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CT和X線診斷方法進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檢查的診斷價值。方法 8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 均給予CT和X線診斷, 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檢查結果差異。結果 CT檢查的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進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檢查和診斷是臨床診斷必不可少的診斷手段, CT的應用有助于進行早期良惡性病灶的診斷, 應列為孤立性肺部球形病變的常規檢查。
【關鍵詞】 CT檢查;X線診斷;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66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是影像學檢查中的一種常見征象, 在肺部良性腫瘤、肺癌、肺部炎性病灶、肺結核患者中較為多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 影像學技術的發展, 其在疾病的檢查和診斷中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1]。在胸部X線的常見影像表現中, 肺孤立性球形病變占有較高的比例, 在支氣管肺癌、炎性病灶、結核球、良性腫瘤患者中最為常見。CT檢查是X線檢查手段的一種補充方式, 有助于疾病的鑒別診斷, 可為臨床治療和疾病監測提供重要的數據信息。本文以8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究采用CT和X線診斷方法進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檢查診斷的價值,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 女22例, 年齡最大82歲, 最小10歲, 平均年齡(42.30±14.09)歲。所有患者臨床中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咯血、胸痛、發熱等癥狀, 經過手術和病理學診斷為肺部炎癥12例, 良性腫瘤14例, 肺癌28例, 肺結核20例, 其他6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臨床中均行X線和CT檢查。CT檢查擇取64排螺旋CT進行。掃描參數按照如下標準設置:電壓 120 kV, 電流 100 mA/s, 矩陣 512×512, 準直 24 i×1.2 mm, 層厚 7.2 mm、4層或4層厚為2.4 mm, 視野320×320 mm, 具體情況根據患者的病癥大小決定[2]。研究中選用的造影劑是優維顯, 單次造影應用高壓注射器經過肘前靜脈注入, 將50 ml優維顯(300 mg/ml)加入50 ml生理鹽水中注射給藥, 注射速度為6 ml/s, 圖像采集時間為30 s。所有掃描數據均傳輸到圖像工作站進行圖像分析和處理, 最后進行診斷[3]。
1. 3 觀察指標 以最終病理學診斷為準, 對X線檢查和CT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準確率。準確率為實際診斷患者例數與病理學診斷例數之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80例孤立性球形病變中, CT檢查下發現肺部炎癥11例, 肺結核20例, 良性腫瘤15例, 肺癌27例, 其他7例;X線檢查發現肺部炎癥9例, 肺結核24例, 良性腫瘤11例, 肺癌25例, 其他11例;CT檢查的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各項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 越來越多的檢查和診斷方法被應用于臨床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是近年來臨床診斷的一個難點, 具有較高的漏診率和誤診率, 所以尋找一種有效的診斷方式, 提高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診斷率成為臨床關注的一項重點課題。
影像學資料研究表明, 孤立性球形影像的直徑>5 cm者肺癌居于較高的水平, 上葉前段病變以肺癌多見, 上葉尖后段病變多為結核和炎性病變[4]。影像檢查下的直徑越大, 其發生癌病的可能性越大[5]。良性、惡性病變患者均有分葉表現, 以惡性病變者多見, 良性、惡性之間存在明顯差別[6]。病灶內鈣化主要是結核或良性腫瘤。肺孤立性病灶是CT下多種腫瘤疾病的共同表現, 是影像學診斷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根據X線和CT檢查特點一般能夠進行正確診斷, 其中CT的確診率約在86%以上[7], 但是CT的影像特征并不是完全特異性, 雖然部分表現在肺癌中多見, 但是良性病變也具有一定的檢出率。在工作實踐中, 將良性病變診斷為肺癌的患者主要是因CT下顯示存在典型征象導致的, 單純依賴其中一種方法不能作為診斷的最終依據, 需要綜合應用多種征象檢查進行分析[8]。
經多年臨床實踐和研究證實, 應用CT檢查進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診斷能夠有效提高疾病的診斷率。本組研究中以80例患者為對象進行入組研究, CT檢查下發現肺部炎癥11例, 肺結核20例, 良性腫瘤15例, 肺癌27例, 其他7例;X線檢查發現肺部炎癥9例, 肺結核24例, 良性腫瘤11例, 肺癌25例, 其他11例;CT檢查的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進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檢查和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CT的應用有助于進行早期良惡性病灶的診斷, 應列為孤立性肺部球形病變的常規檢查。
參考文獻
[1] 張慶華, 胡春洪, 顧光官, 等.肺孤立性球形病變的64層CT灌注研究.放射學實踐, 2010, 25(11):1220-1223.
[2] 于偉偉, 張成琪, 李嵩, 等.不同b值下的ADC值對肺部病變診斷的價值.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3, 11(3):250-252, 255.
[3] 張明武.肺內孤立性球形肺炎的CT診斷.中外醫療, 2012, 31(6): 185.
[4] 張慶華, 胡春洪, 顧光官, 等.灶周CT灌注參數對孤立性肺部球形病變的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1, 30(6):813-816.
[5] 沈健, 陳瓏, 倪才方, 等. CT引導下經皮穿刺同軸活檢術在肺部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4, 30(1):108-110.
[6] 薛岑, 龍啟忠, 雷顯萍, 等.經皮肺穿刺肺活檢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在不明原因肺部病變診斷價值.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1, 24(10):97-98.
[7] 董海霞, 蔣瑞生, 房偉, 等. MR-DWI成像和CT引導穿刺活檢對良、惡性肺部病變診斷價值的探討.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1, 22(4):268-271.
[8] 劉運秋, 王麗曄, 唐曉霞, 等. CT導引下經皮穿刺肺活檢術取材方法對不同大小的肺部病變診斷價值及安全性的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3, 23(31):108-112.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