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引領校本課程”是指從學校實際出發,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和實踐的、旨在探索如何發揮師生引領作用的系列課程。我校課題組在“十二五”期間對該課題展開了研究和實踐。
一、開發實踐《追求有風格的教學》
教師是學生的特殊同伴,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更能被學生關注,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課題組編寫了校本教材《追求有風格的教學》。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品德、求真務實的精神境界。這些素養正是一個形成了教學風格的教師所具備的,而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源于對卓越的執著追求,包括“執著探索”的勇氣、“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自覺以及“踏實肯干、凝水成冰”的毅力。因此,教材中包括了每一位骨干教師的成長經歷、教學風格以及代表性論文。該教材由班主任引導學生共同閱讀,組織交流,在師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二、學生同伴引領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1.實施“小組合作,同伴引領”的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同伴引領”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同樣要圍繞課堂展開。課題組實地考察了杜郎口中學、即墨二十八中、洋思中學等省內外名校,并邀請這些學校的教學專家團隊蒞臨我校講學、授課,結合省教科院及華東師大專家團隊的意見,提出了“小組合作,同伴引領”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并在各年級逐步有效地推進。“小組合作”是形式,“同伴引領”是理念,強調在合作學習中突出培養學生的引領意識和引領能力,尤其重視“兩個特別注意”:
一是特別注意對正副組長的培養。小組合作雖然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但帶領組員進行各項活動的關鍵往往是正副組長。所以,教師平時要多注意與正副組長進行交流和溝通,一旦發現他們本身或活動過程中組內關系的問題,要及時引導解決。同時,也要給正副組長在組內一定自主的“權力”,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意識。
二是特別注意課程內容上的學科滲透。例如,在初中歷史課上,可要求學生比較研究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等帝王在領導目標、策略、結果上的差異。研究表明,秦始皇、隋煬帝都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目標宏大,但又濫用民力,喜歡攻伐,導致亡國;而漢武帝實現了大一統,卻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利于思想的進一步繁榮和科技的發展;康熙、乾隆積極維護國家統一,卻閉關鎖國,看不到世界的發展,還大興文字獄,鉗制了思想的進步,導致了國家的落后。再通過“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等治世的比較,讓學生明白一個真正卓越的領導者,是一個能積極引領并促成有意義的制度性、社會性變革的人,要德才兼備。這樣的活動旨在鼓勵學生思考領導的類型有哪些,思考這些領導者如何對社會作出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貢獻。這些課程目標對初中生來說可能偏高,但我們深信,各學科教學只要持之以恒,有意滲透,必定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同伴引領的意識,這對他們將來的成才乃至成為各類的領袖人物大有裨益。
2.開發與實踐有特色的學生同伴引領校本課程
(1)打造楹聯特色校本課程。為了在傳統文化教育與創新中培養學生引領能力,我校著力打造楹聯特色教育校本課程。經過努力,學校被命名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在楹聯課程實施中突出做到了“三個化”:
一是楹聯活動常態化。初一每周開設一節楹聯課,傳授有關聯律知識,進行楹聯知識的普及。初二篩選優秀的學生成立了楹聯興趣小組,利用社團活動,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1課時。
二是楹聯活動整合化。楹聯創作與日常語文教學相結合。除了課堂教學外,楹聯創作還與寫作、單元測驗、名著閱讀等相結合,與書法、攝影、繪畫相結合。讓學生用書法寫對聯,用對聯為攝影和繪畫作品概括主題。
三是楹聯活動主題化。結合學校的親情教育、廉潔文化進校園等主題教育活動、教學展示活動、傳統節日和紀念節慶活動創作嵌名聯等主題,進行全校性的征聯活動。現在,我校有校聯,有班聯,有學生嵌名聯,有自寫的勵志聯。其中不乏意境高遠、文辭精美的佳作。
(2)構建豐富的社團活動課程。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構建和實施同伴引領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課題組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起航青春夢想,引領同伴成長,奠定終身引領能力的基礎。相繼構建了“婁江潮文學社”“婁東聯社”“婁云編程隊”等近二十個社團活動課程。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中,就同伴引領著重要求做到“三個要”:
一要培養好骨干力量。課題組通過學生班級群交流、學生沙龍、班級文化建設等活動,分層次、分步驟地培養社團骨干學生的參與意識、服務意識和引領意識。
二要開展好有效的心理疏導。在社團活動課程中,學生常常出現學業壓力、時間壓力一起聚集的現象。課題組要求指導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盡快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松壓力,學會策劃學習的綜合方案,以適應逆境,克服挫折,戰勝困難。
三要創新好鼓勵機制。在每個社團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進步情況和創新之處,指導教師要適時給予他們鼓勵,對每位有進步的學生要進行及時報道,或在升旗儀式上集中表揚,或在學校電子大屏幕上滾動表揚,或教師簽發嘉獎狀通知相關學生家長。這樣,層層鼓勵,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課程。
學生的引領品質包括:學會協調關系、整合資源,有效地提升自己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個性品質。在課程活動中,指導教師務必要有意識地培養,因為這些品質是未來領袖必須具備的,正所謂“今日的學生,明天的領袖”。
(3)精編《舞動夢想的翅膀》同伴引領校本教材。學校畢業的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他們的學習經歷、生活感悟對學弟學妹們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課題組組織了我校歷屆市中考前三甲學生撰寫了文章,編成了同伴引領校本教材—《舞動夢想的翅膀》。
在《舞動夢想的翅膀》中,有的學生告訴學弟學妹:“只有把握機會、奮勇前進的人們才能成為天之驕子。”“現在我長大了,愈發感到責任的重要和努力學習的重要性了。”有的寫道:“學習方法不應該去照搬別人的,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合適的。”還有的寫道:“面對壓力,面對誘惑,面對失敗,沒有了父母的庇護與督促,一開始多少會感到手足無措。但當你具備了自我調節的能力,你便能更加從容地面對機遇與挑戰。”同學們以自身的經歷談了責任、方法、心態、習慣等,這些正是一個人成長、成功的必備因素,他們的經驗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對學弟學妹們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我們在每學期初一新生報到的時候,將校本教材人手一本發給他們,在班主任指導下認真閱讀,利用班會課、板報、博客、班級群等交流討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同伴引領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學生引領意識與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實踐表明,我們開發的課程及其實踐,可以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主觀能動性。在同伴引領過程中,學生往往將自己“好的”或“有本事的”的一方面展示給對方,這里有一種推動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是持續的、穩定的,有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特別是領導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楹聯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對發揮同伴引領、培養學生領導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是同伴引領校本課程的一個亮點。一是該課程與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緊密結合起來,能充分發揮楹聯對青少年學生的陶情、益智、美德教育作用,使廣大師生在楹聯的誦讀與深究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二是通過指導學生楹聯創作,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這種思維能力則是創造力的源泉,而創造力則是未來領袖的重要能力,也是21世紀教育的重點之一;三是積極參與全國各級各類楹聯比賽,學生頻頻獲獎,學校及時褒揚,報紙、電臺也有宣傳,在學生中乃至社會上影響較廣,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二是真正實現了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大力推進“小組合作,同伴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實施制度保障,教師教學行為不得不改變,從而也帶動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側重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努力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引領能力。而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真正做到動腦、動口、動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了一種積極交往的過程。
三是提高了教師的課程能力。課題研究開展后,教師已不再只是課程的實施者和實踐者,教師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提升了課程意識,提高了課程開發能力、行動研究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課程的開發與研制中也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同時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因此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