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 新疆喀什 844000
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王艷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 新疆喀什 844000
目的:研究和分析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兒科室收治的患兒10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通過電腦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兒科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采用家庭關懷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出錯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評分等情況。結果: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兒的護理出錯率為 4.0%(2/50)、護理滿意度為96.0%(48/50)、護理效果評分(98.7±2.8)分,而對照組患兒的護理出錯率為22.0%(11/50)、護理滿意度為82.0%(41/50)、護理效果評分(91.2±1.5)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好,且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應用之后,能夠獲得顯著的護理效果,且能有效降低護理出錯率,提升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同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家庭關懷;兒科護理;應用;效果
隨著醫療科技的飛速發展,醫療護理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轉變,即由傳統護理生理疾病,逐漸轉變成生理-心理-社會的護理模式【1】。在臨床護理學中,兒科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且由于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兒科護理方式也獲得了極大的轉變,即護理服務的內容逐漸從單一模式轉變成多元化護理模式【2】。目前在兒科護理,家庭關懷的應用獲得推廣和發展,由于兒科患者大都年齡偏小,且生理和心理發育都不成熟,通過家庭關懷對兒科患者加以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3】。因此本文對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和分心,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室收治的患兒10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通過電腦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 其中,對照組男患兒27例,女患兒23例,年齡為0-13歲,平均年齡為 (5.4±3.8)歲。護理時間為 8-34d,平均護理時間為(15.9±5.4)d。觀察組男患兒26例,女患兒24例,年齡為0-12歲,平均年齡為(5.6±2.7)歲。護理時間為7-36d,平均護理時間為(16.7±6.3)d。 兩組患兒在護理時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不顯著,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兒科護理措施,具體內容為:對患兒生命體征以及病情進行嚴密監測,并按照醫生的囑咐采用適當的藥物對患兒進行治療,同時將用藥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以及問題等記錄下來。。而觀察組患兒采用家庭關懷護理,實施內容如下:
1.2.1 營造家庭關懷的環境
在兒科護理中,首先護理人員需要設置家庭式兒科病房,即為其營造良好的家庭關懷環境。如針對學齡前兒童,可以在病房中準備兒童書籍以及玩具等,也可將兒童喜愛的卡通漫畫張貼在病房墻壁上,這樣一來病房環境就能變得溫馨、活潑、輕松,從而達到消除患兒內心存在的恐懼感。
1.2.2 提供親情護理服務
護理人員需將親情化的護理服務應用到兒科護理中,即在檢查和輸液的過程中,讓患兒觀看動畫片或者聽音樂,以便將患兒的注意力有效轉移,這樣就能減少護理過程中的出錯情況。同時在實施侵入性操作的過程中,需安排穿刺技術過硬,且操作熟練的護理人員以便消除患兒心理恐懼和緊張。在實施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應保持和藹的態度,采用平和的語氣,且在提倡護理中需要與患兒多多接觸,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這樣才能促使患兒對護理人員產生一定的親切感和信任感。
1.2.3 制定合理的陪伴制度
在兒科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為患兒制定出合理的陪伴制度,即改1人陪護為2人陪護,同時要準備一些陪護床、沙發、電視以及書報等,這樣既能減少陪護人員的無聊枯燥感,還能讓患兒體驗到家庭式的溫暖。
1.2.4 對家長加強健康宣教
在采用家庭關懷的過程中,家長的高度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兒家長加強健康宣教,且要在家長的配合下對患兒的心理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為患兒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另外家長還需掌握一定的出院后護理措施,以便在家庭中為患兒提供針對性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出錯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評分等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在處理數據過程中,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兒的護理出錯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評分等情況,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較好,且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出錯率、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效果評分比較[例(%),x±s]
目前,臨床護理模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且在兒科護理過程中,由于護理對象年齡普遍較少,且護理配合度相對較低,因此存在較大的護理風險,并且容易發生醫療糾紛【4】。而當前兒科護理中,發生糾紛的原因主要為:(1)較差的醫療環境。首先兒科病房缺乏合理設置,且室內人員混雜、空氣混濁;其次患兒本身免疫功能較弱,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幾率較大;最后由于家長不滿意醫院的護理服務,以及患兒對陌生環境存在一定的恐懼感和不適感,因而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抵觸情緒,因此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的情況經常發生,從而導致了護患糾紛的發生。(2)患兒缺乏較強的表達能力,由于兒科患者大多年齡較小,其認知能力、感覺能力、語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不能對自身的病情作出有效的描述,這也是護理人員面臨較大的工作量以及護理難度,因此在日常護理中容易發生各種糾紛【5】。而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應用之后,其能顯著降低患兒對陌生環境產生的恐懼感,能夠拉近患兒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6】。
本文的研究中,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兒的護理出錯率為 4.0%(2/50)、護理滿意度為96.0%(48/50)、護理效果評分(98.7±2.8)分,而對照組患兒的護理出錯率為 22.0%(11/50)、護理滿意度為82.0%(41/50)、護理效果評分(91.2±1.5)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好,且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應用之后,能夠取得十分顯著的應用效果,因此具有家庭關懷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家庭關懷在兒科護理中應用之后,能夠獲得顯著的護理效果,且能有效降低護理出錯率,提升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同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1]王英杰,李楊.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6,01:98-102.
[2]陳志女,胡賽紅,周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門診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01:118-120.
[3]尚婉媛.基于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兒科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S2:421-422.
[4]藺萃,許鳳霞,張永法.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2,02:130-132.
[5]陳建軍,張大華,馬秀芝,張臻,于果.“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兒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08:12-14.
[6]張玉,祝益民.以家庭為中心的醫療護理模式在兒科急診中的實施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6:1-2.
R248.4
A
1672-5018(2016)12-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