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英 鄭永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奎屯醫院 新疆奎屯 833200
護患溝通應用于皮膚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鄔英 鄭永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奎屯醫院 新疆奎屯 833200
目的:探討探討護患溝通對于提高皮膚科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皮膚科2013年11月ˉ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患溝通應用的前后,將其分為觀察組(常規護理+護患溝通)58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54例,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調查其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得以明顯改善,其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教與護理前明顯降低(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41.19±4.23)分<(49.16±5.37)分]和SDS評分[(40.28± 4.24)分<(51.32±5.1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其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96.55%>79.63%)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皮膚科護理中加強護患溝通,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對于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進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護患溝通;皮膚科護理;應用
皮膚科疾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其皮膚外觀受損,無疑給患者增加了心理上的負擔,導致其不能主動配合臨床治療。因此,在皮膚科疾病的臨床治療當中,需要給予患者以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著重加強對其的心理干預,注重護患溝通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皮膚科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1]。本研究以我院皮膚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護患溝通對于皮膚科護理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皮膚科2013年11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12例患者,根據護患溝通應用的前后,將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5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6例,最高齡61歲,最低齡17歲,平均年齡(36.8±11.4)歲。將2013年11月~2015年2月期間收治的54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3例,最高齡59歲,最低齡16歲,平均年齡(37.9±10.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可進行對照分析。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和基礎護理,使用相應的治療藥物,觀察皮損情況。我院于2015年3月開始將護患溝通應用于皮膚科護理工作當中,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皮膚科護理人員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保持親切的態度與之交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贏得其信任。問詢患者對于皮膚科疾病的了解程度,開展健康教育,在講解疾病知識和防治辦法時需要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患者理解,提高其對于疾病的正確認識,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②心理疏導:皮膚科疾病對于患者皮膚的美觀性造成一定的損害,尤其是面部皮膚,容易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對于這一類患者,護理人員需要給予其心理疏導,積極鼓勵和安慰患者,結合成功治療案例進行講解,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的情緒,增加對于治愈疾病的信心,其對于患者的治療恢復同樣有著積極的影響。③注重溝通方式:護理人員需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加強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對話過程中需要謹慎,盡量躲避患者所忌諱的詞語,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幫助患者放松心態,給予其情感關懷,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能夠嚴格遵循醫囑,,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用藥,進而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2]。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 t 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均得以明顯改善,其患者的 SAS評分和 SDS評分教與護理前明顯降低(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41.19±4.23)分<(49.16±5.37)分]和SDS評分[(40.28 ±4.24)分<(51.32±5.1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于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s)
注:護理前后比較,*P<0.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AS評分/次 SDS評分/分觀察組(n=58) 護理后 41.19±4.23*# 40.28±4.24*#護理前 60.25±6.28 60.14±6.73對照組(n=54) 護理后 49.16±5.37* 51.32±5.19*護理前 59.61±6.34 58.92±6.52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96.55%>79.63%)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比較[n(%)]
毛囊炎、神經性皮炎、濕疹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患者皮膚表面出現水皰、紅腫,其癥狀主要表現為瘙癢、不適,嚴重者會發生糜爛和損傷。皮膚科疾病的治療難度較大,往往無法短期內康復,且容易反復發作,就加上皮膚病對于患者皮膚外觀的損害,患者容易出現不良情緒變化,對于皮膚科醫護人員缺乏信任,不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因此在皮膚科治療和護理工作當中,醫護人員需要從患者心理層面加以考慮,增進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注重溝通方式,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一系列措施,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提高其遵醫行為,這對于患者的治療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3]。
綜上所述,加強皮膚科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患者對于皮膚科疾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緒,使其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1]翁麗顏.護患溝通方法在皮膚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4):141-144.
[2]王璐琦.護患溝通方法在皮膚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9):177-178.
[3]王玉萍.護患溝通技巧在皮膚科護理中應用的意義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04):616-617.
R816.95
A
1672-5018(2016)1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