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發展

2016-05-16 12:56:40侯保龍喬耀章
理論導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侯保龍++喬耀章

摘要: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顯著特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基礎;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常態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追求良法善治是人類社會的普遍愿望,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略;從嚴治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完成其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主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發展。

關鍵詞:“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6)04-0004-05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大時空視閾中的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特色問題研究”( 14AZZOO1);安徽省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名師工作室(皖教秘思政〔2014〕42號)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侯保龍(1973-),男,安徽臨泉人,政治學博士,安徽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喬耀章(1954-) ,男,江蘇江都人,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政治學、行政學。“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針對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而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方略,它從根本上順應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主體”。“戰略基礎——強大動力——基本方略——領導主體”構成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完整邏輯結構和戰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面發展的社會。生活富裕、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生態良好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顯著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是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基礎”。

社會主義應該是個什么樣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向我們提供詳細的答案,但是他們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中天才地得出未來的新社會將是一個人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的邏輯結論,從而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總體特征:全面發展。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異化勞動問題,首次提出人的生產是能動的、全面的生產的思想。后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進一步深化了人的全面生產的思想,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社會全面生產理論,明確提出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再后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者的理想目標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由于人是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人的需要的全面性是人的類本性,因而社會的發展方向必然趨向全面發展。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哲學的貧困》中對社會發展的全面性規律進行深入分析:為了擺脫人類在生產上的舊式分工而導致的勞動異化,必須破除“人對人的依賴”和“人對物的依賴”的生產資料占有關系和社會關系,這些依賴關系是對人的需要的全面性的掣肘。所以,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全面自由發展不可能在物質生產活動本身中獲得,它的實現必然轉向非物質生產領域,即所謂自由王國領域。作為自由王國的非物質生產領域是“自由”實現人的需要的主要場域。“自由王國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它存在于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1]社會主義的誕生開啟了勞動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新征程。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占有主要生產資料,主宰著社會生產關系、政治關系和精神關系,勞動者獲得了經濟解放,從而為人的政治解放、精神解放和人與自然關系的解放奠定基礎,人類已經迎來了全面發展的新時代。

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指南。基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國情,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指出我國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來實現共同富裕,實質上是使人的社會關系獲得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是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2]只有讓人民達到全面小康,即人民享有高度物質文明、高度精神文明、高度政治文明、高度社會文明和高度生態文明,社會主義才能體現出其內在本質,才能不斷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全面發展理論的運用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首先就在于不斷滿足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逐步走向人的自由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建立之后,如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成為黨和國家首要的戰略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雖然有過曲折甚至巨大的失誤,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是巨大的,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可貴的理論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物質基礎和干部準備,改革開放以后,黨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從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高度地交疊在一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大業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與戰略目標。為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現代化就是以經濟建設為基礎的社會全面變遷過程,這一歷史進程就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政治民主、法治推進、注重自然生態等各方面共促共進的發展過程。具體來說,比如經濟層面遵循生產力梯次遞進、波浪推進的發展規律,實行以市場經濟為核心的混合經濟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政治和國家治理層面鼓勵公民社會的興起,實行國家與社會的合作治理,以及順應現代化進程的民主化、法制化趨勢;在人與自然關系層面,從人與自然的背離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積極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等。現代化的最終追求和本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的基本標尺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都必然逐步走向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能超越和違背現代化的這些規律。“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從中國的實際和特點出發,遵循經濟社會各發展的客觀規律,走人類文明的大道。”[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是現代化一般規律與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特殊規律。在20世紀末我國總體實現小康社會之后,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建立一個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要求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注重改革發展和各項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按照這個總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4]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為中國大步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遠景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過渡階段,我們不可能跳過這個階段而到達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因此,從時間的縱向維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符合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規律,反映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特殊規律;從空間的橫向維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全面發展的整體性規律,符合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人類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群眾對全面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

二、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如何繼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必須破解的重大問題。其出路何在?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化解我們前進的路上的問題和挑戰,從而持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所以,我們應當深入思考全面深化改革與人類社會特別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邏輯關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與改革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兩大基本力量。革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非常態,其目的是要實現社會關系的根本性變革;改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常態,其目的是調整和完善交往方式。革命是推動階級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基本動力。這兩大力量根本上說都是由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決定的。兩者的重大區別在于:在階級社會,“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5]474當反動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甚至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時候,統治階級往往不是積極地通過改革來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反動政權阻撓改革,這時,社會革命的時機就來臨了。革命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避免的政治行動,其根本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當然,不可否認,歷史上也有一些開明的統治階級敏銳地看到了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適時地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加以改良或改革,從而使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但由于統治階級的局限性、保守性,沒有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寬闊視野把積極改革作為階級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

