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亮 劉憲彤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推拿輔助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86例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3例。對照組只在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 實驗組則在注射玻璃酸鈉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推拿輔助治療。治療3個月后,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中治愈9例, 好轉31例, 未愈3例, 總有效率為93.02%, 對照組患者中治愈4例, 好轉29例, 未愈10例, 總有效率為76.74%,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退行性關節炎患者, 可以在注射玻璃酸鈉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推拿輔助治療, 相較于單純注射玻璃酸鈉, 可以收到更為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中醫推拿;玻璃酸鈉;退行性膝關節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91
退行性膝關節炎指膝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和慢性積累關節磨損而造成的膝關節軟骨變性, 軟骨面增生或者形成骨刺, 其又被稱為老年性關節炎[1]。臨床上多見50歲以上中老年人發病, 退行性膝關節炎往往合并關節肥大和畸形。目前, 治療退行性關節炎的主要方法為局部關節注射玻璃酸鈉, 本研究采用中醫推拿的方法來輔助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86例退行性膝關節炎患者, 男33例, 女53例, 年齡52~68歲, 平均年齡(60.5±3.2)歲, 病程0.5~3.0年, 平均病程(1.6±0.3)年。研究對象均在1個月內出現多次膝關節疼痛現象, 關節活動有響聲, 膝關節腫脹, 有晨僵現象, 影像學檢查表明有骨贅。經診斷并分期, 均為Ⅰ~Ⅲ期的退行性關節炎患者, 無骨結核、先天性急性、外傷或者化膿性關節炎后遺癥者。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43例。實驗組中男17例, 女26例, 平均年齡(61.4±3.8)歲, 平均病程(1.6±0.2)年, 對照組中男16例, 女27例, 平均年齡(59.8±3.8)歲, 平均病程(1.6±0.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 每隔1周為患者注射1次玻璃酸鈉, 給予2 ml/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 消毒后在膝眼穴進針, 直至關節腔。注射結束后, 要求患者活動關節3次, 使玻璃酸鈉可以均勻分布在關節腔內部。在治療前后為患者講解護理退行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以及玻璃酸鈉的知識。如果患者存在關節積液, 應抽出關節積液再注射。
1. 2. 2 實驗組 在注射玻璃酸鈉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推拿, 可選在兩次注射的間隔周進行。按摩步驟:①患者取仰臥位, 采用提拿法和滾法推拿股后側和小腿后側, 推拿約5 min, 然后擠壓按摩承山、承筋穴和委中穴。②采用滾法按摩患者的股四頭肌, 按摩約2 min, 然后點按風市穴和陽陵泉。③暴露患者膝關節, 使用拇指推拿膝關節周圍, 重點吸定血海、鶴頂、內膝眼、犢鼻穴、陽陵泉和陰陵泉, 然后使用掌根按摩膝關節周圍8 min。④患者屈膝, 擦法按摩髕骨和膝關節內外, 按摩約2 min, 以局部皮膚感到燥熱即可停止。雙手拇指擠壓內膝眼穴和外膝眼穴約2 min。結束后, 指導患者屈膝伸膝6次。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的療效。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對“骨痹”的治療效果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評價:治愈指關節疼痛腫脹消失, 活動功能恢復正常, 經實驗室檢查關節正常;好轉指關節腫脹疼痛減輕, 活動功能有所好轉;未愈指關節疼痛腫脹無變化??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愈9例, 好轉31例, 未愈3例, 總有效率為93.02%, 對照組患者治愈4例, 好轉29例, 未愈10例, 總有效率為76.74%,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人到中老年后, 人體一切組織都會面臨退化, 骨關節組織也不例外。膝蓋關節是承重力較大且活動較多的關節, 長期處于肥胖體質或者過多活動膝關節更容易引發退行性膝關節炎。具體臨床表現包括膝關節疼痛、腫脹、肌肉萎縮甚至出現關節畸形,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老年群體是退行性膝關節炎的高發群體, >60歲的人均存在發生膝關節病變的可能性, 其中20%的患者會出現膝關節功能下降和疼痛、腫脹的現象。從中醫角度講, 膝關節炎屬于“骨痹”、“痹癥”, “病在骨”導致“屈伸不能”, 人到中年以后, 肝腎虧損, 機體“不榮”, 再加上長期勞累, 引發骨脈瘀積不通, 出現疼痛[3]。
目前, 退行性關節炎主要采取保守治療。包括熱療、紅外線和電刺激等物理療法, 也包括傳統針灸、推拿和中藥貼等傳統中醫療法, 最普遍的治療方法為注射玻璃酸鈉。玻璃酸鈉又名透明質酸鈉, 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 也是軟骨基質的成分。在各種原因下, 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腔滑膜成分改變, 玻璃酸鈉含量的減少導致關節軟骨遭到腐蝕和破壞, 產生功能衰退和疼痛現象。通過注射玻璃酸鈉, 可以潤滑關節腔, 覆蓋并保護關節軟骨, 改善關節痙攣, 減輕軟骨變性變化, 改善局部關節病變。玻璃酸鈉與糖蛋白形成聚合體, 修復損傷的軟骨[4]。所以玻璃酸鈉對輕中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中輔助以中醫推拿的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02%高于對照組的76.7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推拿治療退行性關節炎可以作為玻璃酸鈉治療法的良好輔助, 使用滾拿、點穴、按壓等推拿手法為患者疏通經絡, 提高局部血液循環功能, 結合提拿揉髕和牽拉關節的手法, 可以促進膝關節的平衡, 進而消腫止痛[5]。
患者在生活中應注意膝關節的保養, 肥胖患者應及時減重, 減輕膝關節負荷, 同時注意加強休息, 減少過度運動。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 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以矯正畸形[6]。
綜上所述, 對于退行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在注射玻璃酸鈉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中醫推拿輔助治療, 相較于單純注射玻璃酸鈉, 可以收到更為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磊, 謝林.近10年中醫對原發性膝關節炎的認識及治療進展. 中醫藥信息, 2011, 10(37):141-143.
[2] 郭妍玲.中醫推拿手法為主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療效.求醫問藥(下半月), 2013, 2(11):333-334.
[3] 杜潔, 鄭馳前, 池雷霆.中醫藥治療膝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進展.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4, 19(25):22-23.
[4] 苗貴強, 譚文成, 吳昊, 等.玻璃酸鈉治療中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遠期療效.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11, 2(21):218-220.
[5] 武良群, 史珊怡.針灸推拿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臨床價值及可行性研究.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 7(33):1199-1201.
[6] 馮彬.按摩八法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30例.中醫臨床研究, 2015, 19(24):43-45.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