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研室群文閱讀專項課題階段性成果,題目“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材資源與課外資源優化整合的研究”,課題編號:qwyd150201106。】
“群文閱讀”作為這幾年興起的新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顧名思義,“群文閱讀”就是要把一組文章以一定方式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在實踐中,要做好優化整合教材與創新課堂模式這兩項主要工作。
一、優化整合教材,進行閱讀建模
小學語文教材按主題組織單元,而單元與教材編寫思想、整體體系很難融合。“單元”自身,常常有“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主題不鮮明、課文選取與口語交際、習作訓練不統一的情況還時有存在。如,五年級上冊共有八個專題,而7次習作內容則與專題無關。習作的安排,有的是說寫合一,有的則分開安排。
因此,如果死板地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教學就很容易被主題思想制約,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可是,考慮了單元整體,又容易忽略獨立文本的價值,這些問題都可能存在。多數單元習作和單元提供的文本并無多大聯系,造成學生學文歸學文,寫作時“無米難下鍋”。
據此,打破教材與教材年級年級之間、單元專題之間的局限,根據習作需要重新建立“閱讀建模”是十分必要的。
(一)按文貼形式進行融合“建模”。
建模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學習寫作知識,為寫作打下基礎。“閱讀建模”是應“寫作”而生。
“建模”不是將幾篇課文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需要有一個宏觀規劃,圍繞核心設計一個合理的流程來達成閱讀和習作融合的目標。尋找、組合、研究文體結構、融合單元習作,對12冊教材多角度地閱讀,多維度地思考,再“提煉”出來。
(二)按主題分類進行閱讀“建模”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父母的愛”,由兩篇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以及兩篇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組成。教師這樣設計:一讀文章,了解文本異同——同樣表達愛,主題相同但落腳點各不相同;二讀寫法,同為記事類文章,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反映內心世界;“口語交際”“習作”對表達方法進行內化和輸出。“回顧”“拓展”繼承了課文的學習重點。在教學中,主題前后呼應,方法讀寫結合,同樣的主題,不同的表達方式,善于發現和領悟,用不同的形式記錄。經過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讀懂主題,學會在敘事過程中抓住外貌、語言、動作等刻畫人物的方法,并嘗試運用這種方法來表現主題。這樣使得閱讀和習作教學更加融合一脈,訓練也更有針對性。
(三)按信息資源進行融合“建模”
按信息資源進行融合,教學內容、目標、流程、方法、方式等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每篇課文的教學內容要適當進行增減,或者與其他課文重組;教學目標或合或分,要集中著力,又要分層落實;教學流程要有宏觀規劃,又要在幾篇課文的獨立教學設計中螺旋上升;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上要體現綜合性,更有利于開展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比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由《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課文組成。本組“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想象自己為大自然中的一員,說和寫所見所聞;說和寫所感所想;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寫景表達方式的認識,積累主題相關的詩句等內容。在深入研讀確定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的整體教學思路后,做了以下的整合:
(1)教學目標的融合:單元教學總目標設定為在閱讀中感受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諧生活和語言文字的美感,提升審美品味,訓練表達美的能力。
(2)整體架構的融合:將口語交際放在單元教學的第一課時,讓學生表達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圍繞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等方面進行介紹,再引出四篇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聯想和想象,從什么角度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語言的優美,通過背誦、拓展等方式積累語言。最后通過仿寫練習寫作。
(3)教學活動的融合:整合本單元每篇課文的言語實踐活動,安排“感受大自然”的綜合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對大自然進行贊美,可以誦讀、背誦、講述或者辯論。
這樣融合將單元學習作為一個整體,從熟悉的生活體驗入手,先激發閱讀的興趣,再到文本閱讀,習作訓練,語文實踐活動從易到難,螺旋上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
二、創新課堂模式,促學生讀寫結合
探索“閱讀發散—欣賞聚斂—分析結構—寫作練習”的課堂模式以及“讀—悟—賞—析—寫”的寫作訓練模式。通過“閱讀建模”使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學會吸收語言功能,同時進行有價值的言語表現和創造。
課堂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式,課堂效果也會比較突出。我們的主要教學方法應遵循:(1)善于肯定,樂于贊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創造的語言的美感,體驗創造的樂趣。引導他們用語言裝點生活,用詩意裝點人生。(2)以“目標——行為——反饋——矯正”為基本教學模式。(3)以“由導到悟”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自悟”,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學會使用語言。(4)把培養語感、創造力和表現欲,作為教學的重點。(5)語文教學貼近語文實際運用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方法真正能夠學以致用。(6)鼓勵學生通過寫作表達個性,并讓學生的作品盡可能的發表,接受讀者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