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活動,但是由于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么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平時工作活動時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動需要怎么樣的配合我們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有頭有緒。
在活動中我們幾位老師還是比較會觀察孩子的,活動時我們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里,隨時糾正,或下次改進。活動評價完了我們還會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幾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于游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了解區域活動。1.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幾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其他象美工區,我們的重點是撕紙、折紙,其次是學習使用剪刀,比如學習剪紙、學習紙帖畫等等。還有娃娃家,準備小餐廳的模具,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贊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3.注重講評工作
本班幼兒有些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后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兩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余地。但是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動內容——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膠水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在旁看著,使用剪刀的安全,膠水的使用每次都是弄得滿桌子手上都是。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于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致,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于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于活動。
案例:
正在我觀察我們班級很多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時.我看到我們班級中的“小不點”趙枝珩在抓耳撓腮的,一幅很痛苦的表情。看來他肯定在他玩的地方碰到了很大的困難,我近距離一看,原來他在我們“益智區變變變”的區角玩,可是這個區角不是以前隨你在板上擺圖形的,而是根據圖案,自己在模仿圖紙上的圖案變化造型,我走近一看,趙枝珩的設計是一只長頸鹿,可是他為什么表現的卻很不好似的,我過去一看,原來他只是為了讓長頸鹿的脖子好看,沒有把長頸鹿的身體和腿的長度算在其中,長頸鹿的腿和身體沒法顯現出來.看著他很著急的樣子,我想啟發他自己來克服一下,我試著請他自己想想為什么不能表現啊?可能是他太急了,想了半天也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想這個時候應該發揮我的指導作用了,我請他先在設計長頸鹿的身體和腿的長度做個比較,因為我先讓他認識到我們的設計圖和模具是一模一樣的,你怎么設計的就應該怎么用模具來拎、扭、轉的動作變變變,讓模具的棱角成一直線水平狀,一說他就明白了,點著頭對我說原來是自己的方法出問題了。
分析:
我們班級的幼兒在玩這個小小設計師的時候時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多幼兒覺得設計圖和底板是不一樣的,可能這跟老師解釋的不清楚很有關系的,而且幼兒的形象思維還不是很發達,在很多方面還不是很能表達的清楚.我們的幼兒在玩的時候發生困難的時候,老師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先觀察著,等幼兒實在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能力解決的時候,老師可以從旁觀者變成指導者,適當的加以指導,解開幼兒困難的源頭,讓他們有信心自己完成,.讓自己養成一個愛動手、愛動腦勤奮好習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