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文 高玉潔 許 靜 唐 品(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 河北唐山 063000)
?
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析*
王景文高玉潔許靜唐品
(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近幾年,隨著閱讀療法實務的不斷深入,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得到有效推進。文章采用回歸分析、聚類分析、戰略坐標分析等方法,對文獻年度、期刊、著者、地區、主題等指標進行深度分析,以揭示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的規律性與發展趨勢,為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提供定量的、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關鍵詞〕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文獻計量學學科評價
〔分類號〕G252.17
〔引用本文格式〕王景文, 高玉潔, 許靜, 等.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析[J].圖書館,2016(3):60-66
* 本文系2015年河北教育廳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高校閱讀療法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編號:GH151090)、2015年河北社科基金項目“區域性產學研合作中高校知識服務戰略研究”(項目編號:HB15TQ011)、2015年河北圖書館學會項目“新媒體環境下閱讀療法服務體系建設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5006)成果。
我國閱讀療法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1]。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介紹、引進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閱讀療法的概念、原理、作用機制等從理論層面做初步探討,所以早期的論文幾乎均為思辨性文章。毋庸置疑,這種研究在閱讀療法發展初期,起到了普及知識、推動閱讀療法引進與發展的重要作用,但終因缺乏實證研究,特別是未能成功解決閱讀療法發生作用的機制與效果評價等問題,使其在研究的信度上大打折扣,甚至倍受質疑。
思辨性研究多、實證研究不足,這是國內閱讀療法起步時期的典型特征。這與國外注重閱讀療法臨床應用、實證研究發達的狀況存在顯著差異。思辨性研究具有抽象性、理論性,容易定型,一旦形成研究范式,一般難以取得新的突破。而實證研究則不同,選擇不同的研究對象,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閱讀療法效果往往存在一定差異,從而更容易體現出閱讀療法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對閱讀療法原理、作用機制等也可以起到證實、證偽或修正作用。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閱讀療法發展水平。
從掌握的資料看,國內的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近年來,隨著閱讀療法實務的不斷深入,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也得到了有效推進,無論是研究廣度、深度,還是研究手段等方面都呈現出拓展與延伸之勢。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正在成為一種思潮、趨勢和新的研究取向。盡管如此,該領域的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亟待研究的新課題,諸如: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發展呈現怎樣的規律性,論文的載文期刊分布如何,有哪些重要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卓越的研究群體,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如何,研究熱點集聚于哪些領域,其研究地位與未來趨勢怎樣等等,這些問題的解答對于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這離不開圖書情報學最具活力的學科評價工具——文獻計量學方法的運用。然而,截至目前,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閱讀療法實證研究進行評價的成果尚未見報道。基于此,本研究擬采用回歸分析法、共詞聚類分析法、戰略坐標圖法等文獻計量學方法,對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文獻進行深度分析,并繪制可視化圖譜,以揭示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為提高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2.1數據收集與篩選
