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系列之國家治理必須依法治國

卓澤淵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主任、教授
就國家治理與法律之間的關系,在總體上可以說,國家治理是法律的重要目的,法律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讓法律在國家治國中發揮最大的權威性作用,確保法律至上,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依法治國。依法治國也就是國家治理意義上的法治。在現代,國家治理必須也只能選擇法治。依法治國是通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律是伴隨國家治理的需要而產生的。實現國家治理是法律的重要目的。法律從其產生開始就與國家不可分離,甚至就是國家起源時代與國家同步衍生的產物,也是適應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需要而產生的。法律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國家的形成過程就是政治公共權力的形成過程。原始人類的共同事務是由氏族、部落來處理的。隨著部落、部落聯盟的出現,乃至需要運用一種具有強制的公共權力而處理公共事務的時候,國家也就產生了。在國家產生的同時,國家這種公共權力用于處理公共事務的規則——法律也就產生了。從這一產生過程可以看到,法律是適應國家的治理而產生的。
法律隨著國家治理的發展而發展。法律與國家的不可分離,決定了法律與國家治理的不可分離,國家治理的內容,隨著時間流逝與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國家治理的變化對法律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治理的出現與發展導致了立法機關、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的產生和發展,也許早期的這三類機關其界限還十分模糊,在特定的時期甚至還“和三而一”,只是到了后來才有了“一分為三”。為了適應國家治理的發展,法律的內容愈益豐富,法律的機構也日益完善乃至專門化。法律的制度與機構都需要伴隨著國家治理的發展而發展。
法律是國家機構及其官員的行為準則。法律是國家治理的規則,國家的構成分子——臣民乃至公民當然需要守法。其國家機構必須守法——依法行權,在民主體制下,國家機關的依法行權,是其忠于人民的表現,這是民主體制與機制的要求。其實在專制體制和機制中,法律也依然是國家治理的工具。在專制的體制機制中,法律依然是存在的,甚至還可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可以認為,在民主制度之下,由于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國家機構及其官員是否守法,是檢驗其是否尊重民主、服務人民的準則。在專制制度之下,由于法律是專制極權者意志的體現,國家機構及其官員是否守法,是檢驗其是否尊重王權、效忠王權的準則。
法律機構就是國家機構,國家治理機構的發展就是法律機構的發展。歷史經驗與客觀現實都告訴我們,法律機構就是國家機構,或者完全可以顛倒過來說,國家機構就是法律機構。我們現在的法律機關無非是立法機構、執法機構和司法機構。我們的國家機構呢?也無非是立法機構、執法機構和司法機構。在這里,法律機構與國家機構實現了完全的統一乃至同一。將這些機構稱為法律機構還是稱為國家機構,只是視角的差異,沒有本質的區別。如果說,國家治理是由國家機構來進行的,也完全可以說,國家治理是由法律機構來進行的。
法律與國家之間的密切聯系與互動關系,決定了國家的依法治理——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唯一路徑和根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