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寶華 邵冰心 譚章云 梁海英 李曉 莫嘉敏


【摘要】 目的 分析對育齡婦女進行孕期醫學指導的臨床效果及其對優生的作用。方法 180例進行孕期檢查的育齡孕婦, 按照完全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知識宣教, 觀察組予以個性化的醫學指導。比較兩組孕期保健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妊娠結局。結果 觀察組中發生妊高癥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焦慮、抑郁狀態患者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方面的保健知識評分以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育齡婦女進行個性化的孕期醫學指導, 有利于提高其孕期保健知識水平, 使得焦慮、抑郁及各種產科代謝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降低, 提高產科質量, 最終達到優生的目的。
【關鍵詞】 育齡婦女;孕期;醫學指導;優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99
目前各國報道的產前焦慮、抑郁的發病率為2%~54%, 孕期發生率為54%, 長期焦慮通過交感神經中介可使子宮、胎盤血流量下降, 分娩期可干擾子宮正常收縮及產程進展, 從而增加分娩期并發癥的發生, 對母胎不利。而抑郁則影響家庭、社會關系等, 最近新的研究表明還可影響新生兒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 早期診斷妊娠期焦慮和抑郁較困難。了解全面的孕期保健知識對于妊娠期焦慮以及抑郁發生率的控制有積極意義。有調查顯示, 育齡婦女對于孕期保健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于醫生指導[1]。鑒于此, 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 分析個性化醫學指導對于育齡婦女保健知識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本院行首次產檢的180例育齡期孕婦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為單胎妊娠, 可正常溝通, 未合并影響交流的精神性疾病。排除無法完成隨訪者、多胎妊娠者以及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2]。按照完全隨機數表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90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1~33歲, 平均年齡(28.43±2.1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50例, 大學及以上20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29.17±3.49)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60例, 大學及以上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入選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充分知情, 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入組, 符合倫理學要求。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知識宣教, 孕婦早孕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心理因素調查表、飲食調查表、夫妻雙方的既往史、疾病史等)和相關的檢驗(包括血壓、血糖等)。對本組孕婦評估后, 針對各項指標進行初步評分及分析, 對不良因素進行糾正, 提出針對心理、營養兩方面的個體化醫學指導方案, 此組孕婦在分娩前再次進行問卷調查, 評分及檢驗。觀察組予以個性化的醫學指導, 孕婦直接在分娩前進行問卷調查、評分及檢驗。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3] 自制量表(包括孕前準備知識、孕期生活保健以及知曉臨產先兆3個部分, 每一部分滿分均為100分, 評價完畢后通過加權計算得出總分, 總分也執行百分制), 對兩組孕婦的知識知曉度進行評價, 分數越高表明知識知曉度越高。量表的調查項目中包括心理因素、飲食、夫妻雙方的既往史、疾病史、血糖、血壓等內容。
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 以終止妊娠為隨訪終點, 記錄兩組的不良妊娠結局, 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癥以及早產等[4]。同時統計兩組的焦慮、抑郁狀態率, 以至少3次以上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60分為存在焦慮抑郁狀態。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孕婦妊娠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發生妊高癥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焦慮、抑郁狀態患者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孕婦孕期保健知識評分比較 觀察組各方面的保健知識評分以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國外有報道顯示, 全球范圍內育齡婦女發生妊娠期焦慮以及產后抑郁的幾率高達20%。若育齡產婦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則會刺激交感神經, 導致子宮以及胎盤的血流量下降, 對子宮的正常收縮以及產程進展產生不利影響, 導致圍生期并發癥風險的增大。產后抑郁則會影響家庭和諧, 甚至還會對新生兒的認知與情感發育情況產生不利影響, 現已引起廣泛關注。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 早期診斷妊娠期焦慮和產后抑郁較困難, 但通過孕前自我問卷調查和及時專業人員的指導可大大降低其發生率。另一方面, 妊娠期多種并發癥(如妊娠期糖尿病、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都可以通過孕期營養指導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從而減低流產、早產率的發生。但我國相關的宣傳知識還遠遠不夠。而孕前、孕期測量表正在這方面彌補了目前的空缺, 不僅進行科學的孕前孕期優生指導, 早發現、早治療可能危害胎兒及孕婦健康的疾病, 進行必要的醫學干預, 降低孕期并發癥的發生, 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孕婦在接受個性化的孕期指導后, 其各方面的保健知識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且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中發生妊高癥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焦慮、抑郁狀態明顯好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金娥[5]的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 提示對育齡婦女進行孕期個性化的醫學指導有利于提高其保健知識水平, 改善妊娠結局。
對育齡婦女進行個性化的孕期醫學指導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糾正其對妊娠保健知識的認知誤區, 做好各類自我監護工作, 保證每日攝入充足均衡的營養, 維持生理健康;同時個性化的孕期醫學指導還有利于醫務人員更好的了解孕婦的心理變化及其訴求[6, 7], 并進行有效心理安慰, 使其認識到妊娠只是一個生理過程, 只要在孕期能夠堅持定期產檢、并保持營養均衡, 適當鍛煉, 保持心理輕松, 避免精神壓力, 便可順利度過妊娠期, 分娩健康胎兒。應進一步擴大宣傳力度, 加強媒體傳播, 并通過婦聯、社區、醫院等機構將孕期個性化醫學指導理念擴展至農村, 進一步促進孕期保健知識的普及。
綜上所述, 針對育齡婦女進行個性化的孕期醫學指導, 有利于提高其孕期保健知識水平, 降低焦慮、抑郁及各種產科代謝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 提高產科質量, 最終達到優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永珍, 張瑞霞, 朱惠, 等.育齡婦女的膳食誤區與孕期膳食營養原則.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9(8):59-61.
[2] 李朝曦, 陳勤, 楊克敵, 等.武漢市育齡婦女優生優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和需求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4):565-567.
[3] 孫巧霞, 王柳, 隨璐, 等.育齡婦女孕早期自然流產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基層醫藥, 2015(7):1094-1095.
[4] 唐毅, 汪勤, 唐榮, 等.龍崗街道育齡婦女不同孕期碘營養狀況分析.現代預防醫學, 2010, 37(4):656-657, 664.
[5] 王金娥.孕期個性化營養指導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當代醫學, 2012, 18(12):159-160.
[6] 凌緯聯, 張傳倉, 李雁, 等. 我國五城市已婚育齡婦女自然流產因素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4, 18(9):48-51.
[7] 陳華芳, 匡泱漾, 袁仕玲, 等.九江市農村育齡婦女孕產期保健服務需求狀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9):2630-2632.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