獲得足夠大的樣本量是文獻計量研究的基礎。①數據收集。以清華同方CNKI數據庫、維普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為數據源,以“閱讀療法”、“閱讀治療”、“圖書療法”、“圖書治療”作為關鍵詞。時間范圍:對初始年代不做限定,截止2014年底,共檢索到1996-2014年國內閱讀療法論文2809篇。對這些文獻進行查重,剔除消息、會議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獻,得到閱讀療法研究文獻1209篇。②數據篩選。實證研究方法是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對1209篇閱讀療法文獻進行閱讀,篩選出利用實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文獻187篇,作為本研究的數據樣本。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SPSS19.0軟件包作為統計分析工具。具體研究方法包括:①回歸分析法。在情報研究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是不確定的,如論文年代與論文量、作者與論文量之間。盡管如此,仍可借助相近的函數來模擬它,以表達其規律性,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回歸分析法[2]。②TopN重點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由于數據量非常大,根據研究目的只需要對前面的一部分數據進行重點分析,主要有來源期刊、著者、地區及關鍵詞頻次統計。在此基礎上,結合布拉德福定律、普賴斯定律等來分析核心期刊、核心作者及主要地區分布等,并繪制相應圖譜。③內容統計法。主要依據表征文獻內容的關鍵詞來實現對內容的有效推斷。本文在對樣本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計的基礎上,通過共詞聚類分析,繪制表示研究熱點變化趨勢的戰略坐標圖,以直觀地揭示研究熱點的地位及未來趨勢。
3.1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脈絡——基于文獻增長規律的分析
文獻增長規律研究是文獻計量學重要的課題之一。統計某一時域內閱讀療法實證文獻的增長情況,繪制文獻增長曲線,對總結文獻增長規律,梳理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脈絡,評價學科發展階段,并預測未來趨勢均具有重要意義。
對論文的年度分布進行統計,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論文最早發表于1996年,1996-2014年間共發表論文187篇,約占同一時期國內閱讀療法文獻總數的15.6%,國內閱讀療法研究中思辨性研究多,實證研究不足的狀況十分明顯。
以年度為自變量、論文累積量為因變量,利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以揭示兩個變量之間在數量上的依從關系。結果顯示,指數方程為:y=0.4065e0.3433x,R2=0.8338。R2為擬合優度,它表示自變量解釋因變量的程度。在本研究中,回歸分析能解釋論文累積量總變異的83.38%,而只有16.62%的變異不能解釋,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關系顯著,故認為在觀測時域內,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文獻呈指數曲線增長,這符合普賴斯的文獻指數增長規律。據此方程式可對不同時期的閱讀療法實證文獻量進行驗證與預測。例如,據此式計算,當x=7、8時(2002年、2003年),y=5篇、6篇,這與實際數據(5篇、7篇)基本吻合。
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正呈現迅速增長態勢,距離學科成熟期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結合普賴斯定律及文獻增長趨勢圖,分別以1996年、2001年、2006年為臨界點,可將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劃分為萌芽與誕生、緩慢發展及迅速發展三個階段。

圖1 文獻增長趨勢回歸分析圖
第一,萌芽與誕生階段(1996-2001年)。1996年,展闖等以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對象,驗證了閱讀療法輔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性,這是國內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的最早嘗試[3]。2000年,溫州醫學院圖書館趙豐豐對閱讀療法的適應癥、不同病癥的閱讀療法書目等進行了調查研究。關于閱讀療法臨床效果、適應癥及對癥書目等研究也成為后來國內閱讀療法探索的重點[4]。這一階段發文量少(僅2篇),年均發文0.3篇,文獻增長曲線基本平行于橫坐標,本領域研究還未引起學界重視。
第二,緩慢發展階段(2002-2006年)。從2002年開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進入緩慢發展階段,5年間發文19篇,年均發文3.8篇。從圖像上觀察,文獻增長曲線逐漸偏離橫坐標,呈緩慢上升態勢。這一階段,醫學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方面成果較多,其中尤以泰山醫學院圖書館宮梅玲為代表。與前一階段相比,研究主體有所擴大,精神衛生機構、護理學界也開始加入到研究隊伍。
第三,迅速發展階段(2007-2014年)。進入2007年以后,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步入迅速發展期,表現在:一是研究規模進一步擴大。發文總量達166篇,約是前兩階段發文總和的8倍。文獻增幅大,從圖像上觀察,文獻增長曲線陡峻,曲線明顯偏離橫坐標,與縱坐標趨于平行態勢。二是研究隊伍進一步擴大。一般高校圖書館、高等院校相關院系等開始加入到閱讀療法研究中,并且所占比例不容小覷。三是研究內容進一步豐富。研究主題涉及抑郁癥與焦慮癥、網癮癥、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與健康教育等諸多領域。四是應用對象進一步擴大。住院病人、中小學生、老年人、監獄服刑人員、大學生、警察等諸多群體等都有充分的研究。這反映了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主體、對象、適應范圍等都呈現多元化、擴大化趨勢。

圖2 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核心期刊
3.2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載文期刊——基于布拉德福定律的分析
布拉德福定律認為,如果將科技期刊按其刊載某專業論文數量的多寡按遞減順序排列,則可分出核心區、相關區和離散區,使每區期刊載文數相等,則此時3個區的期刊數構成1∶a∶a2 的等比關系[5]。
統計表明,182篇論文(其余發表在論文集上的5篇論文不在統計范圍之內)分布于120種期刊上,刊均載文1.5篇。運用布拉德福區域法將這些論文分為數量大致相等的3個區,3個區的期刊數分別為16 種、33種、71種,期刊數比約為:1∶2∶22,構成等比關系,符合布拉德福定律,第1區的16種期刊即為本領域的核心期刊(見圖2)。上述核心期刊載文量大、載文質量高,是刊載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獻源。
