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勇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豐富多彩的互聯網資源面前,教師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引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依據問題或需求在互聯網平臺搜索多元的幫助,從而完成學習任務顯得重要。這種教學模式使教與學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這種模式學習,學生能突破教材內容及教師的思維,能多角度地看待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視野,達到統一學習體制下的個性化思考與學習,改變和創新了信息技術課堂教與學。
關鍵詞:問題解決式學習;網絡資源;教學模式
問題解決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1 ]。這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從學習者的經驗中提出問題,并基于學習者思維過程和探究過程實現問題的求解。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習慣于等老師上課,老師安排著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整節課老師控制著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度。學完一個知識點,學生經常問老師接著要做什么?如何改變這種課堂教與學關系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課堂的資源優勢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不斷思考著我要學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通過互聯網尋求網絡資源的幫助,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或方法。課堂教學中,本人不斷嘗試在問題解決式學習中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并取得一定成效,也獲得一些感悟與體會。
1 培養學生主動利用互聯網資源學習的習慣
要想讓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通常習慣于認真聽講,積極配合老師,根據教材內容,根據老師的觀點及要求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孰不知,這種學習方式下所完成的學習任務,僅僅是了解、掌握了教材中有限的知識,甚至是滯后的知識(這點在信息技術學科中表現尤為突出),學生的思維也局限在教師的思維中。如今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是網絡的便捷,智能手機的便捷,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要注重在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習慣,如在《信息與信息的特征》這節課中所做的教學改革嘗試。
本節為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模塊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其核心內容為:一是讓學生理解信息的定義;二是讓學生知道信息的特征。這兩個內容是比較泛的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為此教學中也設置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一:什么是信息?
要求:從書本中獲取概念或利用互聯網從百度百科中獲取概念。
大多數學生喜歡從課本中獲取定義,不懂如何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在教師的啟發下才知道如何從網絡上獲取信息;許多同學不習慣從網絡上獲取信息,面對獲取的信息定義與教材中的信息的定義,不知如何應對與使用。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兩種信息定義的異同點,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信息的定義,從而培養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意識。
問題二:通過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本小組對信息的特征的看法。
有了第一次使用網絡搜索信息幫助理解相關知識的經驗,大多數同學都能試著用網絡搜索獲取所想要的信息。從而就鞏固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習慣。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不斷強化這種意識,最終懂得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信息素養、一種學習技能。
2 精心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愿望,引領學生正確有效利用網絡資源
要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就要向學生開放網絡資源,而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一旦開放網絡,學生常常會偏離學習目標,脫離學習內容,隨心所欲,不亦樂乎,表現在上網、聊天、游戲等。如何引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呢?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愿望。啟發性問題能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
如《智能信息處理》這節課,智能信息處理是當今最前沿的科技,其應用非常廣泛,用一節課時間很難把這樣的一門科學講清楚。 因此,課程的定位應該是讓學生了解和知道人工智能研究什么及其意義。本節課教學設計讓學生領略人工智能已經有實用化技術的同時,本人還精心設置了兩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
問題一:
(1)人工智能主要研究領域有哪些?你了解的有哪些?
(2)日常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有哪些?請舉例說明,并簡要介紹其工作原理。
讓學生帶著問題利用學習平臺提供的本節課學習資源與資源鏈接自主學習,然后針對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問題二:
(1)你完成了哪幾個體驗活動?它們各是采用哪種智能信息處理技術?介紹其中一種智能處理信息的工作原理。
(2)從siri 看人工智能。
(3)人工智能的確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捷。作為90后的你,對人工智能談談你的看法,有何展望?
利用學習平臺的討論區,引導讓學生討論,這樣就巧妙地總結了本節教學內容,又讓學生關注了人工智能的意義,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前景與問題。同時在具體的問題探究過程中也增強了學生正確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意識。
3 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材內容,拓展學生視野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的發展,教科書不可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利用網絡資源學習,不僅能完成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能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拓展了課本知識,使學生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學習更多的內容。
如《信息的發布與交流》這節課,主要介紹信息發布與交流方式,及發布交流時注意事項。其內容相對簡單,可拓展空間大,對于學生而言,好象都會,甚至覺得比老師玩得還溜。同時絕大部分學生日常生活中已會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發布,但缺乏歸納總結,在網絡發布信息時法制觀念淡薄。因此本節又是很難上的一節課,上什么內容,怎么上?很需要老師斟酌,如果僅僅依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內容有限。為此本節教學設計為利用網絡資(通過學習平臺提供教學網頁,給出詳細的材料與資源鏈接,引導學生學習),采用問題解決式學習方式學習,具體設置了三個大問題。
問題一:
(1)信息發布與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方式有哪些?
(2)互聯網上常用的信息發布方式有哪些?
(3)發帖討論以上介紹的信息發布與交流的工具,你使用過那些呢?
問題二:
(1)互聯網上文本信息常用發布平臺有哪些?
(2)互聯網聲音、視頻信息常用發布平臺有哪些?
(3)圖片信息通常發布在哪里?
(4)常用的網盤有哪些?
問題三:
(1)何為網絡詐騙?
(2)《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內容是什么?
(3)發帖討論:通過上述司法解釋,談談你對網絡信息發布的看法。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的探究與解決,完成三大學習任務,第一,與學生聊信息發布的途徑和形式;第二,近年新的信息發布方式介紹;第三,網上發布信息注意事項。針對學生缺乏歸納總結的特點,教師通過學習平臺的教學網頁,給出詳細的資源材料通過互聯網幫助學生把所見所用,有條理地、系統地學習并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更多元化地了解信息發布,了解信息共享與發布的新思維方式,提高防范意識同時學會在網絡世界中遵紀守法。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本內容,使得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很好地拓展了學生視野。
4 注重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熱情
基于問題解決式學習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每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都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評價。評價過程要鼓勵學生主動陳述自己的意見與見解,淡化對學生回答內容正確與否的評價,對于學生好的表現要及時給予鼓勵,盡量不批評學生,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發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熱情,保證學生能根據問題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問題解決式學習中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與學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是教學生如何學習,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掌握教師教學內容的同時博采眾長,并能站在更多的視角看待所學的知識,形成自己的視野。這種教學模式還使得教學內容發生很大的變化,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再限于教材和教師的范疇,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探究,在信息化的課堂里學生所要獲取的知識變得更加直接,更加便捷,大大拓展了課本的知識,并能突破老師的思維,開闊了自己的視野,達到統一學習體制下的個性化思考與學習。同時還能使學生及時獲取最新的技術資訊,了解技術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學習信息技術。從而改變和創新了信息技術課堂教與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基于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