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雪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本文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旨在從農村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類、成因、研究現狀及對策等五方面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關鍵詞】農村 空巢老人 文獻綜述
1農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類
1.1農村空巢老人的界定
到目前為止,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界定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學者們往往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有不同的界定。如李鋒清把農村空巢老人界定為與子女分居在不同的村落的那些年齡超過65歲的獨居老年人(李鋒清,2009)。梁艷認為農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長大離開家庭獨立居住謀生之后,由留下的的中年夫婦或老年夫婦所組成的農村家庭(梁艷,2007)。黃羿友對農村空巢老人的定義是年齡在 65周歲及以上,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孫輩也不在老人身邊或雖在老人身邊但仍需老人照顧的農村老人(黃羿友,2009)。
筆者傾向于以下觀點,認為空巢老人是那些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三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1.2農村空巢老人的分類
學者們按照不同的標準將空巢老人進行分類。姚引妹按老人的意愿分為三類:自愿型空巢老人,被迫型空巢老人以及無奈型空巢老人(姚引妹,2006)。陳蘭蘭則根據他們的生活狀況分為二大群體:一般空巢家庭和困難空巢家庭(陳蘭蘭,2007)。
2關于農村空巢老人成因的分析
農村空巢老人的成因,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第二,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需求;第三,戶籍改革帶來的農村勞動力流動以及個人價值觀的改變。
李明順認為農村空巢老人數量日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獨生子女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中國社會的老齡化。二是工業化發展加快了農村勞動力流動,農村青壯年多在城市打工。三是戶籍制度等的差異導致城市中的農村勞動力收入少,無法將父母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李明順,2009)。陳蘭蘭認為,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化的發展以及戶籍制度改革,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導致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增多(陳蘭蘭,2007)。姚引妹將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的原因歸為三點:一是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為農民走向高效率的就業崗位提供了可能性;二是農村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身份制”和“戶籍制度”松動,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就業更自由;三是計劃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數量減少,家庭規模小型化(姚引妹,2006)。
3對農村空巢老人研究的內容
3.1日常生活狀況的研究
孟昉等認為農村空巢老人主要問題是勞動和經濟負擔較重、生活與疾病缺乏照料以及子女外出導致空巢老人的孤獨感增強(孟昉,2008)。袁金霞則注意到隔代教育導致老人心理負擔過重,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孫子輩的教育任務、導致老人們的心理負擔沉重(袁金霞,2009)。陳星宇觀察到傳統的“反哺”或“反饋”的老年人贍養模式依然存在,致使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供養處于不太穩定的狀態(陳星宇,2009)。
農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容樂觀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勞動與經濟負擔較重;二是生活與疾病缺乏親情的照顧;三是精神慰藉嚴重缺乏,倍感孤獨。
3.2養老現狀的研究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養老金等經濟保障,使得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狀況愈加嚴峻。姚引妹認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危機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是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質量低于農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其次是無錢看病和看病無人陪;最后是農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缺位的現象日趨增多(姚引妹,2006)。李明順指出養老困境主要是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體系不健全;農村勞動力“空洞化”問題突出;老人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土地經營和農業生產分散化,使土地很難發揮其保障作用(李明順,2009)。謝慧娟認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面臨的問題是:家庭結構轉型,家庭養老負擔加大;傳統家庭倫理觀念淡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謝慧娟,2006)。
當前農村空巢老人所面臨的養老困境可以用“三缺”來概括:缺錢供給、缺人照顧、缺制度保障,從而看出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前景仍較艱巨。
4對策建議研究
隨著農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以及農村空巢老人所面臨的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出現,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幫助。為此,學者們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陳蘭蘭從現實實際出發,指出目前在農村建立改進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社區和鄉村養老模式(陳蘭蘭,2007)。孟昉等從家庭、社區、制度、個人四個方面出發提出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建議: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作用;廣泛開展社區養老;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孟昉,2008)。洪業慶則從社會工作的視角,探討了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措施,宏觀層面就是推動相關社會政策體系完善,微觀層面就是直接面向老人提供各種福利服務(洪業慶,2008)。
不可否認,從所搜集的文獻中可以發現,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困難所提出的具體措施確實不少,但具體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可行性較差。我們所需要的是更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以改善當前農村空巢老人退化“等老狀態”更好地度過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陳繼.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成因的社會學探析[J].養老保險.
[2]孟昉,黃佳豪.農村空巢老人生存狀況亟待關注[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8(2).
[3]洪業慶.淺析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機制:社會工作的視角[J].社會工作,2008(7).
[4]謝慧娟,李桂平.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及對策[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