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劇《運河謠》唱段《來生來世把你愛》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唯一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昆明 650504)
?
中國民族歌劇及其演唱特點
——以歌劇《運河謠》唱段《來生來世把你愛》為例
李唯一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昆明650504)
[摘要]中國的民族歌劇在近千年以來的歷史演變和發展中受到了中國乃至世界觀眾的喜愛,印證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從中國民族歌劇及其演唱特點的角度,以民族歌劇《運河謠》中女主角水紅蓮的形象特征為出發點,從曲式結構、旋律走向、調式和聲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分析,重點從水紅蓮詠嘆調《來生來世把你愛》中民族唱法的語言、風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點及演唱難點。
[關鍵詞]中國民族歌劇;《運河謠》;《來生來世把你愛》;演唱特點
由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原創的民族歌劇《運河謠》自編排以來就廣受關注。公演后,其中的許多唱段也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深受聲樂演唱者以及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其女主人公的詠嘆調《來生來世把你愛》在國內各大專業的聲樂大賽,如青歌賽、金鐘獎、孔雀獎等比賽中被參賽者大量演唱。不少演唱者憑借此曲都取得過優異的成績,可見其作品之精粹。因此,研究這部作品對學習掌握中國民族歌劇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隨著民族歌劇的發展與創新,近些年國內研究中國民族歌劇的學術論文非常多,但大多是對民族歌劇演唱風格的研究,很少對這部作品的演唱難點及演唱技巧進行分析。筆者認為,研究歌劇“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本文以民族歌劇《運河謠》唱段《來生來世把你愛》為例,對民族歌劇及其演唱特點進行探討。
1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及其特點
1.1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歷史
中國民族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當時的戲曲中有一種歌舞、賓白并重的戲曲形式。賓白即中國古代漢族戲曲劇本中的說白。漢族戲曲藝術以唱為主,因此戲曲中的說白被稱為賓白。歌舞和賓白并重這樣的戲曲形式不能稱為歌劇,但其具有“民族歌劇”中的一定成分和性質。
20世紀初,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的歌劇藝術逐漸有了萌芽式發展。由黎錦暉先生作曲的兒童舞劇《麻雀與小孩》①《小小畫家》運用古時傳承下來的歌曲與對白并重的方式,其優美動聽的曲調中包含了我國鮮明的民族風格元素。黃源洛先生譜曲的《秋子》②吸收了西方歌劇的一些元素與精華,這對中國民族歌劇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先行者作用。中國民族歌劇的第一次高潮——延安秧歌劇發展創作的民族歌劇《白毛女》誕生,對我國后來的民族歌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區別于中國的傳統戲曲,這樣的歌劇被稱為新歌劇。新歌劇不僅具備了西方歌劇的一些主要藝術特征,同時也結合了中國的具體國情。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作曲家們對這些新歌劇又進行了許多修改與創新,使中國民族歌劇又迎來了第二次、第三次高潮——歌劇《江姐》《傷逝》等的誕生。可見,我國的民族歌劇是在逐漸發展壯大的。
1.2中國民族歌劇的特點
中國的民族歌劇從產生發展到今日,逐漸形成了獨有的藝術特點與藝術魅力,不僅受到廣大中國百姓的喜愛與支持,還取得了讓全世界都肯定的藝術成果。從選材角度來說,我國的民族歌劇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本土故事,既尊重中國歷史文化,又貼近百姓生活。故事情節感人肺腑,在劇中人物的塑造上能夠突出其個性,塑造得比較典型。從傳達的思想方面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如歌劇《木蘭詩篇》取材于中國家喻戶曉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古老傳說,其選材就充分尊重了中國歷史文化,內容真實感人,弘揚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音樂創作角度來看,作曲家們將大量地方民歌、山歌、小調、戲曲等音樂素材融入作品之中,使歌劇呈現出鮮明的民族風格。
2民族歌劇《運河謠》
2.1民族歌劇《運河謠》簡介
2012年6月上映的歌劇《運河謠》(圖1),由原總政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印青先生作曲,由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和北京市戲劇家協會理事廖向紅女士擔任導演,由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文華獎獲得者黃維若先生及其夫人董妮聯合擔任編劇,由著名歌唱家雷佳、王宏偉、王麗達、王喆、王澤南、王莉等擔任主演的一部國家大劇院首次推出的原創民族歌劇。歌劇《運河謠》中所指的運河是我國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其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該劇以民族唱法為載體,講述發生在明朝末年京杭大運河上的一段凄美絕倫的愛情故事。因為揭發官員貪腐而被追捕的書生秦嘯生與因反抗做妾逃亡于運河之畔的唱曲藝人水紅蓮危急中偶遇,進而相識、相知、相許。全劇以兩人的愛情為主線展開創作。惡霸船主張水鷂也看上了水紅蓮,為逼其就范,張水鷂先栽贓嫁禍秦嘯生逼其娶盲女關硯硯,后來又告發官府,以水紅蓮為餌捉捕秦嘯生。在萬分危急關頭,水紅蓮為了自己的愛人免陷囹圄,犧牲自己,葬身于烈焰激流之中。全劇所表達的理念是:所有漂泊無依的人們,只要自己的內心充滿正義、無私、善良、真誠、同情和關愛,那么他們便可以獲得心靈的快樂家園。該劇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呈現出民族歌劇特有的藝術氣息與藝術魅力。

