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文學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作品內容質量與運營商市場化運作導向等方面。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剖析,并希望促進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互融合,讓文學創作回歸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主流,真正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學繁榮發展景象。
【關鍵詞】網絡文學;主流;影響;融合;回歸
【作者單位】李艷平,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
網絡文學在我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因其創作主體大眾化、作品展現形式多樣化、題材內容豐富化、傳播途徑廣泛化、閱讀方式便利化等特點,逐漸受到社會閱讀群體的歡迎。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作品內容質量與運營商市場化運作導向等方面。為了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亟須社會各界給予廣泛關注,獻計獻策。
一、網絡文學現狀
網絡文學是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文學領域后催生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以網絡原創作品為主,以互聯網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包括文學作品、類文學作品及含有文學成分的網絡文化藝術品。網絡文學的興起離不開網絡平臺的運作與管理,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網、榕樹下等多家文學網站的相繼興起,降低了文學創作門檻,匯聚了大量網絡文學作者,帶動了青春、玄幻、志怪、驚險、言情等通俗小說的大量創作。總覽我國目前網絡文學發展狀況,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種表象。
1.創作隊伍異軍突起,作品數量繁榮,題材豐富
網絡文學平臺誕生后,運營商主要通過對作者和讀者提供服務達到贏利的目的,運作方式以讀者市場為導向。在服務作者方面,運營商用方便的操作界面吸引作者舒心寫作,用福利計劃吸引作者安心寫作,還用讀者點擊和推薦數量等數字呈現方式鼓勵作者勤于寫作,更用打賞、催更、訂閱等互動措施吸引作者堅持寫作;同時對簽約上架作品予以主站推薦、精品推薦、全球轉載等措施對其廣泛傳播;對閱讀人氣較高的作品則以傳統方式出版印刷,支付版稅報酬。面對如此優越的創作機遇和超低的發表審批門檻,網絡上迅速涌現了一批網絡青年作家,其代表人物有唐家三少、骷髏精靈、血紅、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等。作品旺盛的人氣使作者獲得巨額報酬,據速途研究院2015年6月24日調查,網絡文學作家版稅收入前10名依次為唐家三少5000萬元、辰東2800萬元、天蠶土豆2550萬元、耳根2500萬元、貓膩2200萬元、夢入神機2150萬元、骷髏精靈1350萬元、亂1330萬元、高樓大廈1200萬元、血紅1100萬元。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影視劇、動漫產品、游戲產品的開發藍本,成為網絡文學深入發展的契機與動力。
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一代集聚各大網絡文學平臺,筆者在17家文學網站中選擇起點、縱橫、飛盧、紅袖4家網站,對他們擁有的作者進行統計,粗略計算作者人數已超過15萬人。龐大的作者隊伍必然產生浩繁的作品。截至2016年2月5日,筆者對起點、紅袖、縱橫、飛盧4家網絡文學平臺書庫數量進行統計,其共計擁有各類文學作品436050部,其中起點中文網234856部,縱橫網83548部,飛盧網82207部,紅袖添香網35439部。可謂數量繁榮,題材豐富。
2.讀者群體廣、年輕化、低學歷化,娛樂性需求較高
根據速途研究院2015年6月《2015年Q1中國網絡文學報告》及2016年2月《2015年網絡文學市場年度綜合報告》分析數據顯示,目前國人閱讀主要以網絡文學作品為主,用戶高達85%,其中PC端讀者為28%,手機閱讀端讀者占比為57%。PC端文學讀者主要分散于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創世中文網、17K小說網、網易云閱讀網等17家網站;移動端文學讀者占比分布如圖1。
