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錚
摘要:本文介紹了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探討解決文化沖突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管理;文化元素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我國也不例外??鐕镜暮M鈹U張往往面臨著東道國民族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差異,導致雙方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如經營目標、管理方式、處事作風等方面往往持有不同的認識和態度,在企業決策管理過程中常常會發生沖突。文化沖突給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難,提高了管理成本,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以及區域化之間,在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找到合適的文化平衡點,找到適合公司發展的跨文化管理方式已經成為跨國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正在不斷發展,企業經營國際化日益成為一種趨勢。通過跨國經營,企業可以有效地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充分利用不同國家的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鐕髽I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環境中,必然遇到文化沖突,能否通過有效的跨文化管理,處理文化沖突,提高跨國企業的運營效率,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化經營成敗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我國海外市場的日益發展和不斷成熟,企業間的兼并、重組等各種形式的橫向聯合經營行為日趨增多,但其失敗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往往忽視了文化層面的問題,忽視了管理、人員、文化等非實物資產的整合,忽視了對兩個不同質的企業文化相互交匯和碰撞所導致的文化沖突的協調,因而難以取得預期目標。可以預見,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將會在更廣的范圍和更高的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促進,中國企業的跨文化管理將在更高的層次和維度上全面展開,如何通過跨文化管理達到跨文化的參與及融合,己經成為中國企業管理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文化差異具有兩面性,既能夠導致文化沖突,使得經營績效下降,若處理得好,則能充分發揮多元文化的潛能,制定出更具前瞻性的全球化戰略,使跨國企業在全球化經營中立于不敗之地??缥幕芾硎潜苊馕幕瘺_突、發揮文化差異優勢、形成文化協同效應的重要手段。解決文化沖突是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務,通過跨文化管理解決文化沖突的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識別文化差異,發展跨文化理解和尊重意識
文化包括基本的價值觀(文化的核心)和行為規范(文化在人的行為方式上的外在表現)。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等的差異,比較容易識別,也很容易改變。而深層的價值觀差異,很難識別,需要有意識地總結和體會??缥幕嘤柺潜容^快捷的識別文化差異的途徑,通過培訓提高大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員工能夠在識別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建立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意識,引導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建立工作和生活關系,促使不同文化的更快適應。比如日本富士通公司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早在1975年就在美國檀香山設立培訓中心,開設跨文化溝通課程,Henkel公司也在上海建立了經營培訓中心。在識別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發展對不同文化模式的理解和尊重意識,是實現跨文化管理的基礎。
第二、通過全球地方化策略,加速文化適應
全球地方化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指跨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時,依據“思維全球化和行動當地化”的原則,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運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文化進行管理。實行全球地方化的策略,需要雇用相當一部分當地的職員,利用當地雇員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市場動態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項法規的優勢,迅速在當地拓展市場、站穩腳跟。這種策略,一方面能夠降低海外派遣人員和跨國經營的高昂費用,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當地社會對外來資本的危機情緒,能減少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摩擦。
第三、在企業內部逐步建立起共同的經營理念和獨特的企業文化,實現文化融合
企業文化是一種比較持久的理念,是企業依據發展環境和公司戰略建立起的經營觀和強有力的公司文化,其核心是企業的文化價值觀念。企業文化可以使企業員工在工作環境中,以一個共同認可的價值觀相互協作和溝通,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有了共同價值觀這一溝通平臺,可以減弱文化差異帶來的負面影響??鐕髽I在創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創造寬松的文化氛圍,使員工文化、管理者文化和企業的制度文化這三個層次的文化實現有機融合,建立合金式的企業文化。這種合金式的企業文化,承認差異的存在,互相尊重,主動協作,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全嶄新的組織文化。
第四、從不同維度識別文化差異
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人們持有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就必須了解他們的不同需求、不同價值觀和不同行為模式,也就是對企業中存在的兩種或多種文化進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質,以便在管理中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減少文化沖突和矛盾,推進文化融合。文化維度分析有利于從各個側面把握文化的特點,從而找出解決文化沖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第五、把文化差異視為優勢
把文化差異當作一種優勢而非劣勢,其優勢在于:提高跨國企業在東道國地方市場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減少跨國企業外派員工等方面的成本。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差異,充分利用東道國優質的人力資源,以更廣闊的視角制定生產動作戰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決策質量。使得總體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之和優于各部分的簡單作用相加,企業可以從文化差異中獲益,增強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第六、建立跨國企業文化溝通機制
跨國企業文化溝通是指兩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體之間表達思想、傳遞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動的行為過程??鐕髽I文化溝通的實質,是對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含義是指對相互間文化差異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建立多層次、制度化、正式及非正式溝通形式,是確保信息暢通、保障有效溝通的基礎,也是確??鐕髽I文化企業管理成功的關鍵之一,同時也只有通過不斷的溝通才能產生理解和信任,形成文化整合。
第七、加強跨國企業文化培訓
跨國企業文化培訓是解決跨國企業文化沖突的有效途徑。當前很多企業偏重員工的純技術培訓,忽視了對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的跨國企業文化培訓。培訓內容一般包括:認識和了解對方民族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學習對方先進的管理方法及經營理念;開展文化的敏感性、適應性訓練;進行語言溝通、風俗習慣及沖突處理能力的培訓等。通過全面系統地講授對方文化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法律制度等,提高員工對對方文化的認識和文化敏感性,引導員工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減少文化沖突以及提高文化沖突的解決能力。同時,跨國企業文化培訓還包括培養和發展員工的觀察能力和面對面交流的能力,使員工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理解和學習對方的文化。
第八、謀劃跨國企業文化的融合
文化沖突的一般解決方法有三種:一是凌駕,即組織內的一種文化凌駕于其他文化而成為統治文化,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取得企業內部文化的一致,避免紛爭,但從長遠看來,由于處于弱勢地位的文化成員長期積壓的反感,可能會導致最終更加嚴重的沖突。二是折衷,即不同文化采取妥協與退讓的方式,有意回避文化差異,從而實現組織內的和諧與穩定,由于這種回避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客觀存在的沖突,實際上仍然潛藏著危機。三是融合,即不同的文化在承認、重視彼此差異的基礎上,融合而形成全新的企業文化。這是一個較為復雜、困難和漫長的過程,但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這又是必需的,通過這種文化的融合,將形成跨國企業文化的具有東道國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跨國公司的管理文化,最終建立起以公司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總之,跨文化管理是企業經營全球化、高效化和多元化的基礎,也是避免文化沖突的重要手段。跨國公司必須利用跨文化管理,才能有效規避跨文化差異帶來的經營風險方面,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和全球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孫燕,李秋燕,李佳.論企業跨國經營過程中的文化沖突與對策[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