人的能力素質。
雖然80年過去了,但是紅軍長征勝利的不朽傳奇仍將在我們改革強軍的路上繼續,而偉大的長征精神也指引著我們新一代革命軍人,進一步堅定遠大的理想信念,繼續保持和發揚講團結、顧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和不怕困難、堅忍不拔的艱苦奮斗精神,在改革強軍的“新長征”路上開拓進取,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