圖1 歌劇《運河謠》

圖2 歌劇《運河謠》女主角水紅蓮
2.2民族歌劇《運河謠》女主人公詠嘆調分析
2.2.1水紅蓮形象特征
“作曲家印青說過,水紅蓮被塑造成了一個敢愛敢恨、有正義感的江湖藝人形象。”[1]歌劇《運河謠》的女主角水紅蓮(圖2)原本是一名唱曲的藝人,從小生長在運河上,從北到南四處漂泊。她的性格中不僅有南方姑娘的溫柔靦腆,也有北方姑娘的剛強堅毅。有官員貪戀水紅蓮的美色,要強搶她去做小妾,她不貪戀榮華富貴,寧愿四處逃亡也不愿意屈服。在一次逃亡中,她遇到了后來的戀人秦嘯生。為了保護戀人與盲女關硯硯,她踢翻了油燈,引燃惡霸的漁船,自己也葬身于烈焰火海之中。可以看出,水紅蓮是一個敢為愛情而犧牲的剛烈女子。
2.2.2歌劇《運河謠》之《來生來世把你愛》唱段分析
從曲式結構上來看,《來生來世把你愛》用了民族曲式與西洋曲式相結合的手法來進行創作。從宏觀上講,全曲由不同材料、不同調式的四個樂段組成。若按照西方固有的曲式結構來劃分,其可以被看作單三部曲式。然而,中國的民族歌劇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劃分方式。結合歌詞來看,我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音樂的內容。紅蓮的詠嘆貫穿全曲:一聲嘆息,一份不甘,一聲吶喊,一生絕望。這一貫穿始終的主題更似一場回憶的宣泄,也更像民族曲式中的多段體結構。
從旋律走向分析《來生來世把你愛》。第一段(1~17小節)的旋律是非常高亢悲憤的,通過長音F音加重演唱力度,奠定了整體的基調。在旋律變化方面,1~11小節并不明顯,多為二度的級進,似嗚咽般;11~17小節為后半部,通過節奏的變化,音高大跳的走向拋出了之后的訴說。第二段(23~42小節)的旋律與第一段形成了色彩性的對比,由高亢悲憤轉為了凄苦婉轉低沉的訴情;音高上也出現了對比,轉為中音區,節奏多為切分式,推動音樂發展。第三段(43~59小節)的旋律是對第二段進行的補充,將音樂語言敘述的更加完整動情,旋律對比不明顯,音高對比不明顯。第四段(64~103小節)旋律呼應開頭,速度加快;音高與前兩段形成對比;節奏與第一段相似,雖悲憤有怨言,但是音樂中仍保有著對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
從調式和聲分析,《來生來世把你愛》調式布局非常嚴謹規范,F商-F徵-降B徵首尾呼應,符合大眾聽覺美感。全曲運用民族五聲調式寫作,并始終圍繞F音,作為原始動機,給聽者加強印象,民族和聲更加強了音樂的悲劇色彩。總之,與十年前的中國民族歌劇相比,《運河謠》的戲劇性更強,音樂更加成熟,創作和表演整體水平也更高[2]。
從歌詞及鋼琴伴奏方面進行分析。全曲的歌詞表達出女主人公水紅蓮對愛人秦嘯生依依不舍的摯愛真情。她知道自己的死可以救愛人一命,可是又擔心自己死后愛人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間無依無靠,決心不管是今生或是來世都要將他愛。全曲整體的感情基調為悲傷、無奈、激動、無悔,在演唱的同時要注意把握這幾點,并且帶有視死如歸之意。鋼琴伴奏全曲奏前后多為柱式和弦,并且八度進行加重了其悲壯的氣息,起到烘托背景的作用。在開頭和結尾部分,也就是女主人翁內心高潮的地方,用了較多八度進行的柱式和弦,鮮明的節奏表達了女主人公強烈的情緒。全曲中間部分,水紅蓮訴說著對秦嘯生的愛與不放心,這時伴奏方面也大多采用凄美的分解和弦,使人聽來如泣如訴。全曲通過由厚重的柱式和旋到分解和旋再到柱式和弦的變化,集中體現了女主人公內心情緒的轉變。
3《運河謠》之《來生來世把你愛》唱段的演唱風格
3.1演唱技巧
要探討《來生來世把你愛》的演唱技巧,就離不開探討中國的民族唱法。我國民族唱法講究“字正腔圓”,可見其對咬字的要求是放在首位的。咬字、吐字在演唱上的不同處理程度,正是民族唱法與西洋唱法的本質區別。因而,全曲開始和結尾中“烈焰為我沸騰,激流為我澎湃”,“秦生啊,我今生今世來生來世都把你愛”這些字必須要咬得清楚干凈,并且帶一點吶喊的感覺,因為語言、語調、語氣、語勢等是歌曲風格的主要元素。
前文在分析女主角水紅蓮的性格時談到她既有中國北方姑娘的剛強堅毅,也有南方姑娘的溫柔靦腆,那么開頭結尾處情緒高昂的地方可以看作水紅蓮北方女性性格的爆發,演唱時要盡量按照北方民歌的處理方式把其唱得豪放、直接一些,情緒高昂激情。在全曲的中間部分,高亢悲憤轉為了凄苦婉轉低沉的訴說,這里又可以看成是水紅蓮南方女性溫柔細膩的性格體現,因此可以用我國南方民歌的演唱特點將其唱得更加委婉凄美一些。
《來生來世把你愛》本就是一首歌劇的選段,因此在演唱時必須不能忘其表演的成分。此唱段是女主人臨死之前的吶喊,在表演時要做到緊扣主題,把紅蓮的一聲聲嘆息、一份份不甘、一聲聲吶喊、一生之絕望表達得活靈活現。
3.2演唱難點
不論是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都離不開科學的發聲方式。與西洋美聲唱法相比,中國民族唱法對聲帶張力的要求是比較強的,而且共鳴腔體要求比較集中,一般來說頭腔共鳴用得比較多。《來生來世把你愛》開頭歌詞“啊,烈焰為我飛騰,激流為我澎湃”(圖3),配合用八度進行的鋼琴伴奏,使情緒一開始就激動高昂,這也恰好是全曲的演唱難點。“啊”是高音出場,所以必須得唱滿、唱強。首先,聲帶要拉住、拉穩。這句歌詞整體的音區都偏高,這就要求演唱者必須保持氣息的下沉與穩定。如果沒有用好氣息,就很有可能造成喊叫的效果。再者,聲音一定掛上高位子,頭腔共鳴一定要強,使聲音具有穿透力。這首作品的開頭是非常不好演唱的,筆者建議唱歌之前應該先做好開嗓的準備,待聲音完全打開后再唱,以免用力過猛而導致聲帶的損傷。特別是第一句中最后這個“湃”字一共有6拍半,其音高又在F音上,所以演唱時聲音一定要掛穩,將六拍半的時間唱滿,盡量做到與鋼琴伴奏同時結束。在“湃”字前面最好是換一口氣,用充足的氣息支持來完成這個長音。在演唱全曲的中間部分“我為你千死千生……”(圖4)及“你帶著他們母子……”(圖5)這兩段時,不要認為情緒比較舒緩就唱得拖沓,要把握好譜面上要求的節奏,同樣要注意到劃好氣口,不然拖到最后氣息不足,而導致第四段情緒高昂激動的這段因為前面的體力消耗而使高音站不住,達不到作曲家所要求的效果。

