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軍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關鍵詞:傾聽意識;傾聽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25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04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然而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情景: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不是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道:“老師,我來,我來……” 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學生都失望地嘆氣,而沒有注意別人發言的內容,或者是教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可見,學生沒有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如果沒有傾聽,教學表達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維的碰撞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點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一、加強對學生傾聽意識的培養
在課堂上,我們一直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這就需要教師細心指導,讓學生建立傾聽的意識。1.告訴學生傾聽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要學會認真傾聽。教師講課時認真傾聽,是對教師的尊重;別人回答問題時認真傾聽,是對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回答問題時其他人認真傾聽是對你自己的尊重;在認真傾聽時還要學會汲取別人的優點。這樣才能達到高效學習。2.教師每節課都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傾聽情況。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有意注意時間還不是很長,上課走神、做小動作是難免的,當教師看到有學生不認真聽講時,不要急于講課,要耐心等等這些學生,我們可以巧妙地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如:傳遞一個眼神或做一些小游戲。(聽到教師指定的數字就拍手、跟著教師的節奏拍手等等。)
二、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則等編成判斷題。通過這些判斷練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辨別、分析、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個學生必須認真聽才能正確地判斷。這在無形中,就加強了學生傾聽的能力。再有,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利用早自習每天堅持口算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口算練習中,采取多種形式,不但進行視算練習,還時常穿插聽算練習。這樣既改變了單調的練習模式,又有利于激發練習的興趣,同時也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聽力。通過聽算,使學生明白,我們不但要學會算,更要注意聽,只有聽清楚,才能算正確。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樂于傾聽
學習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從中為學生尋找和創造樂趣。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破重點,突破難點。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認真傾聽。使學生在一定時間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應注意的對象上,從而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四、運用評價策略,讓學生善于傾聽
(一)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隨時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愛心去發現、去欣賞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突出表現和精彩回答給予積極的回應。首先,在課堂上改變了以往非對即錯的評價,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熱情的鼓勵性評價:如“XX同學聽得最認真,第一個舉起手,請你回答!”在運用語言鼓勵的同時,還可以結合體態語進行表揚。教師通過這些評價語言,使學生積極情感得到了良好的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在課堂中給學生創造機會,引起自我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通過自我評價,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積極傾聽。如:在一題多解的題目中,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并評一評自己的方法比起別人的有什么優勢和不足,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傾聽的良好習慣。
總之,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培養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