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珍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人民醫院 653200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
李云珍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人民醫院 653200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的開展對于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5月ˉ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9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常規護理+健康教育)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7例,比較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及其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程度,評價其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遵醫囑用藥、飲食控制、情緒穩定以及疾病認知優良率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同樣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的開展對于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應積極在臨床推廣。
健康教育;老年心血管疾??;臨床護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體,與患者的生理機能衰退有關,同時受到環境、心理和精神狀態、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其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1]。老年心血管疾病多為慢性疾病,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和護理,多數患者難以根本治愈,主要通過臨床護理來予以控制,維持病情的穩定,并促進其好轉。為了進一步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需要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能夠加強對自身的管理,提高其對于疾病的正確認識。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當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間收治的9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其中47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健康教育,其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最高齡83歲,最低齡59歲,平均年齡(65.7±7.4)歲;其中高血壓18例、心臟病12例、腦卒中10例、心肌梗塞5例以及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2例。另外47例患者僅接受常規護理,其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最高齡81歲,最低齡61歲,平均年齡(66.3±7.6)歲;其中高血壓19例、心臟病10例、腦卒中11例、心肌梗塞4例以及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3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全面的健康教育。①健康知識普及:應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過口頭、書面、電話、講座等方式。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口頭傳達的方式來向患者接受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了解疾病的誘發因素、臨床癥狀、防治方法等,在此基礎上,向患者發放心血管疾病知識宣傳手冊,或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向患者予以展示。由護理人員進行示范,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指導,幫助其掌握基礎的護理技巧。為患者提供電話咨詢服務,并對患者進行隨訪,以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
②心理護理:深入到入院、診治、出院及隨診等環節當中,給予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患者入院后,需要在護理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熟悉病房及周圍環境,認識主治醫生和責任護士,以消除其陌生感。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服務,贏得其信任,提高其對于護理的依從度,嚴格執行醫囑。加強心理護理,給予情感支持,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之間需要密切配合,陪護在患者身邊,給予其鼓勵和安慰。
③康復指導:通過健康教育,患者能夠了解心血管疾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自主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好個人衛生,合理膳食,規律作息,正確用藥。待患者病情穩定和好轉,可適當進行運動鍛煉[2]。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及其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程度
觀察組患者在遵醫囑用藥、飲食控制、情緒穩定以及疾病認知優良率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及其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程度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同樣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

表2: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生理健康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狀態觀察組(n=47)72.45±6.19 70.85±6.74 69.24±5.86 66.94±5.73對照組(n=47)40.82±6.03 43.24±6.06 44.23±6.01 45.22±5.49P值 <0.05 <0.05 <0.05 <0.05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發疾病,其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其生理和心理均承受著一定的痛苦。患者的生活習慣、心理和精神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其不良生活習慣和負面情緒均可能誘發疾病的發作。老年患者由于久治不愈,其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缺乏信心,導致其情緒不穩定,不遵醫囑用藥,生活方式不規律,不利于患者的治療與恢復?;颊叩淖襻t行為差,其原因在于對疾病的認知和了解的程度不夠。這就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深入到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當中。加強心理干預,給予其生活指導,幫助其掌握心血管疾病知識和防治辦法,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提高其遵醫行為,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而維護患者的健康,促進其恢復[3]。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護理中,全面開展健康教育,增進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提高其治療依從性,進而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張小彩,陳冬梅.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0):221.
[2]王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護理臨床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3):39-40.
[3]田紅艷.細節化護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策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04):503-504
R139+.2
A
1672-5018(2016)1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