在網絡文學讀者中,以70末、80后、90后的年輕讀者居多,年齡界于20—39歲之間,約占全部用戶規模的78%,19歲以下讀者占7%;40歲以上讀者占15%。從讀者文化程度來看,低學歷者多于高學歷者。這種年輕態、低學歷化的主要讀者群體因素決定了網絡文學作品內容的娛樂性需求。
由于3.5億網絡文學閱讀群體中70%以上的年輕人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不追求閱讀作品的主題深度、文字審美和寫作藝術,大多停留在玄幻虛無的情節轉移層次上,精神訴求以淺層的娛樂為主,因此,網絡文學作品內容多以玄幻、科幻、仙俠、武俠、懸疑、盜墓、穿越、游戲等為主。根據速途研究院對讀者搜索小說指數的調查數據看,目前最受歡迎的網絡小說仍然是玄幻/奇幻類。此外比較受歡迎的是仙俠/武俠、都市/校園、科幻/靈異等,歷史/軍事類小說當屬于現實主義文學,比較嚴肅,在網絡文學閱讀群體中比較受冷落。
3.產業效益良好,市場規模發展勢頭強勁
網絡文學平臺兼具互聯網企業和文學出版產業性質,是圖書內容的提供商,也是影視動漫產業的版權提供商,在作者與市場之間構架了版權交易的橋梁。其生存發展盈利模式主要靠會員(作者和讀者)充值消費、網絡衍生的廣告收入以及影視游戲版權出售收費、實體書出版費用等。網絡文學借力互聯網特別是手機終端技術發展機遇,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得以良性發展,勢頭強勁。根據速途學院對2012—2016年網絡文學市場經營規模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到70億元,預計2016年將增長至90億元。如圖2。
2014年我國數字出版營業總收入3387.7億元,產值躍居行業第二,發展速度位居新聞出版各產業前列,而從圖2可看出,網絡文學作品出版在數字出版物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額。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出版產業、自媒體出版產業,因其作品具有傳播迅速、閱讀便捷、不受選材限制、受眾廣等優勢,出版業態不僅風險低而且收益高,經濟效益良好,在市場中充滿生機和商機,無疑將成為國民經濟中蓬勃發展的重要產業。
4.占據資源優勢,多終端化發展
多年來,網絡文學的閱讀市場優勢和作品數量,是其自身發展的基礎資源,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資源被電影、電視、游戲、動漫等產業看好,于是版權運營模式誕生,豐富了網絡文學經營領域,開拓了產業發展空間。以網絡文學作品為資源的電視、電影、網絡游戲、動漫等紛紛涌現,實現了全方位、多終端開發傳播的目的,更深層次地滿足了閱讀群體的需求,也營造了優秀網絡文學作品“一次性開發,多載體發布”的模式。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2014年,共有161部網絡文學作品的影視版權售出,《左耳》《瑯琊榜》《花千骨》《何以笙簫默》等多部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版權運營沖破了網絡文學發展的瓶頸,多元化發展打開了網絡文學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二、網絡文學存在的問題
網絡文學作為新興的數字出版產業,培育了龐大的作者隊伍,實現了許多青年一代的“文學夢”,繁榮了網絡文學市場,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不容忽視。但一些平臺在運營發展中由于以“唯市場化”為經營理念,作品傳播以讀者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內容上審查寬泛,缺乏嚴肅文學的創作評價體系,致使網絡文學內容普遍偏離了“文以載道”的本質,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公眾的隱憂。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數量繁榮,內容卻大多充滿虛無主義
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與作者的閱歷和追求有關。網絡文學青年作家大多在動漫、游戲環境中成長,生活閱歷有限,精神感悟有限,創作內容大多定位在玄幻、奇幻、武俠、穿越、總裁等題材。一部作品成功后,在讀者群體追捧和運營商運作下,“追星”“跟風”者蜂擁而來,同樣由于缺乏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悟,“效仿”“臆造”作品層出不窮。于是迎合青年大眾淺閱讀口味的“市場化”作品泛濫,部分作品還存在色情、恐怖、低俗等內容。
