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燕 劉倩平 章志福 魏濤

【摘要】 目的 觀察小白菊內酯干預骨髓基質細胞的臨床效果。方法 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5例。對照組僅加白血病干細胞, 觀察組加用小白菊內酯和白血病干細胞。分析小白菊內酯對患者骨髓基質細胞的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白血病干細胞對骨髓基質細胞的黏附率(52.14±11.3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7.52±19.14)%;觀察組患者使用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黏附骨髓基質細胞阻斷作用(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2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黏附骨髓基質細胞有阻斷作用, 從而在患者發病早期起到阻擋白血病干細胞的更新和分化的作用, 對白血病新的治療藥物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小白菊內酯;骨髓基質細胞;干預;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24
骨髓基質細胞(marrow stromal cell, MSC)是存在骨髓中的多能干細胞, 是機體造血環境中的主要成分, 由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巨噬細胞等細胞組成, 能夠分泌出細胞因子、黏附分子、細胞外基質等物質, 進而形成了復雜的網絡系統, 在機體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在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環境中, 當白血病干細胞(leukemic stem cell, LSC)表達黏附分子異常時, 影響到骨髓基質細胞對白血病干細胞的黏附和遷移, 進而對白血病細胞起到保護作用[2]。因此, 白血病的治療可以從骨髓微環境與白血病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入手。小白菊內酯(parthenolide, PTL)是植物藥野生菊的有效活性成分, 有研究顯示其具有體外抗腫瘤的作用, 本研究本院經病史、臨床生化檢查、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是否使用小白菊內酯分為兩組, 觀察其干預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經病史、臨床生化檢查、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研究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5例。觀察組中男8例, 女7例, 年齡17~36歲, 平均年齡(26.8±4.5)歲。對照組中男9例, 女6例, 年齡18~38歲, 平均年齡(30.4±3.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骨髓基質細胞分離:抽取患者5 ml骨髓液放入肝素抗凝無菌管中, 用吸管將骨髓液吹打混勻, 過程中要輕, 然后吸取0.5 ml放入經15 Gy的C060照射的MSC支持層培養體系中培養6 d, 培養的環境模擬骨髓微環境。此后, 根據細胞的生長情況換液。在分離結束后, 對照組患者的分離骨髓基質細胞中不添加小白菊內酯, 直接添加白血病干細胞, 觀察組患者的骨髓基質細胞中添加小白菊內酯和白血病干細胞。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在體外的生長、存活、形態的改變, 在培養2 h、1 d、3 d、6 d時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白血病干細胞的凋亡率和細胞周期, 用HE染色方法觀察白血病干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黏附的細胞數, 用MTT比色法(MTT方法)檢測白血病干細胞的增殖能力, 用遷移實驗了解骨髓基質細胞對白血病干細胞的遷移作用, 白血病干細胞上各種黏附分子的表達、反應氧和線粒體膜電位的水平。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白血病干細胞對骨髓基質細胞的黏附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使用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黏附骨髓基質細胞阻斷作用(6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20.0%),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小白菊內酯是從艾葉菊屬的野生菊中的一種提取物, 主要成分是半萜烯內酯, 在我國的藥用植物的樹皮、樹枝、木部等部位均能提取出小白菊內酯[3, 4]。由于小白菊內酯具有高生物學活性, 與細胞的增殖、凋亡、信號傳導、細胞呼吸等有一定的關系, 因此, 在民間用藥中, 常被用在偏頭痛、眩暈、關節炎、月經不調、產程阻滯等治療中。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 近年來發現小白菊內酯具有抗腫瘤的特性, 能夠誘導多種腫瘤細胞的凋亡, 并且對抗腫瘤藥物有增敏的效果, 特別是能夠誘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凋亡, 選擇性的殺傷白血病干細胞, 對正常的造血干細胞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白血病干細胞是白血病發生、發展的根源, 只有清除白血病干細胞才有可能根治白血病, 達到緩解、康復的目的。但是白血病干細胞擁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無限增殖能力的生物學特性, 容易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耐藥性和復發率, 為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性。骨髓微環境對白血病干細胞的生存和發展起到調節的作用, 骨髓微環境是機體造血細胞的“土壤”, 在正常情況下, 由于其內部的復雜系統使造血干細胞處于靜止的狀態, 維持白血病干細胞自我更新的微小環境。但當白血病細胞遺傳的穩定性和微環境發生變化時, 白血病干細胞的生態地位發生了改變, 導致白血病的發生。當造血微環境處于病態的狀態時, 白血病干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發生相互作用, 使白血病干細胞突破了抗腫瘤藥物產生的微環境屏障, 產生了抗藥性。有研究認為[5], 基體的造血干細胞和白血病干細胞的自我更新過程就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表達黏附分子、細胞間黏附分子參與機體內多種細胞信號傳輸, 并介導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黏附。本研究采用體外實驗的方式, 對培養的骨髓基質細胞中觀察組添加白血病干細胞和小白菊內酯, 對照組僅添加白血病干細胞, 結果顯示, 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黏附骨髓基質細胞起到阻斷的作用。
綜上所述, 小白菊內酯能夠干預骨髓基質細胞, 對白血病干細胞的更新和分化起到阻斷作用, 對白血病新型治療藥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玉嬋, 周思瑤, 唐榮芳, 等.小白菊內酯干預骨髓基質細胞對Jurkat細胞黏附作用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5, 18(5):535-539.
[2] 白宇, 雷永虹, 李瑞乾, 等.小白菊內酯在人膀胱癌T24細胞中抑制增殖和誘導凋亡的作用.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4, 35(7):5-8.
[3] 張輝, 陶建峰, 王愛軍, 等.小白菊內酯對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抗炎作用的研究.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5, 32(2):158-160.
[4] 王茜, 張輝, 劉名, 等.小白菊內酯對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保護作用.神經解剖學雜志, 2014, 30(3): 357-362.
[5] 章志福, 湯禮賓, 劉倩平, 等.小白菊內酯對白血病干細胞增殖和細胞周期的調節作用及分子機制探究.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5, 21(7):888-890.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