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新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學面臨的困惑越來越多,但為了更好的教學,我們教師也在積極學習新課改精神,不斷進步,選用探究式、合作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文從實際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入手,分析解決當前物理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同行探討,以期共同進步。
[關鍵詞]新課改;困惑;挑戰;探究;創新;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校的啟動和逐步展開,各種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來,使我校的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以積極的進取心態,深入理解課標,研讀教材,努力探索,注重專業成長是自身發展的關鍵和重中之重。激發學生們勇于探索、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啟迪他們從生活中學習物理,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在課改中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困惑,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教學時間與教學任務的問題
自從課改以后,提倡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成為知識的發展者,問題的探索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中領悟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課堂實行小組學習,目的是以好帶差。可在實施的過程中,問題來了,由于農村中學相對來講學生素質較差,百分之八十的同學不會自己設計實驗,甚至不知道探究什么,怎么去探究,所以還必須需要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啟發,這樣一個探究實驗本來二十分鐘完成,一節課四十分鐘還沒有達到探究所預期的效果,影響教學進度,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面對困難,要勇于開拓進取,不斷反思,尋求適應農村中學現狀的課堂模式,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不斷創新,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更是教師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要求,我相信隨著不斷深入的課改,不斷的積累經驗,吸取教訓,一定會解決好教學時間與教學任務的關系。
二、課堂管理的問題
新型的課堂要改變以往那種教師口若懸河的講,學生背手聽的課堂模式,要求全體小組合作,所有學生動手參與。這樣新的問題就隨之而來,一部分對探究不感興趣的學生趁機說話、嘮嗑,甚至損壞實驗器材,魚龍混雜,這樣就給老師的課堂管理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怎么樣才能有序的上好一節課,怎么樣讓那些不感興趣的同學也積極地參與到探究中,這是實際問題,也是困惑,更是挑戰,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摸索,從教學過程的多個環節全方位啟動,如備課,備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命題,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緊密聯系實際,每個學生都感興趣,,使他們樂學。比如講“摩擦力”一節時,取一根兩端等大的圓木棒(實驗前備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爭奪,結果男同學取勝。然后,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給男同學,再叫他們各握一端爭奪,結果女同學獲勝。頓時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將思維和興趣都集中到“摩擦”上來。這樣學生會處于最興奮、最有刺激的狀態下,所有感官都被充分調動,動腦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接受的同時往往還會提出個人看法和新的問題,從而引發更多的交流,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外在表現,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有可能產生失敗后的反思,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由此可見,平等開放的課堂是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磨煉自主學習能力的最好陣地,是學生張揚個性的最好舞臺。
三、兼顧全體學生發展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讓每位學生都得到探究的樂趣,可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卻存在著有不少女生不愿提出問題不愿動手操作,以小組的形式探究的時候她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觀看,或者聽從男同學的使喚遞點實驗器材什么的,還有的干脆就是在一旁“看熱鬧”,等別人做完實驗把數據抄寫到自己的實驗報告冊上。這部分人表面上經歷了“探究”,但實質上他們沒有參與到實驗中去,也就沒有經歷探究,更體會不到探究的樂趣。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標準,面臨的更大挑戰就是如何兼顧全體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克服一些女生的膽小怕事兒心里,交給她們正確的操作方法,樹立信心,比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好多女生怕蠟燭熔化的蠟油燙到自己,不敢動手探究,教師要有預知性,事先告訴她們怎樣正確拿蠟燭,怎么劃火柴,怎樣移動蠟燭才不會傷到自己,幫助她們樹立信心,有備無患,這樣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每一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全體學生,讓學生找回“自我”。
四、抽象的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物理完美結合的問題
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是解釋自然,為社會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聯系生活實際將物理知識活學活用,從生活中尋找物理問題,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所以怎樣把抽象的物理知識還原成生活中的物理,理論聯系實際,這也是教學中一個新的挑戰,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物理現象紛繁復雜,往往不是單一的,在實際教學中講的淺學生們不理解,講得太多,學生們又覺得太深奧,有時這個“深淺“度真的難以把握,每上一堂課之前,我不僅要備教材,我還得總結所涉及到的生活的物理知識,把生活中相同的物理現象,用到相同的物理知識加以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物理很有實用價值,學好物理不僅是中考高考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例如,在講摩擦力時,讓學生用力從教師緊握的手中抽出一根細細的木棒;進行浮力教學,講解決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演示實驗:在盛有一定比重鹽水的燒杯中,分別放進木塊、橡皮和雞蛋,學生觀察發現:木塊浮在水面,橡皮沉入水里,而雞蛋則懸浮在鹽水中。這么奇怪的現象,學生們被吸引住,自然而然產生疑問:為什么在同一種液體里放進不同的物體,木塊會漂浮,橡皮會下沉,而雞蛋卻會懸浮?教師引出“物體的浮沉條件”這一知識點,隨著學生的興趣濃厚,再逐步展開探究,效果會很好。
面對這些困惑,我們要主動學習,敢于創新,在實踐潛心體會酸甜苦辣中的磨礪,在新課程改革中勇于挑戰,實現自我,做一個智慧型用心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李燕.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
[2]崔玉峰.幫學生架起物理題中的“橋”[J].現代技能開發.1999(06).
[3]金冠峰.提問在物理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