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新媒體逐漸進入了大眾的生活之中,使得人類傳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大學生是新媒體時代最為活躍的群體,在當前高校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學習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本文簡要闡述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學習現狀,著重分析了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的雙重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學習
21世紀以來,傳媒界興起了一個熱詞——新媒體,它是指繼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之后,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體系的支撐下出現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自誕生開始,就以其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的特點備受社會大眾的喜愛與追捧,迅速地融入到社會各行各業的生產生活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新媒體通過與高科技手段融合進入高校校園后,一方面,新媒體信息量大、互動性強的優點,給大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另一方面,其信息覆蓋面廣,內容良莠不齊,又極容易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因此,如何發揮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有益的一面,抑制其不利的一面,已經成為當前擺在高校教師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學習現狀概述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國內高校紛紛革新了原先局限于課本的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遠程教育”、“網絡視頻課程”等這些新興的教育方式陸續被引入大學課堂中。高校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文化素質較高,課余時間較多,又敢于接受新鮮事物,對網絡、博客、微信等新媒體的認可度也高,這使得他們成為新媒體時代當之無愧的主力軍。據統計,當前高校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85%,有近75%的大學生閑暇時間主要用來上網,有超過7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在兩小時以上,可以說當代大學生從學習上到生活上,再到娛樂上無時無刻不受新媒體的影響。據相關學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其在大學生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無論是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授課,還是學生課后完成作業或參加社會實踐都離不開新媒體的參與。因此,能否有效借助新媒體進行學習成為影響當代大學生成才的主要因素。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的雙重影響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
1.大學生獲取信息來源更廣更便捷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來源局限于課堂、書本、報刊、雜志等,形式單一,信息量有限,內容滯后。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完全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在4G網絡支持下,大學生們可以隨時拿出自己的智能手機在極短的時間內在網上找到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料,解答心中的疑惑。這也使得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欲望,突破課堂教學和班級教學的藩籬,進行個性化地學習,提升了其學習效率。
2.大學生學習方法更靈活自主性更強
在新媒體技術下,大學生的學習工具越來越多,學習方法也更加靈活,效能工具microsoft.net可以讓大學生把頭腦中的思維變為可視化的圖片、文字,也可以方便他們迅速檢索自己所需的資料信息;認知工具PPT可以讓大學生系統地了解所學的知識,也可以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聊天工具微信、QQ等則既可以加強大學生與教師、同學間的交流溝通,也可以方便他們通過撰寫“空間”,分享朋友圈,來參加社會話題的討論。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對傳統被動學習的抵觸,增加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3.大學生創新思維有所提升創新能力得以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一直都是高校教學的重點。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一方面,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可以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地去思考,其創新的主動性也進一步加強,創新能力也就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新媒體使得學習資源的更新周期變短,信息傳遞速度變快,同時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變廣,這樣在知識、信息、想法的頻繁交流融合中,也就更容易擦出具有創新性的火花。此外,新媒體也使得大學生打破了傳統崇尚專業權威的從眾心理,這也有利于他們創新思維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
1.大學生閱讀習慣改變,思維能力弱化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利用互聯網引擎搜索學習資料方便而快捷,效率更高。然而,與此同時大學生深閱讀逐漸被淺閱讀取代,完整閱讀被碎片化閱讀取代的現象也更加嚴重,當前多數大學生已經沒有耐心去讀完長篇大作,去消化那些深奧的理論知識,而是僅僅根據需要去收集資料進行閱讀,長此以往,他們頭腦中全是各種新鮮的知識碎片,這很不利于其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此外,新媒體互聯網的方便也會導致大學生的學習惰性,有問題不進行思考,而直接上網找答案,久而久之難免會使他們思考能力下降,思維能力弱化。
2.大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凸顯,滋生學術腐敗
新媒體信息量龐大,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只要輸入關鍵詞,大學生們就可以輕易地找到課后習題答案,甚至考試重點,這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惰性心理,例如,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只是將互聯網上獲取的相關資料盲目拼湊、修改,混過機檢,而不進行思考創新。此外,由于當前新媒體在信息監管方面還有欠缺,一些不良網站借機大肆宣傳考試助考、代抄筆記、代寫論文等不良信息,這對大學生學習也十分不利,而且極易滋生學術腐敗。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學習策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如何趨利避害全在于接受事物主體的選擇,對于大學生的學習而言,高校教師能發揮的僅僅是引導和監督作用,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進行學習,關鍵還在于大學生自身。因此,當代大學生首先應對新媒體有一個正確的、充分的認識,能合理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來進行學習和與他人交流;其次大學生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以防自身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娛樂或其他信息所吸引;此外,大學生學習還應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過分依賴于新媒體,要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1]儲珊,張亞梅,李夢琪.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3,(08).
[2]李娟.手機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學習現狀芻議[J].中文信息,2014,(02).
作者簡介:李輝(1993-),男,山西長治人,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本科生。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