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花 鄒序明(湖南圖書館 長沙 410011)
?
回顧·展望·提升
——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分析與思考
劉小花鄒序明
(湖南圖書館長沙410011)
〔摘要〕過去五年,衡陽及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生了較快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經費保障大幅提升;機構實現全覆蓋、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文獻資源日益豐富,資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基礎服務成效顯著;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多樣;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有力推進。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生存已不再是障礙,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提升資源的供給及服務能力、服務的效能,如何加強區域文化聯動、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相對均衡發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衡陽調研中部地區資源保障效能均衡文化聯動
〔分類號〕G250
〔引用本文格式〕劉小花,鄒序明.回顧·展望·提升——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分析與思考[J].圖書館,2016(3):1-6, 11
2005、2010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湖南省圖書館分會組織北京大學李國新、國家圖書館卓連營等專家對衡陽市公共圖書館進行了一番實地調研,調研發現以縣級圖書館為代表的基層圖書館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人吃書、書吃人、人吃樓”的現象普遍存在,縣級圖書館的發展程度嚴重制約著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距離第二次調研已過去5年了,亦迎來了“十三五”,“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各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系列關于加強公共文化建設的政策和意見,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及服務的供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即將出臺的圖書館法為圖書館資源與條件提供了法律保障;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智慧城市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倒逼圖書館加大與科技的融合,以創新圖書館的發展空間。新時代、新政策、新技術、新需求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在過去的五年及新的時代背景下,衡陽基層圖書館、中部公共圖書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全國公共圖書館的境況是否有所改觀,是否又出現新的問題制約著公共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文章立足衡陽調研,結合湘鄂贛皖四省聯合調研有關數據及2014年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基礎數據,以湖南(湘)、湖北(鄂)、江西(贛)、安徽(皖)(以下四省統稱湘鄂贛皖)為樣本剖析中部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十三五發展的對策。
在總括近五年衡陽公共圖書館變化的基礎上,基于傳統服務評價二為分類,即資源投入、服務產出兩個層面[1-2],結合兩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有關文件精神,本研究將從資源投入、服務產出及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三個層面來闡述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現狀。
2.1衡陽公共圖書館5年來的變化
衡陽調研的第2個5年,在文化強國戰略及國家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在新世紀圖書館運動及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等多機構專家的倡導推動下,在民眾自身文化需求的促進下,長期困擾圖書館人的很多問題得以解決,免費開放經費等財政保障基本到位,“人吃書、書吃人”的現象得以消除,“人吃樓”的現象亦基本被遏制,衡陽公共圖書館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各項業務有了很大的提升。①機構設施實現全市覆蓋,衡陽市所轄的5縣5區2市都建立了圖書館,5年內建有新館4家,新增縣級館3家,全市公共圖書館數量由五年前的11所增加至14所。②館舍館貌大為提升,設施設備亦得到加強,超過近70%的圖書館得以新建或修繕館舍。③經費保障大幅提升。近十年,衡陽市、縣兩級財政加大了對圖書館的投入,財政撥款及專項經費分別增至1850萬元、980.1萬元,分別是十年前的6倍和15倍,有力地保障了各項業務的開展。④文獻資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逐步成為業務工作的重點,大眾化、專業化及特色化資源互為補充。⑤免費開放全面實現,服務效益進一步提升,服務品牌亦逐步凸顯?;痉杖棵赓M,開展書庫閱覽、參考咨詢、文化講座、展覽等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基本滿足了公眾的文化需求。2014年全市公共圖書館累計接待讀者138.54萬人次,外借文獻157.32萬冊次,各類讀者活動約350場,累計參與讀者20余萬人次。各館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務品牌,如市圖書館的雁城市民講堂、衡陽縣圖書館的“歡聚16點”等。辦館理念及思路逐步清晰,由原先的求生存轉為如今的謀發展。
