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豐都縣虎威鎮大溪村,山高陡峻,地勢曲折。
村里的糧食、牲畜想要拿到鎮上去賣,只能靠村民肩挑背扛。
祖祖輩輩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在山體踩出一條細窄小道。
雨天要出趟門更是艱難——
褲腿灌著泥、腳底打著滑,眼看著目的地就在不遠,竟生生地走了很久。
這是豐都縣虎威鎮大溪村五組村民在2013年之前的生活圖景。
如今,昔日通往鎮里的坎坷小道已變得平坦寬闊,迎接往來車輛。
這條路的修建,緣于一個叫王安林的人。
曾是萬元戶
1993年10月的一天,已是凌晨。
虎威鎮大溪村五組的一家屋子里時而嘈嘈雜雜,時而人聲細碎。
屋內牌桌一周,圍坐四人,他們正專注于桌上的麻將牌。
白熾燈疲憊地散著昏黃的光。
王安林抿著一根香煙,香煙兀自燃著,煙霧熏得他微微瞇著眼睛。
“啪!”
對面打出一張牌。
煙灰無聲無息地撲簌到桌上。
“和了!”
王安林抬眼,心里驟然失落得如深陷海底漩渦。
三個月,十幾萬元,就這樣打了水漂。
1993年之前,在豐都縣虎威鎮大溪村五組,幾乎不會有人不知道“王安林”這個人。
王安林原來是個殺豬匠,多年來也存了一些積蓄,在村里算是有錢戶。
在當時的王安林看來,打牌只是一種娛樂。
沉迷進去的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害。
家人說了多少次,他都覺得無傷大礙,直到輸光家產的這一天才幡然醒來。
自那時起,他就謹記“腳踏實地才能創造財富”的道理。
隨后20年,王安林一家人踏踏實實養豬種地,勉強糊口。
其間,他還入了黨。
日子倒也過得平平緩緩。
直到有一天,他的名字再次被大家提起。
只有兩萬元
2013年4月,王安林被村民投票選舉為大溪村五組組長。
這讓王安林受寵若驚。
他告訴自己,不能辜負鄉親的信任,一定要為大家做點事。
大溪村一直是貧困村,五組又是最為困苦的,從來都沒有通過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農村一直都是至理名言。
“我的文化水平不僅僅是‘淺薄,簡直就是‘寡淡,能為大家做的,可能也就是修個路了。”王安林想為鄉親們把路修出來。
但要修路,就一定會穿過一些村民的菜田。
由于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很少,土地在村民看來就更顯重要。
把人家的菜給毀了、地給占了,總是要賠償的。
大溪村五組前前后后有四任組長想過修路,卻都沒能修得成,就是這個原因。
“你修吧,修了之后收過路費就是了。”正躊躇之際,有熟人給王安林支招。
王安林搖搖頭:“路修了不讓人隨便走,那還不如不修!”
他想出了一個很“吃虧”的辦法——
王安林來牽頭修路,村民無需繳一分錢。大家能出力的出力,能騰地的騰地。
2013年9月,王安林取出存折上僅有的兩萬元積蓄,瞞著家人,聯系了挖土機師傅開始動工。
但由于資金不足,這條路剛修了200多米便無奈停工。
“已經走出第一步就不可能回頭。”
王安林總覺得有些可惜。
2014年3月8日,王安林決定邊借錢邊修路,“修一點,算一點”。
借了七萬元
2014年8月,王安林的妻子代先英一直覺得奇怪。
“外面在做什么呢?總是叮叮當當的。”
由于一直忙于農活,她也沒有過多在意。
這一天,路已經修到了王安林的家門口。
時至正午,正好趕上飯點兒。
都到家門口了,總得請挖土機師傅吃個飯吧。王安林有些忐忑地把師傅請到了家。
代先英一看到王安林的神情和挖土機師傅的裝扮,就猜到了一二。
“你在修路嘜?”
代先英堵在房門口冷冷地問王安林。
“嗯,修了……有一陣子了。”王安林支吾著。
“我中午沒做飯,你們自己弄!”
代先英把抹布往桌面一甩,背身走進屋內。
王安林沒有辦法,只得自己下廚弄了點豆花和小菜,給挖土機師傅湊合了午飯。
“師傅,不管怎樣,你都不用擔心,路修好了,工錢不會差一分的!”
吃飯間,王安林看出了挖土機師傅的顧慮。
沒有簽訂合同,沒有任何收據,即便只是口頭協議,王安林也不愿自己出絲毫差錯。
“說了26號,就是26號!”
眼看日期將近,資金湊不足、家人不支持,王安林心里就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大溪村黨支部書記李朝華和村主任熊素英看著王安林這么焦急,便幫著給代先英疏導溝通、做思想工作。
“特殊時期,大家都相互理解一下吧!”
最終代先英還是拿出5000元存款給了王安林。
“家是大家的,凡事都該有個商量。”
代先英說,自己不責怪王安林修路,只是在氣他瞞著自己。
王安林心中一酸,同時又輕松了許多。
為了給修路工程結賬,王安林把能借錢的人都借了個遍,終于湊足了七萬元。
8月26日,挖土機師傅一分不少拿到工錢。
這條長1.5公里的路終于算是完成了。
同時,王安林的本子上,也工工整整地記下了這樣的文字:“秦大明五萬元、彭清華一萬元、李支書5000元……”
欠著一萬元
“賣糧食、賣豬……現在做什么都方便了。”
2015年9月,在外打工的汪海軍決定回鄉搞點養殖業。
回來前,他特地詢問了熊素英如今家鄉的路況。
“路修好了,能從虎威鎮通到涪陵區,村民們也可以回來搞產業了。”
這時的王安林,已經成了村里的“民生專干”。
“這條路上的20多戶人家終于可以跟上脫貧的隊伍了。”走在自己修成的道路上,王安林一臉滿足。
欣慰之余,他心里又有一絲愧疚。
他還欠鄰村的彭清華一萬元。
“欠著他的錢,都不好意思見他。”
而與此同時,路還需要后期的養護。
因為這些事,王安林的生活一直拮據著。
2015年10月17日,虎威鎮副鎮長余道德告訴了王安林一個好消息。
他修的這條路將被納入大溪村的扶貧項目進行規劃,實施后期的硬化,帶動全村共同致富。
王安林的經濟狀況終于得以緩解。
2016年新年,王安林在自己修的路旁,建了座新房子。
沿著路,離屋子不遠,王安林也搞起了養殖——羊圈、魚塘、豬仔……
“就指望著靠這些來還賬了。”他說。
按當地習俗,新年剪下魚的尾巴要貼在門上,寓意“年年有余”。
“寓意似乎是這樣的,但是金山銀山都是靠自己雙手勞動創造的,不然怎么會‘有余呢!”
王安林說這話時,夕陽剛好越過山坳,灑在泥土路上,金光燦燦。
路上,王安林兩口子的身影被漸漸拉長。
他們趕著自己養的一群山羊回圈。
羊兒們埋著頭,順著泥巴路一路小跑,彷佛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