在社會主義社會,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要消滅階級對抗,從而消除暴力革命產生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完成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廣大人民群眾第一次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體,又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主人,人民利益與國家利益完全成為有機的命運共同體。此時,全面代表人民群眾的無產階級政黨和政府完全可以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出發自覺地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動態調整和改革。又由于社會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具有一往無前的變革屬性,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政治變革,而無產階級政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所以,社會主義改革不但具有永不停步的特性,而且具有積極的自我革命的品格。從根本上說,這是由社會生產力的革命性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決定的。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的主體有史以來不但認識到而且還尊重改革的客觀性,尊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尊重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主動地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斷推動生產力和社會的進步。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樣:“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6]因此,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常態動力。

改革對社會主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從人的認識規律來講,我們黨對改革也有一個從認識不多到認識較多、由改革的局部性到改革的全面性的探索過程。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就不斷反思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和教訓,提出了以蘇為鑒,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標志著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進行系統的調整;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我們黨適時把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隨著新中國社會階級的變化,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當然,由于黨對我國基本國情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黨對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后、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估計不足,對掌握經濟規律和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全黨普遍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7]黨對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無法達到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我們的調整或改革走了許多彎路,甚至發生重大失誤。改革開放作為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把我國引向了科學的改革軌道。其成功的基本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根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指導,一定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我國的具體國情,一定要維護和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定要與我國的對外開放進程緊密相連。只有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講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一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

改革進行到今天,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面臨著深化改革的巨大挑戰。我們對改革規律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們的改革將更為穩健、更加自信。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參照,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可以劃分兩個階段:2008年以前是改革的第一階段,重點關注淺層面改革;2008年以后是改革的第二階段,將聚焦深層次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8]不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社會生產力就得不到進一步的解放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無法全面推向前進。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國第一階段改革的轉型升級版。

與第一階段改革相比較,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的方法上,更加注重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越是全面深入的改革,越要大膽試驗、勇于突破,把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引向深入,努力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這是由改革的全面性和改革的艱深性決定的;在改革的價值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更加強調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改革的目標定位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更加注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改革的縱深度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化性改革”,致力于破解“新常態”下的發展難題和深層次的制約瓶頸。總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國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社會主義改革規律認識的深化,體現了黨和國家開辟生產力發展道路的歷史自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和黨執政為民的人民情懷,它必將為我國生產力的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三、全面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略

發展中國家如何進行有效治理,如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治是不是屬于資產主義特有的屬性,這是長期困擾社會主義國家法制建設的重大問題。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回答了“社會主義應當依靠什么來治國”的重大問題,符合人類社會治理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

對善和正義的追求是人的類本質,追求善的國家治理在中西方都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在古希臘,西方先賢蘇格拉底也像孔子一樣把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礎。與孔子不同的是,他認為善德不會在人們心中自然生成,離不開法律的嚴格約束。人類追求的法律是社會正義的化身,是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良法”。法治就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實現社會正義的一種主張和原則。法治的表面涵義是依法而治,其深層含義是隱藏在人們立法、執法背后的人類基本價值理念,諸如平等、正義、民主等,具有濃郁的倫理屬性。所以,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實現了政治美德與制度理性的高度融合。法治“不僅強調依法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不僅強調所有人都在法律之下和法律之內,而且強調防止惡法,主張以實在法之外的標準衡量和檢測法律”,也就是說,現代法治“認為法律的實質合法性的終極源泉和準則是法律背后的道義原則、道德權利以及民眾的正義感等”。[9]從人類現代化規律分析,伴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現代化的發展,必然要提出社會治理現代化問題。“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基本上都在治理體系上建立起了規范、法治、有效的制度體系。”而“現代化的國家治理一定是公共治理,是民主參與的治理”。[10]這種民主治理一定是一種依法而治的多元主體參與的公共治理。蔓延國際社會的法治理論和治理、善治理念充分證明良法善治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變革,其歷史意義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它從根本上順應了人類社會的治理規律,體現著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開啟了人類社會最激動人心的良法善治實踐。

若從深層次考察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淵源,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理論指南和發展方向。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定社會和國家的法總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真正的法治是人民意志的表現和實現的統一。社會主義法治實現了實質正義與形式正義的辯證統一。在社會主義,“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11]社會主義法律以法的形式把黨領導人民所得到的斗爭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道路、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確立下來,把人民群眾享有的基本權利固定下來,相應地,法律也是調節人民內部矛盾、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的有效武器。依法治國的關鍵是要使法律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依法治國的本質就是規范社會公共權力,從而保障公民權利;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依法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正義,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因此,社會主義社會應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同時,社會主義也把法治作為實現自身歷史使命的銳利武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中國共產黨對法治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提出了許多重大的法學理論創新觀點,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治國之前提;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有利于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良性發展。

