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斌
從全國人代會紀念郵票可以看到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除第二屆和第三屆未發行郵票,以及第十屆發行《百合花》特種郵票取代紀念郵票,其它每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我國都發行相應的紀念郵票。一屆一套郵票,像過大年似的。
要在方寸之間以形象的畫面語言體現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對于郵票設計者來說是很有挑戰的。郵票上體現“國家”這個概念,最為常用的就是國旗和國徽。
2008年3月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圖案左上角是通體閃著金光的國徽;1998年3月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圖案主體也是國徽。1993年3月1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圖案是莊嚴的國旗;1988年3月2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圖案上半部分為莊嚴的國旗,下半部分為一道彩虹。
除了國旗和國徽,國歌也是國家的象征。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八二憲法,其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次年6月6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全套2枚,第二枚圖案便是國歌的歌譜歌詞。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責中有一項“修改憲法”,這可以說是其各項職責中最“重量級”的。1978年2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于3月5日通過了七八憲法。2月26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其中第二枚圖案就是憲法文本封面;1975年1月13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七五憲法,當年1月2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郵票全套3枚,其中第二枚主題就是“新憲法誕生”。
繼續往前追溯,就到了人民代表大會的“起點”。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同年12月30日我國發行相關紀念郵票,全套2枚,在第一枚上出現了投票箱。2013年3月5日,本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我國發行的紀念郵票上,圖案也是一個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紅色投票箱,其原型就是人民大會堂內使用的標準投票箱。對比“第十二屆”郵票和“第一屆”郵票上的投票箱,還是有些區別的。
首先說內涵。“第一屆”郵票圖案通過一位女工形象,來表現我國有選舉權的公民積極參加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選舉。這位女工的形象代表著我國廣大選民,她正在進行直接選舉。當然如果她已經是一位人大代表,她的投票也可能是在選舉上一級的人大代表。“第十二屆”的投票箱設置在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會場內。全國人大代表向投票箱中投票,選舉的可能是國家主席、副主席,也可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還可能是中央軍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再說說郵票圖案設計。我國早年的郵票中往往是“見人”的,改革開放后的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郵票則更多采用象征物圖案。郵票圖案上出現人物形象,有益于貼近實際和直接體會,關鍵是人物形象要能讓人易于接受并產生認同。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郵票設計可以有“第三條路”,即增強互動。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紀念郵票運用互聯網技術,在郵票圖案中或郵票邊紙處印上二維碼,掃一掃就能進入全國人大門戶網站或人民群眾網上互動平臺。這樣,既通過網絡讓民意更多走進人大,又讓郵票這張“國家名片”走向世界各處,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宣傳員,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