衡陽坐落于湖南的中部,自古為交通要塞,是華南地區重要的經濟與文化城市,其公共圖書館事業總體運行良好,既非落伍亦非拔尖,是中部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典型,但衡陽圖書館五年來的變化是否代表中部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變化,由衡陽折射中部,進一步放大并剖析中部四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尋求中部公共圖書館事業崛起的突破口。
2.3中部四省公共圖書館資源投入
資源投入考察的是財政對圖書館的支持力度及相應供給的設施設備,下設財政投入、基礎設施、資源條件、人力資源四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設若干二級指標,具體數據如下表1。

表1 2014年湘鄂贛皖四省資源投入一覽
由以上數據可知,“十二五”時期,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總體運行良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具體表現為:
(1)經費保障大幅提升。較之于“十一五”末,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分別增長14982萬元、13730萬元、12230萬元、14595萬元,增長比例分別為123.27%、46.96%、125.75%、145.83%;其購書費分別增長74.02%、292.26%、86.60%、159.84%;新增藏量購置費亦呈上升態勢,其中湖北省新增藏量購置費增長尤為顯著,增長了近300%。
(2)機構實現全覆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隨著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及“十二五”期間推行的免費開放政策,各地都大力新建或陸續改造館舍,圖書館機構實現全覆蓋,館舍條件亦明顯改善。如湖北省圖書館新建10萬平米的館舍、湖南省衡陽市增設雁峰、石鼓、珠暉等3個區圖書館?!笆濉逼陂g,湘鄂贛皖四省累計新增機構數48個,萬人均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分別新增1.8平方米、33.8平方米、19.6平方米、23.6平方米。
(3)文獻資源日益豐富,人力資源逐年增加。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累計藏量9124萬冊,比“十一五”末增加2046萬冊,增長28.91%;四省人均館藏由“十一五”末的0.312冊增至0.394冊,增長0.082冊,四省分別增長0.061冊、0.073冊、0.128冊、0.081冊;四省圖書館從業人員數除江西省比“十一五”末減少16位外,其它湘鄂皖3省分別增加113位、80位、171位;另外,四省的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自動化程度基本達標,各省館及部分市、縣(區)館基礎服務基本實現了自助、智能服務。
2.4中部四省公共圖書館服務產出
服務產出體現的是資源投入所產生的服務供給能力及社會效益。隨著經費投入力度的加大、資源投入的不斷提高及設施設備的升級優化,中部地區圖書館逐步轉變其發展模式,由求生存轉為謀發展,其讀者服務成效顯著,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初顯文化惠民實效。文章擬從空間利用、文獻利用兩個層面來考察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其量化指標見如下表2。

表2 2014年湘鄂贛皖四省服務產出指標
(1)基礎服務成效顯著?!笆濉逼陂g,中部地區圖書館創新讀者服務模式,基礎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持證讀者人次、流通人次、外借冊次等創新高。由表2可知,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年持證讀者370.41萬人次;累計接待讀者6197萬人次,比“十一五”末增加2254萬人次,增長57.16%;年文獻外借5684萬冊,比“十一五”末增加1534萬冊,增長36.96%,除湖北省外借冊次略有減少外(減少91萬冊),其余3個省都呈增長態勢。
(2)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多樣。在文化強省、推進全民閱讀的戰略指導下,通過各公共圖書館同仁的共同努力,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已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其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各省都陸續打造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如安徽省打造的“安徽省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聯盟”服務品牌,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統一、周密制定活動計劃,確定“每季度一個活動主題”的活動方案,提升了全省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湖北省圖書館的長江講壇、湖南圖書館的湘圖講壇、百姓課堂亦產生了很強的品牌效應。如上表2可知,湘鄂贛皖四省年累計舉辦講座、展覽等活動14284場,活動參與人次684萬。
2.5中部四省公共圖書館標準化、均等化建設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其主要目標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部各省各圖書館在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1)推行標準化的質量管理體系。為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建立更加規范的服務標準和更加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安徽省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界率先開展全方位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面推行質量管理。