四、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主體

偉大的事業必然需要偉大的黨的領導。從嚴治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完成其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事業,其偉大性、艱巨性、復雜性前所未有,我國迫切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主體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從嚴治黨是統籌推進偉大工程和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是對無產階級政黨執政本質的深刻認知和對其執政使命的自覺擔當,是對馬列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全面從嚴治黨從根本上說是由無產階級政黨歷史使命的艱巨性和光榮性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全世界無產階級第一個黨綱《共產黨宣言》中就對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作了十分明確的界定: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盡快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總量;其“最終目的”是消滅階級和產生階級的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為了完成這一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恩格斯要求共產黨人首先必須保持廉潔性,這是與以前其他階級政黨和政治派別最根本的區別。其次,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提高共產主義政治覺悟。共產黨人必須從個人和小家庭狹隘的個人利益中解放出來,“他們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12]第三,必須保持黨的先進性,全面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5]285列寧也深知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重大,對共產黨的思想建設提出了嚴格要求。其一,共產黨員必須真正忠于共產主義。其二,共產黨員必須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服務。如果有什么東西能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其三,列寧特別痛恨共產黨員搞經濟犯罪,多次給黨中央寫信表達嚴懲腐敗的決心。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重要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建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其綱領與《共產黨宣言》一脈相承。在社會主義社會黨執掌國家政權的背景下,黨所承擔的歷史責任無比巨大,決定著黨時刻不能忘記根本目標、根本宗旨,努力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和黨的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決定著黨的建設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與黨執政的本質聯系,他說:“共產黨執政規律,就是共產黨執政后必須遵循的、反映黨執政本質和必然性的法則和客觀要求。”[13]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價值就在于要使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得更好更快,共產黨執政的本質就在于黨要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推動者,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引領者,始終成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能否不斷夯實黨執政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對黨的執政合法性具有決定性影響。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進行,黨所面對的問題無比復雜、無比艱巨,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才能鍛造一個始終能夠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主體。習近平同志要求,“凡是影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問題都要及時解決,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癥都要認真醫治,凡是滋生在黨的健康肌體上的毒瘤都要堅決祛除。”“凡是”,著眼的是“全面”“及時”“認真”“堅決”,體現的是“從嚴”。[14]

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主體,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四嚴”:一要對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要求嚴。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只有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才不會出現身份迷失。二要對黨員干部的政治品德要求嚴。黨員干部的政治品德決定黨風政風的好壞,決定其能否正確處理人民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艱苦奮斗與享樂主義的關系。只有狠抓思想作風建設,才不致出現思想頹廢。三要對黨員干部的學習要求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處在一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黨員干部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出現能力恐慌。四要對黨員干部遵守法紀要求嚴。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法紀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規則。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高度法制化的社會,是一個人人平等、同受法紀約束的社會。只有黨員干部帶頭守法遵紀,群眾對法治社會才知所趨赴。依法治國必先依法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必須從嚴要求黨員干部接受法紀制度剛性約束,絕不允許有游離法紀制度之外的特殊黨員。只有從嚴治黨才能鞏固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為人民群眾樹立足可效仿的標桿。“打鐵還需自身硬。”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塊好鋼,必須首先鍛造好一個思想和能力過硬的領導主體。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覺與歷史擔當。

結語

總之,“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代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在黨治國理政歷史上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四個全面”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基石和重要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全面從嚴治黨鍛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主體。這四個方面相互呼應,相輔相成,互為犄角,共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6-927.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3]沈寶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再認識[J].探索與爭鳴,2011,(2).

[4]人民日報評論部主編.人民日報評說黨和國家重大舉措[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101.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9.

[7]王恩寶.中共黨史專題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1∶145.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

[9]高鴻鈞.現代法治的出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228-229.

[10]辛向陽.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1).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71.

[1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秋季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人民網,2009-11-18.

[13]任理軒.認識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新飛躍——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N].人民日報,2015-06-25(7).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對蘇聯生態建設的超越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黨為何始終高度重視核心問題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36:01
當代青年的“小目標”,該如何實現
人民論壇(2016年28期)2016-12-23 18:46:43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百年發展趨勢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3:37: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關系探究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31:00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試論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8:5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少妇高潮|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青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1久久大香线蕉| 色噜噜综合网| 欧美日本激情|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欧美性天天| 国产91线观看|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免费啪啪网址|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青青操国产|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青青久久91|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91毛片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国语视频|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伊人色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另类欧美日韩| 日韩毛片视频|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性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亚洲日本www|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三级色| 91精品综合|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亚洲 成人国产|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毛片不卡| 在线国产91| 欧美激情网址|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