16種核心期刊中,有8種(標記*)是圖書情報類期刊;有5種(標記※)是醫學類期刊;有2種(標記#)是信息類期刊;有1種(標記◎)是心理學期刊。這一方面表明,閱讀療法作為一個新穎的出版選題,得到了圖書情報學、醫學、信息科學、心理學等多學科期刊出版界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閱讀療法作為一門多學科綜合性、交叉性學科的性質。
3.3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分布地圖——基于論文地區分布的分析
科技文獻數量的區域分布是考察文獻的空間分布特點、反映區域學術實力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發表論文越多的地區,其研究實力越強。按照不同地區論文量在全國的比重額,參照鄭剛等對我國創新管理研究力量地區分層框架,將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劃分為如下五個層次[6]。
第一層次,絕對優勢地區(比重≥10%)。山東省發表論文最多(33篇),占論文總數的17.65%。泰山醫學院宮梅玲團隊開啟了大學生閱讀療法應用研究的先河。在山東,閱讀療法研究氛圍濃厚,形成了醫學界、圖書館界、精神衛生界等多領域共同探索閱讀療法的局面。山東是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開始較早的地區,閱讀療法研究積累深厚,研究實力強,是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中心。
第二層次,相對優勢地區(5%≤比率<10%)。包括河北(18篇,占9.63%),湖北(15篇,占8.02%),廣東與江蘇(各14篇,各占7.49%),河南(10篇,占5.35%)5個省份。這5個省區的論文累計比重達37.97%,在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中處于第二層次,具有相對的研究優勢,這與其閱讀療法實務的發展緊密聯系。諸如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2010年就成立了閱讀療法閱覽室,組建了工作團隊,建立了閱讀療法協會,創辦了專業刊物,幾年來一直在大學生中應用閱讀療法,在河北省內乃至國內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第三層次,潛力地區(2%≤比率<5%)。包括福建(8篇、占4.28%),北京、遼寧、浙江(各7篇,各占3.74%),山西(6篇,占3.21%),陜西、重慶(各5篇,各占2.67%),安徽、黑龍江、湖南、吉林、云南(各4篇,各占2.14%)共12個地區。隨著閱讀療法社會認可度的增加,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也呈現從第一、第二層次地區向更大范圍擴散的趨勢。這12個地區論文累計比重達34.76%,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具有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潛力。
第四層次,相對劣勢地區(0.5%≤比率<2%)。包括甘肅、內蒙古(各3篇,各占1.6%),廣西、寧夏、上海、四川、天津(各2篇,各占1.07%),貴州、江西(各1篇,各占0.53%)共9個省區。這9個省區論文累計比重僅占9.63%,比重額極小,它們對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只是偶有涉及,處于零星、自發狀態,在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
第五層次,絕對劣勢地區(空白)。包括海南、西藏、新疆、青海4個省區。統計時域內,這4個省區尚沒有一篇閱讀療法實證研究論文發表,尚處于學術空白狀態,處于絕對劣勢地位。
綜上,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地區分布呈明顯的層次性與不平衡性,這與所在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文化發展水平等有一定的相關性。研究力量較強的地方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及中部地區。這些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人們對文化生活與精神上的需求較高,對維護和促進身心健康的閱讀療法也會給予重視,這使得閱讀療法研究得到較快發展。相反,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人們對精神與心理上的養護無暇顧及,閱讀療法自然缺乏生長的土壤。
3.4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著者分布——基于洛特卡定律、普賴斯定律的分析
3.4.1著者的洛特卡分布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國學者A.J.洛特卡在上世紀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學生產率的經驗規律,又稱“倒數平方定律”,其表達式為,f(x)=C/xn。其中,X為論文數量, f(x)為寫x篇論文的作者占作者總數的比例。它揭示了科技工作者數與其所著論文之間的數量關系。下面我們驗證一下本領域的著者分布是否符合洛特卡定律,著者分布數據見表2。發表1篇論文作者的數量=119/145≈82.07%>60%。這與洛特卡定律的“寫1篇論文作者的數量約占所有作者數量的60%”不符,因此,本領域的著者生產率不符合洛特卡定律。
為得出與本領域的作者生產率符合的數學模型,采用SPSS19.0軟件對表1中的數據進行擬合處理。結果:擬合方程f(x)=0.8740/x3.0094,擬合優度(R2=0.9932),擬合分析具有很高擬合優度,故認為該方程式揭示了本領域的著者科學生產率。
在洛特卡定律中,n是一個反映科技工作者構成的指標。n值越大越說明高產作者的貢獻越小。在本研究中,n=3.0094,c=0.8740均高于經典的洛特卡定律參數值(n=2,c=0.6079),表明:①本領域研究成果主要來自于低產作者,而高產作者的貢獻率較小,高產作者群體尚在形成中。②n和c值增大表明本領域的著者群隊伍在持續擴大。閱讀療法作為一門尚未成熟的、發展中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近年來多學科參與研究已成為顯著趨勢[7]。

表1 論文的著者分布
