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化芬
貴州省普安縣人民醫院 貴州普安 561500
中老年肩周炎的中醫護理觀察
譚化芬
貴州省普安縣人民醫院 貴州普安 561500
目的:分析中老年肩周炎的中醫護理方式和護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選擇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7例中老年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臨床護理的具體變化,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以及中醫護理方式,對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甲組的總有效率69.8%,乙組的總有效率為88.6%,乙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甲組,治療后乙組的疼痛評分明顯少于甲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老年肩周炎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方式,其優勢明顯,患者對其滿意率比較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中老年肩周炎;中醫護理;護理效果
肩周炎是當前中老年患者常見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等,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肩周炎具有反復性發作的特點,在臨床研究中通常應用手法松解術進行治療,整體效果明顯,患者對其滿意率比較高,也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的認可。治療結束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護理,最大程度滿足臨床護理要求。中醫護理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按照護理要點進行落實,從不同角度入手,按照護理方案要求實施。為了分析中老年肩周炎的中醫護理護理效果,選擇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7例中老年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以及中醫護理方式,對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選擇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7例中老年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臨床護理的具體變化,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3例患者,觀察組44例患者。詳細資料如表一:

表一: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
甲組病程在3個月-5年,平均病程(3.2±1.1)年,乙組患者病程在2個月-4年,平均病程(2.9±1.1)年,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常規性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應用常規護理方式,包括病情護理、心理疏導和基本教育等,按照臨床護理流程要求進行,滿足患者的具體要求。
乙組應用中醫護理方式,如下:
1.2.1 刮痧
患者保持俯臥位姿勢,將刮痧油進行均勻涂抹,利用刮痧板進行操作。刮痧板取 45°,醫護人員要保證力度適中,每段經脈絡刮痧次數為20次,刮痧經絡包括3段,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1]。
1.2.2 艾灸
患者坐在椅子上,背對著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雀啄灸、回旋灸及循環往返灸,持續進行10min 。
1.2.3 拔火罐
患者取側臥位姿勢,采用閃罐法,留罐以各個穴位相對應的皮膚呈微紅狀為準,拔罐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2]。
1.2.4 按摩
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進行揉法或者一指禪按摩,每個穴位按摩時間控制在2min左右,一日一次,持續三個月。
中醫護理結束后觀察患者肩周炎的發展情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
1.3 臨床療效評價
顯效:患者不良癥狀消失,不存在疼痛的現象,關節功能恢復。有效:患者病情好轉,不良反應逐漸減少,不存在明顯不良反應。無效: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甚至存在不良癥狀??傆行手傅氖秋@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當P<0.05 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43例中有效人數30例,總有效率69.8%,乙組44例患者中有效人數39例,總有效率為88.6%,乙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甲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二:

表二: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和乙組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無明顯變化,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的疼痛評分明顯少于甲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如表三:

表三: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
肩周炎是當前臨床研究中比較常見的癥狀,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多是由于肩關節組織受損引起的,部分患者是由于風濕病引起的,臨床表現為持續疼痛,患者上肢抬高、旋轉等受到限制,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關節粘結,甚至存在萎縮等癥狀。該病以老年患者為主,患者穿衣、提物等都會受到影響,發病期間甚至出現疼痛難忍的現象,徹夜不眠[3]。
針對該病的特殊性,在臨床研究中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避免出現連接性癥狀。除了臨床治療以外,為了讓患者盡快康復,要進行康復護理,讓患者進行肩部訓練。基礎護理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是無法起到康復護理的作用,應用中醫康復護理方式,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減少臨床不良反應。穴位按摩、拔火罐以及刮痧等是常見的中醫護理方式,整體應用優勢明顯[4]。穴位按摩起到明顯的按摩作用,能緩解局部肌肉緊張感,在拔火罐的階段,罐內的氧氣產生溫熱和負壓,在溫熱和負壓的作用下,局部組織毛細血管通透性下降,甚至會有所改變,激發患者正氣,達到舒筋活血的作用。應用拔火罐能緩解患者疼痛感和不良癥狀。針對臨床治療的具體要求,必須合理應用中醫護理措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做好干預性護理工作,結合臨床護理方式要求進行落實。中醫護理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通過多種手法進行協同處理和操作,能起到活血化瘀作用,減少患者的腫脹感,針對臨床護理和具體護理模式的要求,在落實過程中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結合護理具體要求和方案進行落實,避免出現護理不到位或者護理失誤的現象。根據中醫護理理論的具體要求,為了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需要對家屬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教育,使其掌握基礎按摩方式,為患者提供相關護理服務,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避免受到其他刺激性因素的影響,增加臨床護理難度。必要時告知患者刮痧、艾灸、拔火罐、按摩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引起重視,積極配合接受治療[5]。
甲組的總有效率69.8%,乙組的總有效率為88.6%,乙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甲組,治療后乙組的疼痛評分明顯少于甲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老年肩周炎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方式,其優勢明顯[6]。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方式能有效緩解中老年肩周炎的不良癥狀,應用效果明顯,患者對其滿意率比較高,因此值得推廣和應用。
[1]李彩平.粘連型肩周炎術后中醫護理的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4(12):605.
[2]張愛麗.中老年肩周炎的中醫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32(01):339-340.
[3]尹秦.中醫針灸推拿護理在肩周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甘肅醫藥,2016,02(12):150-152.
[4]殷建菲.中醫護理技術對中老年肩周炎疼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04(02):93.
[5]王亞玲.中藥熏蒸及護理對粘連型肩周炎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5,01(13):174-176.
[6]周群.中醫護理技術對粘連型肩周炎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3,12
R248
A
1672-5018(2016)12-189-02
譚化芬 1975 女 漢 主管護師 大專 貴州普安 主要從事護理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