圖3 譜例1

圖4 譜例2

圖5 譜例3
4結語
隨著歷史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聲樂這門歌唱藝術現在越來越多地融入廣大百姓的生活中,歌唱無處不在。研究民族歌劇及其演唱特點,對每一個聲樂學習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聲樂學習者要集眾家之所長,汲取名家名師的藝術精華。就文中提到的歌劇選段《來生來世把你愛》來說,筆者建議學習原唱雷佳、王麗達、王喆三位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及表演,更為直觀地進行感受和學習。
[注釋]
①《麻雀與小孩》是黎錦暉先生所作的20多部兒童舞劇中的第一部,又是中國音樂史、戲劇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兒童歌舞劇,歷史地位非常重要。全局分為六場:教學、引誘、悲傷、慰問、懺悔、團圓。詳情可見徐斯年《草軟花香的歌舞——憶<麻雀與小孩>及其他》。(《新文學史料》,2015年第3期)
②《秋子》是中國的藝術家們根據時代的需要,結合西方傳統歌劇的形式所創造而成的一部新形式的歌劇,。詳情可見汪毓和所著《從歌劇<秋子>想起張權——緬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張權90誕辰》。
[參考文獻]
[1]韓榮榮.歌劇《運河謠》的演唱特點及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8):28-29.
[2]王曉霞.重放熠彩的民族歌劇《運河謠》[J].當代藝術觀察,2013(6):131-132.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4-0167-05
[作者簡介]李唯一(1990-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聲樂表演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