3.4.2核心作者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在學科研究中成果較多、學術影響力較大的著者群體。按照普賴斯的理論,核心作者的計算公式為:N=0.749*(ηmax)1/2,其中ηmax為發文最多的作者論文數。統計表明,本研究中泰山醫學院宮梅玲發文量最多為10篇,核心作者的發文量為N=0.749*(10)1/2≈3篇以上,共6人,見圖3。這6人共發表論文25篇,占13.37%。
泰山醫學院宮梅玲早在20世紀末期就以泰山醫學院圖書館為基地,在大學生中探索應用閱讀療法。在抑郁癥書方、閱讀療法運作模式、大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網癮干預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高質量研究成果[8],開創了高校閱讀療法應用的先河,是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代表人物。

圖3 核心作者分布雷達圖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陳飛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行為醫學與腦科學》、《臨床心身疾病》上連續發表多篇論文,取得了閱讀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證據;山東精神衛生中心的范文田,在閱讀療法的抑郁癥應用研究方面進行了深度探索,在療效評價、影響閱讀療法的因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9];大連交通大學圖書館付婉秋側重于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及文獻計量學研究;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黃曉鸝、王景文的研究集中于書目、閱讀療法干預實驗、文獻計量、網絡閱讀療法研究等方面。
上述可見,本領域的核心作者主要來源于高校圖書館(特別是醫學圖書館)、醫院及精神衛生機構。這些機構具有開展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人員、資源、技術條件,且方便獲得閱讀治療群體。其研究對象集中于大學生群體、抑郁癥患者、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實驗法、心理學測量法以及文獻計量學方法。
3.5研究熱點分布及演進趨勢——基于戰略坐標圖的分析
3.5.1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熱點分布——高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187篇論文包含關鍵詞346個,其累計頻次868次。截取閾值≥5的30個高頻關鍵詞,其累計頻次為411次,占關鍵詞總頻次的47.4%,能代表本領域的研究熱點。兩兩統計30個高頻詞在187篇論文中的共現頻次,形成30*30的共詞矩陣,再利用SPSS將其轉化為相關矩陣、相異矩陣。將相異矩陣導入SPSS軟件進行層次聚類分析,得到共詞聚類龍骨圖(見圖4)。

圖4 共詞聚類龍骨
聚類分析將30個高頻關鍵詞聚集成5個類團,代表了本領域的5個研究熱點:類團①:閱讀療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閱讀療法的文獻計量學研究。將閱讀療法作為圖書館服務的創新點,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并運用文獻計量學的實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成為本領域的熱點之一。類團②: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研究。針對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癌癥等患者等進行閱讀療法的臨床應用研究,備受醫護人員及醫院圖書館工作者關注。類團③:閱讀療法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研究。既包括對老年人、兒童、女性等弱勢群體,也包括對監獄服刑人員的閱讀療法應用研究。類團④:閱讀療法效果評價及書目編制研究。書目是閱讀療法的關鍵要素,對閱讀療法實施效果有決定性影響。離開了閱讀療法書目,閱讀療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0]。關于書目與閱讀療法效果評價是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核心之一。類團⑤:網絡閱讀療法研究。泰山醫學院宮梅玲最早于2006年建立了“書療小屋——大學生健心房”博客,拓展了網絡閱讀治療新領域;王景文在網絡閱讀療法平臺建設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11]。這些研究適應了全媒體時代閱讀療法的發展趨勢。
3.5.2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熱點的演進趨勢——基于戰略坐標圖的分析
共詞聚類分析的結果展示了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靜態結構,但無法揭示不同研究熱點所處地位及其未來趨勢,為此,需要結合“戰略坐標圖”來作進一步分析。戰略坐標圖是建立在共現矩陣和聚類分析基礎上,用可視化圖譜來表示產生的結果,它有兩個指標:向心度、密度。根據共詞聚類分析結果和共詞矩陣,計算每個類團的向心度和密度。以向心度為橫軸,密度為縱軸,坐標原點為兩個軸的平均數,可以得到一個二維坐標圖(如圖5)。這個地圖將5個類團展示在四個象限中,落入不同象限中的類團代表不同含義。

圖5 研究趨勢戰略坐標
第Ⅰ象限。類團①“閱讀療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閱讀療法文獻計量研究”位于該象限的外緣。在此象限中,類團的密度和向心度最高,說明這個類團所代表的研究熱點內部聯系緊密,學術關注度較高,研究力度較大,與其它研究熱點聯系緊密,是本領域研究的中心,且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在我國,閱讀療法主要是作為創新圖書館服務、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被引入的,圖書館界一直是閱讀療法實踐的主體,這與國外以臨床醫生為主體的閱讀療法存在很大差異,體現了閱讀療法的中國特色。