(2)開展館際聯盟,實現資源共享。為加強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以強帶弱、上下聯動的文化服務格局,湘鄂贛皖四省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館際聯盟。湖北省圖書館與80多家高校、科研、企業圖書館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館際聯盟協作;湖南省長沙市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務“長沙模式”,以市圖書館為總館、區縣(市)圖書館為中心館,鄉鎮(街道)圖書館和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館的總分館體系,實現借閱‘一卡通’服務;江西省擬利用ILASIII系統搭建全省通借通還系統,目前已實現全省性的統一編目,部分市區已實現通借通還。
盡管在過去的幾年,衡陽公共圖書館事業實現了新的跨越,生存已不再是障礙。再遠看我國中部地區,其公共圖書館事業亦發生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由于受公共文化資源不足、服務效能低下等因素的限制,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仍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其面臨的困境具體表現如下。
3.1經費、人員、藏量等公共文化資源保障不到位
(1)經費投入不足、設施設備落后。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中部地區大多數圖書面臨經費不足的困境,尤為體現在人均購書費方面。2014年衡陽公共圖書館的人均購書經費為0.238元,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人均購書費分別為0.442元、1.267元、0.543元、0.634元,除湖北省以外,其它三個省均低于當年全國平均水平1.244元,亦遠低于《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定“2015年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1.65元”的指標。在調研中我們亦發現,受經費限制,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基層圖書館設施設備落后,亦無法購買現代化的設施設備,超過50%的基層公共圖書館缺乏自助借還機、自助辦證機等現代智能化設備。
(2)人員編制配置不足,館員權益難以保障。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尤其是基層圖書館普遍反映人員配置不足,尤其是計算機、古籍保護、圖書情報等專業人才匱乏,如江西省吉安市圖書館和湖南省衡陽市圖書館皆只有1名員工是圖書情報專業人才。人員缺失,但服務卻在不斷提升和優化,圖書館員的勞動強度相應加大,由此誘發館員的正當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如湖北某縣館工作人員9名,要保證全年365天的正常開放,員工只能超負荷工作。
(3)人均藏量保障率低,圖書館事業缺乏基礎支撐。衡陽調研中我們發現,衡陽人均藏量為0.23冊,中部四省的人均藏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58冊,與《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定的指標:“2015年人均公共圖書館藏書量為0.7冊,中部0.5冊”相比有一定差距。
3.2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不均衡
(1)從時間層面來看,中部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與經濟投入不協調。主要表現為:首先,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投入與地區GDP的增長及財政支出比例不平衡,中部各地區GDP及財政支出逐年增長,相應文化事業費也逐年增長,但通過調查發現文化事業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卻有減無增,如2011年湖南文化事業費占當年財政支出的0.36%,2014年卻降到了0.31%,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的比重亦由11年的0.055%降到了14年的0.053%。其次,各公共圖書館經費及各項業務活動經費在不同年份的增長比例是不穩定的,隨意性和波動性大。
(2)從空間上看,不同區域之間圖書館事業發展是不平衡的。從數據來看,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不僅體現在經費、設備等硬件設施上,還體現在資源的分布上。從省際數據來看,湖北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經費的整體投入要明顯高于其它三個省,湖北省公共圖書館2014年的經費投入約是江西省的2倍,其人均購書費是湖南省的2.86倍,湖北長江講壇每年的經費500萬元,約是湖南、安徽等地的17倍;另外,在同一省,同一行政區域內,各級圖書館差異巨大,主要表現在經濟發達地區投入大、城鄉差距比較明顯,如湖南長株潭、衡陽、岳陽等地的公共圖書館事業明顯優于湘西、懷化等地,衡陽的耒陽、常寧兩地的公共圖書館事業明顯落后于其它縣市。
3.3服務效能有待提高
一直以來,公共圖書館漠視服務效能,認為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機構,其宗旨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花再多的錢都是理所當然的,這固有的觀念必然導致公共圖書館效能低下,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也不例外。首先從讀者接待來看,2014年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7137個,接待讀者6197萬人次,人均接待到館讀者8682.91人次,而上海人均接待到館讀者18826人次,是中部地區的2.16倍,臺北市圖書館人均接待到館讀者約31520人次,其人均接待到館讀者這一效能指標是中部地區的3.63倍;其次,從持證率來看,湘鄂贛皖四省持證率不到2%,而美國圖書館的持證讀者人次比到麥當勞餐廳的人更多,其持證率約為70%[3];再次,從服務成本來看,依財政總投入計算,湘鄂贛皖每一持證讀者的平均成本為314.96元,每一外借冊次的服務成本約為20.5元,服務成本最低的湖南和安徽約為18元;若依購書經費計算,湘鄂贛皖四省每一持證讀者的平均成本為45元,每一外借冊次的服務成本為2.93元,成本最低的湖南為2.01元。
