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強縣街關鎮崔魏園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窮村,耕地少、沒資源、交通不便使得該村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如何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當地干部急在心里。然而,在2012年,一個好消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衡水市審計局定點幫扶崔魏園,要讓崔魏園2015年底實現脫貧!
“三年時間脫貧?這牛吹大了吧!”大部分村民認為衡水市審計局說大話、作秀。不能食言于百姓!為此,市審計局黨組成員、正處級調研員高振華主動請纓,帶領兩名年輕同志,從2012年7月份開始,踏上了扶貧征程。
高振華是在農村長大的,后來考上大學離開了家鄉。盡管工作30多年了,但他對農村、農民的感情依舊很深。到崔魏園開展幫扶工作,是他實現心愿的難得機會。
言出必行!一到村里,高振華就開始謀劃崔魏園脫貧致富項目,通過入戶調查、征求意見,確定了“村集體建設生態養豬小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思路。在具體實施上,由合作社租賃生態養豬小區基礎設施,村集體獲得租賃收入,合作社社員獲得養殖收益。
高振華當過村干部、掛職過鄉領導,還擔任過二十多年縣級干部,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使幫扶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親自設計、親自畫圖、親臨工地、親自監工,不到三個月,就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墊坑塘,建小區,村集體資產達到174萬元;建豬舍,帶領村民建成高標準豬舍58個,100立方米沼氣池4個;成立合作社,使農民脫貧致富找到新路子。
在村里,高振華每天4點起床,起床后先查看筆記本,計劃一下哪些事是當天必須解決的,然后叮囑自己,基層的工作不好做,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村民矛盾,必須考慮周全,站在村民角度上想問題。天一亮,他就走出村委會,拿著鐵锨、掃把,在村民熟睡中開始掃大街,清理排水溝,到養豬小區干活,村民們看到高振華滿頭大汗,非常感動:“老高動真格了!”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再也沒有睡懶覺的人,天還沒亮,村民們就扛著鐵鍬、拿著掃帚,“找老高去!”
駐村以來,村民在辦公室總找不到高振華,老高在工地呢!白天,高振華忙碌在工地現場,他光著膀子,挽起褲腿,一雙黃軍鞋,一身泥一身汗。“老高哪像一名處級干部,和我們農民有啥區別?”村民們這樣評價他。“倒不覺得累,就是費鞋。”高振華這樣說。他不僅是位好農民,還是位好廚師,在村委會,他總是搶著做飯,一手好廚藝讓駐村隊員們都胖了好幾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村里工作經費、項目資金奇缺,這可難住了高振華。為此,他和隊員省吃儉用,擠出3000多元,為56名合作社成員每人訂做了一套工作服。在養殖小區建設初期,項目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高振華把家里賣房子的錢拿出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2013年9月,正是村莊面貌改造提升的關鍵時刻,村廣場附近已經倒閉的樓板廠成了村容村貌改造的障礙。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高振華從妹妹家借了4.5萬元來補償拆遷戶,使修路和廣場提升工程如期進行。
從2013年10月起,高振華就開始謀劃生態豬肉的銷售問題。然而,豬肉市場持續低迷,為此急得高振華整晚睡不著覺。如果生態豬肉不能按預想的價格而是以普通豬肉價售出,就意味著56戶社員每戶將賠上5000到1萬元。
決不能讓農民賠錢!高振華暗下決心,就是拼上老命,也要把生態豬肉銷出去!高振華的決心得到村民和親戚朋友的支持,一場生態豬肉的銷售戰打響了。
高振華和隊員們發動全局干部職工參與,從印名片開始,采用發放宣傳頁、產品介紹、制作電視專題片、報紙廣告、品嘗會、電視劇中飛播字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進行宣傳,特別是通過老鄉、同學、朋友、熟人推介,見人就說,逢人就講。春節前夕,正是銷售生態豬肉的黃金時期,高振華走街串巷,聯系門店,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一進臘月,門店正式營業,高振華帶領隊員卸貨、站柜臺,忙里忙外,成了一名“豬肉局長”。功夫不負有心人,到臘月二十九,400多頭生態豬不僅全部按預訂價格售出,而且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與普通豬肉價格低銷售難的現象形成明顯反差,生態豬肉唱出了致富歌。豬肉銷出去了,合作社社員錢包鼓了,可高振華由于精神壓力大、工作緊張、休息嚴重不足,落下了“心悸”的毛病。
但高振華依然忙個不停。“即使退了休,我也要把這項工作進行到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高振華堅定信念,一定要把崔魏園生態養豬這個項目做實、做強、做大,讓群眾在發展生態農業中得到實惠,盡快過上小康生活。
讓生態豬肉進超市!如果生態豬肉進了超市,即使工作隊走了,渠道和市場還在,鄉親們還是不用發愁。為此,高振華帶領隊員們跑遍了衡水市的大小超市,終于在衡水市區的萬德福超市開設了“崔魏園牌生態豬肉專柜”。 2014年11月1日正式開業,到2015年底,銷售額達到62.9萬元。這讓社員嘗到了甜頭,“還不夠甜,要把品牌做大就必須要有更大的市場。”高振華在生態豬肉進超市的基礎上,又積極與機關食堂、學校食堂聯系,從2015年初開始,共開拓了20多個單位的食堂,年銷售額達到50多萬元。電商扶貧的興起又讓高振華看到了門路,2015年12月份,他與衡水優鮮電子商務平臺達成協議,計劃首先在衡水市區泰華地產的所有住宅小區,實施手機訂貨配送,這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銷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2015年,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了,一組數據足以振奮人心: 2015年,崔魏園有能繁母豬100頭,生態育肥豬出欄400頭,銷售仔豬300頭,銷售收入120多萬元,分紅30萬元,每戶5000元;預計2016年,在保持能繁母豬100頭不變的基礎上,生態育肥豬出欄1000頭,銷售仔豬1000頭,銷售收入300萬元,分紅60萬元,每戶1萬元;預計2018年,通過“雙增”(增加入社資本、增加社員),全村凡能入社的貧困戶將全部參加,靠養豬和種植韭菜兩項,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可達到1.5萬元……
工作隊駐村結束了,但高振華對崔魏園的幫扶并沒有結束,他從駐村工作隊長變成了扶貧志愿者,繼續為村里做事,“因為崔魏園還沒有真正實現小康。”高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