第Ⅱ象限。類團③“閱讀療法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位于該象限。處于該象限的類團密度高,向心度低,說明熱點內部聯系緊密,研究目標明確,已初具研究規模,研究趨于成熟。但由于該類團與外部聯系不緊密,在整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網絡中處于邊緣地位。表明近年來閱讀療法在兒童、老年人、服刑人員等人群中的應用研究雖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尚未進入本領域研究的核心區域。
第Ⅲ象限。類團⑤“網絡閱讀療法研究”位于該象限。在此象限的類團密度和向心度均較低,類團內部結構松散,說明這個熱點目前尚不成熟,處于研究的邊緣區域,具有相對獨立性。網絡閱讀療法研究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代表了閱讀療法發展的新方向。隨著研究的持續深入,該研究熱點有向第一象限發展的趨勢。
第Ⅳ象限。類團②“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研究”、類團④“效果評價及書目編制研究”位于該象限。在此象限內類團的密度低,說明這些研究主題內部聯系松散,尚不成熟,具有潛在的可拓展空間,在整個研究中具有潛在重要性。隨著研究的持續深入,有望成長為新的學科分支;這兩個類團的向心度高,表明與外部其它熱點聯系緊密,在整個研究中富有活力,處于研究的核心區。這兩個熱點的研究者主要是醫護人員及醫院圖書館員,他們是我國閱讀療法研究的重要力量。醫療衛生界的參與,對增強研究效度與信度,提升國內閱讀療法臨床應用水平至關重要。
綜合本文的分析研究,可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1)從1996-2014年,國內共發表閱讀療法實證研究論文187篇,約占同一時期閱讀療法文獻總量的15.6%,思辨性研究多,實證研究不足的狀況十分明顯,這折射出國內閱讀療法實務的滯后狀態;國內閱讀療法文獻呈指數曲線方式增長,目前正處于迅速發展期,這符合普賴斯的文獻指數增長規律。文獻增長函數式為:y=0.4065e0.3433x,據此可對不同時期國內閱讀療法文獻量進行估算。該方程式是在對文獻增長進行數理統計的基礎上得到的,揭示了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文獻量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性。
結合普賴斯定律及文獻增長趨勢圖,可將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①萌芽與誕生階段(1996-2001年)。這一階段發文量少,醫院(包括醫院圖書館)的學者開啟了國內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的先河,相關研究還未引起其它領域的重視。②緩慢發展階段(2002-2006年)。在這一階段,護理學界開始介入,醫學高校圖書館顯示出較強的研究實力。③迅速發展階段(2007-2014年)。這一階段,醫院(包括醫院圖書館)、醫學高校圖書館、精神衛生機構、一般高校圖書館、高等院校相關院系也加入到研究隊伍;研究內容涉及抑郁癥與焦慮癥、網癮癥、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與健康教育及文獻計量學分析等諸多領域;閱讀療法的應用對象擴大到住院病人、中小學生、老年人、監獄服刑人員、警察等諸多群體。閱讀療法實證研究規模、研究主體、應用對象、適應范圍的多元化、擴大化趨勢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
(2)閱讀療法實證研究論文的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通過區域分析法得到了《中華醫學圖書情報》、《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山東圖書館學刊》、《大學圖書館學報》等16種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核心期刊。這些核心期刊主要包括圖書情報類、醫學類、信息類及心理學類等。表明閱讀療法作為一個新穎的出版選題,得到了多學科出版界的關注。上述核心期刊以其載文量大、載文質量高等特點而成為刊載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獻源。
(3)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地圖直觀揭示了研究力量分布的層次性與不均衡性。按照不同地區的論文量,可將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劃分為絕對優勢地區(山東);相對優勢地區(河北、湖北、廣東、江蘇、河南5個地區);潛力地區(福建、北京、遼寧、浙江、山西、陜西、重慶等12個地區);相對劣勢地區(甘肅、內蒙古、廣西、寧夏等9個地區)及絕對劣勢地區(海南、西藏、新疆、青海4個地區)5個層次。
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地區差異跟所在地區的經濟、文化與生活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東部沿海及中部地區一般經濟比較發達,人們對文化生活與精神上的需求較高,對維護和促進身心健康的閱讀療法也比較重視,這為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相反,在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經濟的不發達導致人們對精神與心理上的養護無暇顧及,閱讀療法則缺乏生長的土壤。
(4)本領域的著者科學生產率分布不符合洛特卡定律。利用SPSS軟件對本領域著者與文獻量的關系進行擬合,得到反映著者生產率分布的數學模型:f(x)=0.8740/x3.0094。通過與經典的洛特卡定律的相關參數值進行比較,可知:①本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來自于低產作者,而高產作者的貢獻率較小,高產作者群體尚處于形成中,在培育高產作者隊伍方面亟待努力;②作為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學科,本領域的著者群隊伍在持續擴大,多學科參與研究已成為顯著趨勢。
根據普賴斯定律,得到本領域6名核心作者:宮梅玲、陳飛、范文田、付婉秋、黃曉鸝、王景文。這些核心作者主要來源于高校圖書館(特別是醫學圖書館)、醫院及精神衛生研究機構。他們具有開展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專業優勢,在國內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方面發揮了導向作用。特別是被譽為國內閱讀療法的五大實踐家之一的泰山醫學院宮梅玲,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閱讀療法應用方面作了多項開拓性研究。