3.4區域之間的文化聯動不夠深入
2015年7月,文化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城市區域文化聯動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總結推廣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項目)創建中形成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形成“互學、互看、互促”及比學趕的工作氛圍。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主要通過聯盟的形式以促進區域圖書館之間的聯動,但其聯盟還僅僅停留在共同策劃舉辦講座、展覽活動、共同組織人員調研、培訓等淺層次、常規性業務合作,其運行及保障機制亦尚未健全、處于松散的狀態。
4.1完善公共圖書館保障措施,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已建立起一定的經費、資源等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相關政策保障、評估定級保障、文化項目保障及地方性法規等保障機制[4]。但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及財政支付能力、領導重視程度、公共圖書館自身能力的影響,諸多保障措施未能真正落實到位,加之,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資源的供給及服務能力的發揮。而經費保障的力度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程度,鑒于經費保障的決定性作用及篇幅的限制,文章主要探討經費保障措施。中部地區公共圖書館要走出經費的困局,首先,要建立明確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中部地區財政撥款達到全國各省平均水平或以上,以保證各公共圖書館正常運轉和開展業務活動,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供給能力,從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以湖南省為例,要達到中部人均藏書0.5冊的目標,全省財政投入必須連續三年以每年50%的比例增長。其次,要學習借鑒西方模式,以法律的形式建立政府資金保障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保障制度??稍凇豆矆D書館法》的基礎上,力促中部及各省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符合地方省情的相關圖書館法律、法規,確立政府以稅收支持公共圖書館的運營模式。再次,放開和拓寬捐贈渠道,鼓勵捐款捐贈,拓寬收入來源。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空間,鼓勵企業和個人對圖書館等公益事業進行捐助,不僅有利于公益事業本身的發展,也有利于公民意識的培養。除此之外,各省還可以向專門的圖書館基金會,如紐約卡內基基金會、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圖書基金會等尋求經費或文獻支持,用來解決中部資源不足問題。
4.2兼顧公平與效益,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相對均衡發展
從經費投入、資源配置及服務提供來看,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東部地區圖書館投入高于中、西部,城市高于農村,不同人群的信息獲取亦出現了“人群的不均衡”,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不公平,出現了明顯的信息鴻溝問題。反之,從文化及信息需求來看,受信仰、價值觀、人生態度及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影響,不同群體的文化的需求呈現差異性,在一定時期內呈正態分布,不同群體文化信息需求正態分布曲線的均值是不一樣的[5],諸如城市與農村,雖然農民普遍讀書不多,但農民的文化生活并沒有因此而顯得單調乏味[6]。而信息獲取是否公平、圖書館事業發展是否均衡,并不取決于數量的大小,也不等同于平均式投入、拉平式發展,也并不意味著通過冒然降低優質圖書館的投入以填補欠發達地區圖書館的資源缺口。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兼顧公平和效益, 深入分析并掌握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合理優化并高效配置文化資源,通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提供精準服務。政府在保證各圖書館的投入基本均衡的基礎上,應允許區域圖書館之間的錯位及個性化發展,使圖書館活力得以充分釋放,效益得到最大發揮;應允許通過非均衡戰略以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相對均衡發展。
4.3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效能
2015年5月,文化部、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文件的出臺倒逼打著公益旗幟、忽視服務效能的公共圖書館著手注重服務效能的提升。業界關于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影響因素主要歸因于四個方面,法治環境、服務體系、專業策劃及管理機制[7]。法治環境屬于宏觀外部環境,具有不可控性;專業策劃貫穿于圖書館管理的各個環節;服務體系及管理體制處于微觀可控層面,且能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故文章僅探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及管理機制。在服務體系建立方面,應凸顯普遍均等,搭建科學布局、結構緊密的公共圖書館集群;應樹立大文化觀、資源的發掘與共享不應僅僅停留在公共文化領域,而應將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凡是文化的,圖書館皆可以嘗試發展與利用,以實現資源共享;要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科技融合度,建設文化、服務及科技體驗區。管理方面,應創新管理機制,加強精細化管理,探索并強化分齡分眾的管理及服務模式;公共圖書館要強化讀者需求分析,著力增強與社會的粘合度及關聯度,不僅要融入到經濟、文化發展之中,而且要融入社區建設和社會生活之中[8]。
