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電影《太極旗飄揚》的導演藝術特點入手,通過分析戰爭中人物性格的轉變,導演視角的選取,重要道具的運用等,探究《太極旗飄揚》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戰爭;客觀;主義;人性
《太極旗飄揚》在韓國電影史上可以稱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不僅僅作品無論從戰爭場景,劇情框架,演員選取完全按照好萊塢大片模式打造,創造了韓國電影票房難以逾越的記錄。更重要的是,影片視角客觀,無政治立場,不為任何一方頌德,不為任何一方掩惡,跳出主義反思戰爭對于民眾的傷害。
影片一開始,遺骸發掘現場,一雙手拂去了遺物上的泥土,暗示著一段塵封的歷史即將翻開。發掘現場由特寫切中景,切全景,最后一個航拍鏡頭,漫山遍野的尸骨和遺物足見這場戰爭的慘烈。戰爭中的鏡頭多采用“跟”,搖晃的畫面突出了戰斗時場面的混亂,同時也更顯真實,著意用冷峻的視角客觀的展現出那場戰爭本來的樣子。將和平時期與戰爭時期用冷暖色調分開,昏黃柔和的色調中,哥哥樸實勤奮,最大的愿望就是供患有心臟病的弟弟上學,省吃儉用給弟弟買鋼筆,做皮鞋,兄弟倆在刺眼的陽光下快樂的追逐嬉戲,突如其來的戰爭瞬間改寫了每一個人的命運。
為了能送弟弟回家去,鎮泰開始拼了命的立下戰功,試圖換取那一枚勛章。從性格形成的角度來講,鎮石和鎮泰這一對兄弟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健康的。因為鎮石身體孱弱,不能干重活,養家糊口的責任自然落在了鎮泰身上,鎮泰從小沒有自己的理想,沒有自己的人生,活著的意義只為保護和撫養鎮石,把一切好的東西留給弟弟,因為弟弟才是全家人的希望。在爭取勛章的過程中,他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萬眾矚目,自己也能當英雄,這種虛榮是那個擦皮鞋的男孩從未體會過的,他的性格隨之悄然發生了轉變。在新聞發布會上滿嘴空話;慶功宴回來一臉醉態的炫耀著自己和指揮官的關系;甚至漸漸失去了原本憨厚善良的人性,對兒時同伴痛下殺手;對戰友生死置若罔聞;漸漸淪為戰爭中的殺戮機器……而弟弟鎮石從小生活在光環之下,在戰場上屢屢看見戰友熱血沸騰的上陣殺敵自己卻被排除在外,而哥哥踩在同伴和戰友的尸體上一路立下戰功成為焦點,作為弟弟他不能理解哥哥的行為,作為男人他自尊心受挫無法原諒哥哥。
片中兄弟反目的導火索是嫂子英順被“反共聯盟”槍殺。至此,我們看到北朝鮮人為排除異己屠殺了整個村子并陰毒的用尸體設置陷阱;脅迫永碩入伍,否則就處死他;為增加黨員數量以糧食為誘餌蠱惑無知百姓……而韓國一方,從一開始強征兄弟入伍,戰爭中不給百姓糧食供給;屠殺戰俘;“反共聯盟”不分青紅皂白槍殺平民……戰爭中的兩方對于無辜的百姓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導演巧妙的以“兄弟”暗喻這場手足相殘的戰爭,借永萬之口道出了心聲“意識形態真的就那么重要嗎,這和當初打日本鬼子完全不一樣”。百姓不懂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連字也不識一個的鎮泰入伍殺敵,只是為了救弟弟。而當他的未婚妻被殺,弟弟被燒之后憤怒絕望的他開始加入北朝鮮瘋狂的展開報復,這時我們看到鎮泰變得人性全無,一掃舊時的陽光帥氣,絡腮胡子,臉上布滿刀疤,翻著白眼如同魔鬼一般,戰場上與弟弟相遇都無法恢復心智,鎮石一聲聲哀怨的呼喚終于喚醒了迷失人性的哥哥,為掩護弟弟撤退他再次調轉槍口。又一處完美的暗喻:主義永遠無法覆蓋情感和人性。
導演將英雄與生存聯系在一起,無疑是需要勇氣的,然而這才真正符合人性的本質。作為一名普通百姓,政治斗爭中的孰是孰非他們并不在乎也不需要去理解,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家人平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蕭紅的作品《生死場》,愚昧的村民開始反抗只是為了能夠解決溫飽,為了不受疾病煎熬,僅僅是為了活著。
導演姜帝圭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放出豪言:看過電影沒落淚,請你來找我。敢出此言是因為他確實在情感渲染上下了很大功夫。鋼筆和皮鞋這兩個情感符號的運用貫穿全片。鋼筆是哥哥省吃儉用送給弟弟的禮物,第一次出現是哥哥充滿驕傲的給弟弟別在衣兜里,弟弟一臉驚訝和感激的對哥哥說“這個太貴重了”,兄弟倆的溫情展露無遺;第二次出現是初歷戰火洗禮,弟弟拿著鋼筆寫下遺書,被哥哥撕掉,并發誓一定會送弟弟回家去,成為哥哥獲取勛章的源動力;接著哥哥性格發展微妙變化,一場戰斗勝利,弟弟握著鋼筆追上要去開慶功宴的哥哥,想讓哥哥也給家里寫幾句,哥哥推脫說“馬上要開記者招待會呢”,哥倆情感產生了嫌隙;再次出現是在燒毀的倉庫,哥哥看見遺骸邊的鋼筆,以為弟弟已死,怒火中加入了北朝鮮;最后一次老態龍鐘的鎮石在哥哥的遺骸邊拾起鋼筆,老淚縱橫……而皮鞋是哥哥為弟弟上大學親手制作的,無論是試探弟弟對高跟和平底鞋的喜好,還是一次次打磨修改,拿起鞋子的哥哥總會滿含深情的想起弟弟。哥哥戰場犧牲后,弟弟從哥哥壁櫥里找到哥哥藏好的皮鞋淚流滿面,從此每次拿出皮鞋都會懷念起哥哥。一雙皮鞋,寄托了兄弟兩人的情感。
導演從民族悲劇的角度俯視這場內戰,影片結尾一個航拍鏡頭,當年哥倆嬉戲時那繁榮平靜的街道已經變成一片殘垣,哥哥死了,英順死了,任何戰爭中受傷最深的永遠是無辜的百姓,在這場毫無意義的手足相殘中政治成為遭詛咒的對象,反思歷史,警醒世人。
【參考文獻】
[1]姜靜楠.電影學概論[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
[2]楊遠嬰.電影理論讀本[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作者簡介:王群一,遼寧大學藝術學院表演專業專任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