截至2016年2月5日,筆者對起點、紅袖、縱橫、飛盧4家網絡文學平臺各類題材作品數量進行了統計,其中“非現實主義文學”主流性可一目了然。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4家比較有規模的文學網站平臺書庫擁有作品總計43.61萬部(約數),其中非現實主義作品數量占總數的90%以上,足以說明“非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是網絡文學的主流。
2.抄襲模仿現象較重,作品缺乏藝術性
網絡文學讀者群體70%以上文化程度較低,對小說內容審美、寫作技巧和主題意義要求不高,閱讀享受停留在情節轉化的淺層次上。同時,網絡文學作者大多生活閱歷淺顯,這種市場化氛圍導致作者杜撰故事雷同現象比較嚴重,往往對小說人物刻畫不細致,細節經不起推敲,情節跳躍性較大。
3.“非現實主義”作品傳播運作唯市場化
網絡文學“非現實主義”作品泛濫離不開運營商的“唯市場化”運作。運營商為了企業盈利、產業發展,在對哪一類文學作品著力傳播推廣方面,選擇了迎合大眾趣味的“娛樂性”非現實主義作品,往往忽視了文學作品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的本質意義與作用。在PC端平臺,運營商用重磅推薦、竭力宣傳、廣泛傳播等手段,引導讀者蜂擁點擊閱讀“娛樂性”非現實主義作品;在移動手機終端,頁面推薦的作品全是非現實主義文學作品,讓讀者別無選擇;同時還利用傳統媒體營造傳播聲勢,誘導了國民閱讀特別是青年一代的閱讀方向。
4.“非現實主義”內容泛濫對閱讀群體產生負面影響
優秀的作品可以讓人產生對生活的憧憬,凈化人的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讀者在潛心深度閱讀中可以感知人性與社會的真善美、假惡丑,知識悄然積累,思想自然深邃,性情得以陶冶,氣質得以培養。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文以載道”的本質。而網絡“非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帶給讀者的只是即時的淺層精神娛樂,他們看完一笑了之,隨后忘之九霄云外。虛無化的內容影響了青年一代的精神與價值觀以及處事行為。在動漫、游戲中成長起來的80、90后,本來就涉世不深,再沉迷于虛幻的修仙、修真、驚悚、總裁等情節,潛移默化中個人情感、認知、道德和情操,甚至是世界觀、價值觀都受到影響。試問,千篇一律的穿越重生、盜墓高手、冥府鬼怪、修真仙人、嬌妻寵妃等如何凈化人的心靈?又如何能培養出“讀萬卷書,知天下事”的氣質?
三、網絡文學發展方向及引導措施
《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網絡文藝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但要加強內容管理,創新管理方式,規范傳播秩序,讓正能量引領網絡文藝發展。網絡文學運營商應轉變觀念,以文學本質引領市場,促進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相互融合。
一是引導創作群體特別是青年作者潛心創作,摒棄浮躁、媚俗心態,不盲目追求點擊率和推薦率等,多刻畫、描寫青年一代在生活、職場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多反映人間萬象、社會百態,真正實現“靈魂的工程師”價值。
二是引導網絡青年閱讀群體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選擇標準,多推薦真正能使他們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悟民族精神,認知社會真善美與假惡丑,凈化心靈,提升境界,淵博知識的優秀作品。從而培養青年一代甚至國民深度閱讀習慣,提高國民素質。
三是吸引傳統文學作者駐站發表作品,占領網絡文學陣地,傳輸現實主義文學正能量,用優秀的作品引領網絡文學潮流。同時,傳統文學作家也應與時俱進,掌握電腦操作與互聯網應用技術,用作品占領網絡文學陣地,加強與讀者的互動。
四是出版社作為文學出版主陣地,也應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創新開拓新媒體運營機制,融合發展;加強文學理想的使命意識,堅持“內容為王”的出版理念;支持對網絡文學現實主義作者的支持,擴大對現實主義小說的出版范圍。
五是文聯、作協也應深入對網絡文學作者的管理,適當吸納網絡文學作者加入作協團體,真正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等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