4.4加強圖書館間的聯盟與協作,深化區域文化聯動
為實現中部地區圖書館行業的集群、協同發展,提升區域圖書館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應進一步加強并深化區域圖書館間的聯盟與協作、推動聯盟協作向縱深方向發展[9]。首先,應完善聯盟運行機制,在傳統輪值制度的基礎上,設立各省共同認可的權威專職機構,設置相對固定的人員負責規劃、組織和管理聯盟的各項工作,系統性地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其次,應進一步拓展聯盟活動領域,突破講座、展覽等常規活動的局限,聯合探索面向多類型、多層次服務對象的多元分層服務模式與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面向公眾閱讀、文化休閑、科學研究、立法決策、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再次,應立足信息化,構建區域聯合數字服務體系,借助互聯網、移動通訊網、廣播電視網等渠道,以及VPN等現代網絡技術,建立以中部四省公共圖書館聯盟網站為依托,以各省級數字圖書館為主要節點的區域性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形成覆蓋四省的數字圖書館服務網絡。最后,應協同推進區域公共圖書館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要求,是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中部四省可借鑒安徽公共圖書館在推動標準化建設所形成的先進成果,在充分了解廣大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圖書館發展特點,形成適用于中部地區的圖書館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模式。
(來稿時間:2015年12月)
參考文獻:
1.吳正荊,孫成江,袁藝.基于信息公平的東中西部公共圖書館公平服務評價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2):27-28
2.盧洪友.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1
3.呂穎,文庭孝.中美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比較[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4):32
4.吳洪珺.公共圖書館經費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12-15
5.王兆萍.文化的正態分布與文化均衡發展[J],南開學報,2012(6):129-130
7.邱冠華.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的途徑[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5(5):16
6.王虹,岳景艷,楊紅巖.農村居民閱讀的知與行——嫩江流域少數民族地區閱讀情況調查[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5(5):55
8.吳建中.吳建中談圖書館的下一個十年[N].圖書館報,2016-02-01
9.孫慧明,鄧菊英,王璇.我國跨系統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發展研究綜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7-19
Review, Prospect and Promotion ——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anship in Central China
Liu XiaohuaZou Xuming
( Hunan Library )
Abstract〔〕Libraries of Heng Yang and Central China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at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 to increase funds significantly; organizations achieve full coverage ;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literature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rich;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structure; the effect was obvious in basic services; there are different forms of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mplementation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The public library survival is no longer a barrier in Central China.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are how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supply, service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how to strengthen regional cultural linkag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latively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anship .
Keywords〔〕Public libraryInvestigating Heng YangCentral ChinaResource guaranteeEfficiency EqualizationCultural linkage
〔作者簡介〕劉小花(1985-),女,湖南圖書館館員;鄒序明(1967-),男,湖南圖書館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