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紅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所具有的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做好單位會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強調了二者的相互聯系具有相輔相承、不可分割的關系。
關鍵詞: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職能;監督職能;關系
一、關于會計核算職能
對會計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會計核算職能,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單位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進行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的記錄、計算和報告。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是會計核算的顯著特征。會計就是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去記賬、算賬和報賬,以便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
會計核算要求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和比較。
(一)真實。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第一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只有會計核算記錄的數字和情況是真實的,才能保證記賬、算賬、報賬是真實的,會計資料才是有用的。真實是會計的生命。會計核算的過程應當如實再現經濟活動的全貌。
(二)準確。要求對會計事項的處理是合理、合法的,有關數字的計算是正確的。
(三)完整。要求對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其他活動的各方面或全過程都得到全面的記錄、計算和報告,不得有所遺漏。只有會計核算完整,才能為領導、有關單位和群眾提供全面、正確的資料,才能為領導做出經營決策,有關單位制定政策.計劃,群眾參與和監督經營活動,提供有效的依據。
(四)及時。是要隨著經濟業務的發生,按時得到會計處理和記錄、計算,并根據有關規定按時向有關對象報告。及時為單位領導提供會計信息,有利于領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及時為企業各部門提供會計信息,有利于對生產過程的耗費進行控制,提高經濟效益。
(五)比較。是對發生的經濟業務從多方面進行比較,作出恰當的估計和判斷,做到投入少而產出多。如企業采購材料,銷售產品。比較包含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會計的應盡之責,會計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人們習慣對一事項所說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經濟、節約。可見,比較是會計核算的內核屬性之。
二、關于會計監督職能分析
會計監督職能是會計監督工作應發揮的作用,或它應有的功能。會計監督的主體是企業、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監督的對象是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表現在:
(一)監督經濟業務的真實性。監督企業、事業等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弄虛作假,嚴重違法的原始憑證,在不予受理的同時,應當予以扣留,并及時向領導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追求當事人的責任。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要求經辦人員更正、補充。發現賬簿記錄與實物不符時,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二)監督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監督企業、單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關規定的,會計人員予以辦理。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違法的收支,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要求處理;對嚴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違法收支,應當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以便處理。
(三)監督公共財產的完整性。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公共財產,包括其各項資產。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監督公共財產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確的記錄,賬實是否相符。發現公共財產短缺或損毀,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會計監督按照與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
事前監督指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即審核其是否符合有關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對于違法的經濟活動,要堅決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動,才能鼓勵正當經營;限制濫用、浪費,才能增產節約,增收節支。事前監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會計監督處于主動地位。
事中、事后的會計監督是對會計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情況及有關資料加以檢查和分析。通過檢查和分析可以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對已發現的問題,要拿出整改意見,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調整經濟活動,實現規定要求的預期目標。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會計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其中核算職能是監督職能的基礎和前提。監督職能的發揮能夠更好地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能使企業、單位的經營活動實現管理最優,效益最佳的目標。
綜上所述,對會計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會計核算職能,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單位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進行真實、準確、完整和及時的記錄、計算和報告。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是會計核算的顯著特征。會計就是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去記賬、算賬和報賬,以便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
參考文獻:
[l]劉濤,顏曉.淺析戰略會計系統分析程序[J].經濟與管理,2004(11).
[2]周長鳴,康玉珠.會計的困境與戰略會計發展[J].江蘇商論,2003(11).
[3]姚蘭.淺談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