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
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就是要能夠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社會型人才。從高中語文來談,高中語文與以往的語文教學有所不同,不是單純的基礎性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更強更好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所包含的能力比較廣泛,不僅是口語交際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還有人文精神的感知能力,語文的重要內涵。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8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38
教育是為了培養人才,培養人才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人們可得到更多的物質需求,同時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一點是人文精神素質的養成,在物質需求的滿足下,社會上少不了人文精神的支持,在精神的支撐下,才會走得更加長遠,更加迅速。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滲透是當代社會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教育成分,同時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的教育滲透工作是尤為重要的,可以改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在基礎教育的情況下,努力培養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識,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師探討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人文精神的滲透效果。
一、樹立人文精神滲透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對人文精神的認識
教師就是戲中的導演,學生就是戲中的主角,導演應該圍繞教育的劇本來引導學生表演,戲中沒有內涵,就是一部沒有藝術的戲劇。首先教師必須要清楚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目標,然后進行教育任務的工作。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文精神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的社會道德、思想、態度的良好程度。然而,教師應當樹立好人文精神教育的觀念,加強自身對人文精神的認知,做好教學榜樣,用自身的教學態度、日常生活良好的行為表現和語言表達的文明來感染學生,讓學生融入具有人文精神教育的課堂上,在課堂上逐漸滲透人文精神。
二、實現人文精神滲透的有效途徑
(一)課堂導讀,引進微課
微課在教學機構中的出現頻繁,師生對其已不覺陌生,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到課堂的內容,教師應利用微課的特點,給學生進行課堂導讀。微課的主要特點是短而精,短是因為它所耗費的時間只有5-8分鐘,精是應為它富有形象生動的畫面,內容突出,同時可以讓學生只有把握時間,有重復性。使學生在生動直觀且可以醞釀的教學過程充分理解課文的知識。由于微課的引進,學生在課堂上耗費學習的時間就相對少了許多,使教學更為有效。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相關的景象和相關的背景聲,是可以觸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必修4第二單元《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先讓微課給課堂進行導讀,給學生提供教學的情境思維,讓學生先融入赤壁中的情景,感受到大江、浪所動的氛圍,再聯想到千古風流人物周瑜,不斷地在學生的腦海勾勒生動的畫面,使得學生深刻感受到英雄人物的背景,同時深刻理解到詩人蘇軾對詩人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的思想。微課導讀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讓學生感受到人文精神,在課堂教育前就有了初步的理解。
(二)創造人文精神教學氣氛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實施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使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滲透。首先教師必須要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氣氛,良好的氣氛是學生學習的條件,是學生興趣產生之源,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教學氣氛應該是和諧、放松、自由的組成,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并且能夠充分表現自己,體悟到知識所隱藏的人文精神。
(三)大膽創新,走出教室,走進生活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人文精神永遠離不開生活,只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神思想。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是多彩絢麗的,文章就是把生活與自然進行了轉移的工作。因此,教師要大膽設想,勇敢創新,實現從教室里走出去,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對人文精神有更好的領悟。
(四)進行真實的學習評估,體現人文所在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是體現了教學人文之所為。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首先不可以只是依賴分數來定好與壞,這樣導致評估的不合理性。第一,要考慮到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和多向性,注意評估的層次性;第二,從評估的方式進行考慮學生的表現行為,突出評估的準確度;第三,鼓舞是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評估之后,適當鼓舞學生努力學習;第四,思維能力的評估,考查學生對某方面知識的思考方向和思維規律。只有實現評估,才可以更加清楚學生學習的能力范圍,使教師更好地思考教學方法的改善。
高中語文教學注重體現人文精神,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思考與改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探知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理念,是教學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表現,進而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