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娟 韓沛汝
【摘要】 目的 探討高危妊娠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對19例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患者進行詳細精心的臨床護理干預, 觀察其療效。結果 19例患者經精心護理干預后治愈, 無一例死亡, 治愈率為100.0%, 發生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宮收縮乏力和胎盤因素。結論 對高危妊娠產后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治愈效率, 降低產后出血對產婦造成的不良影響, 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 高危妊娠;產后出血;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62
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是由于產婦妊娠期合并有影響孕婦自身及胎兒健康的病癥或致病因素, 在產婦生產后24 h內發生的出血情況, 一般血液量≥500 ml則可判斷為產后出血, 是造成產婦分娩死亡的高危因素, 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1]。有學者表明合并高危因素致產婦產后出血的幾率要超出健康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218倍[2]。因此, 臨床對此類患者在加強分娩重視的同時, 為進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需加強對患者的精心護理干預。本文就本院接收的19例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32.51±8.75)歲。均為單胎妊娠, 其中順產2例, 剖宮產16例, 難產1例;產后出血量600~1000 ml 17例, ≥ 1700 ml 1例, 在1000~1300 ml 1例。
1. 2 方法
1. 2. 1 產前護理 護理人員需掌握產婦身體情況, 做好手術及急救物品等工作, 對胎兒位置、大小等進行全面檢查和了解, 同時向產婦介紹分娩的方法及醫師的技術, 讓患者安心分娩。
1. 2. 2 術中護理 產婦生產時, 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 對胎兒的分娩情況進行仔細觀察, 若產婦出現出血情況應及時檢查原因并輔助醫生進行處理。分娩后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尿量、尿色等觀察, 于48 h內給予止痛泵止痛, 并定時給患者進行宮縮按摩, 注意剖宮產患者的傷口, 促進子宮收縮。
1. 2. 3 產后出血護理 護理人員一旦發現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狀況需立即告知醫生及時進行搶救, 及時為患者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進行病情護理, 對患者的呼吸、意識、血壓、體溫及脈搏等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測, 詳細記錄相關數據;靜脈滴注時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滴速;密切監視患者的呼吸是否通暢, 若患者出血量較大, 會造成機體缺氧或肺部血流量降低的情況, 護理人員需視情況對患者給予相應吸氧治療, 氧流量設置為4~6 ml/min[3]。
1. 2. 4 子宮收縮護理 護理人員需徒手對患者進行子宮底按摩, 促使子宮收縮閉合出血子宮壁血竇, 操作時先將左手放于恥骨及其上緣, 向下壓下腹再向上推子宮, 把右手放在子宮底部, 將拇指置于子宮前壁, 四指置于子宮后壁進行按摩, 按摩時力度要均勻有規律, 同時將子宮內留有的積血排出, 從而促進子宮收縮。
1. 2. 5 檢查及臥位姿勢護理 待患者有效進行止血后, 護理人員需對產婦進行相關檢查, 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準確配血和輸血治療, 同時對其出血量進行評估, 仔細檢查其有無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癥狀;輔助患者取平臥位姿勢, 或根據實際情況取頭低足高姿勢, 目的是保證下肢靜脈回血情況。
1. 2. 6 心理護理 產婦對發生產后出血的并癥會出現害怕或恐懼等不良心理, 表現出焦躁或不安等情緒, 護理人員在輔助醫生處理時需耐心與之溝通, 安撫患者不要激動或害怕, 以免加劇病情, 主動對患者講解出血癥狀的相關因素, 本院應對措施及護理方法等, 最大限度減低患者疑慮, 告知其保持心情平靜可促進癥狀的有效恢復等。
2 結果
19例患者中由于胎盤因素致產后出血2例, 占10.5%;因子宮收縮乏力致產后出血17例, 占89.5%。其中進行產前檢查16例, 占84.2%;未進行產前檢查3例, 占15.8%。經精心護理干預后, 19例患者治愈, 無一例患者死亡, 治愈率為100.0%。
3 討論
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是一種危重癥并發癥, 出血后的產婦若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搶救, 可危及生命, 具有較高的死亡率[4]。高危因素一般包括宮縮乏力、胎盤早剝、巨大胎兒或合并子宮肌瘤等, 產后出血指產婦分娩完胎兒后24 h出血量≥ 500 ml[5]。所以臨床應加強對產婦分娩前后的重視, 產婦一旦發生產后出血, 則需立即進行搶救并給予精心護理干預。本研究則對19例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患者進行了精心護理干預的探討, 患者全部治愈, 無一例患者死亡, 表明經精心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同時也表明產前未進行產檢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產后出血。精心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病情護理、子宮收縮護理、檢查及臥位姿勢護理和心理護理等, 病情護理可有效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提高救治率;子宮收縮護理可促進患者子宮收縮, 抑制出血率;檢查及臥位姿勢護理可提高對患者其他病癥的檢查效率, 減少不良情況的發生, 通過有效的臥位方式促進患者機體修復;心理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其配合治療的信心。
綜上所述, 對高危妊娠產后出血患者進行精心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降低產后出血對產婦造成的不良影響, 降低死亡率,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賈宇燕.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護理.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8(36):5018-5019.
[2] 解文迪.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2, 34(4):132-134.
[3] 張春香, 于娥, 趙紅, 等.高危妊娠產婦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12):752-753.
[4] 蔣佳伶.系統性護理干預用于高危妊娠產婦中對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的影響.吉林醫學, 2014, 35(28):6409-6410.
[5] 黃麗梅, 譚亞杰.高危妊娠致產后出血產婦的臨床護理.中國現代醫生, 2009, 47(11):115-116.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