(5)共詞聚類分析將30個高頻關鍵詞聚合成5大類團,代表了本領域的5個研究熱點:閱讀療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閱讀療法文獻計量學研究;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研究;閱讀療法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研究;閱讀療法效果評價及書方編制研究;網絡閱讀療法研究。
戰略坐標圖揭示了5個研究熱點的戰略地位:①“閱讀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閱讀療法的文獻計學研究”比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中心內容,該熱點相對獨立于其他研究主題,受學者關注度較高,研究力度大,且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②“閱讀療法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研究處于本領域研究的邊緣,但熱點內部聯系緊密,研究目標明確,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規模,研究趨于成熟。③“網絡閱讀療法研究”處于整個研究的邊緣區域,研究尚不成熟,在本領域研究中具有相對獨立性。隨著網絡閱讀療法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 o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Reading Therapy
的倡導與普及,該研究熱點有向第一象限上升的趨勢。④“閱讀療法臨床應用研究”、“效果評價及書目編制研究”是本領域研究的中心內容,但研究尚不成熟,具有潛在的可拓展空間,在整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中具有潛在重要性。
(來稿時間:2015年8月)
參考文獻:
1.黃曉鸝,王景文,李樹民.閱讀療法實證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13
2.楊立新.文獻增長規律的回歸分析方法[J].安徽廣播電枧大學學報,2000(2):89-91
3.展闖.書信(閱讀)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效果[J].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丹東,1996:43-46
4.趙豐豐.對“閱讀療法”的調查及建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38-39
5.張立.近年來我國開放存取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4(1):138-139
6.鄭剛,朱凌,陳悅.中國創新地圖——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創新管理研究力量分布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8(2):444-446
7.夏鳴.圖書情報領域作者生產率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6):28-31
8.宮梅玲.泰山醫學院的閱讀療法研究與實踐[J].圖書與情報,2009(2):8-12
9.范文田,王旸,徐清芝.閱讀療法對抑郁癥療效的觀察[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4):336-337
10.王景文,黃曉鸝,唐品, 等.我國閱讀療法書目研究與實踐進展評述——基于文獻分析與書目建設的視角[J].圖書館雜志,2015(4):46-51
11.王景文.基于網站調查的我國網絡閱讀療法平臺構建探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3):68-68
Wang JingwenGao YujieXu JingTang Pin
(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reading therapy has been to promote effectively with the deepening practice.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strategic diagram analysis so on are used in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annual, journal, author, region, theme and other indicators in-depth this paper reveals development law and trends of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ading therapy in order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empirical study of reading therapy in China.
Keywords〔〕Reading therapyEmpirical studyBibliometricsDiscipline evaluation
〔作者簡介〕王景文(1970-),男,碩士,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教學培訓部主任,研究方向:閱讀療法、文獻計量學;高玉潔(1983-),女,碩士,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閱讀療法;許靜(1970-),女,碩士,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唐品(1968-),女,學士,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閱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