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標的逐步實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就要求教學應圍繞學生的需要展開。本文基于一些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討。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導入;主體參與;人本觀念;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7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34
新課程改革勢不可擋,課改前的中學思想品德課的主要弊端在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屬于填鴨式的“滿堂灌”。而現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力求倡導課堂教育的實踐性,提倡教師要構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舊有的封閉、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上要大膽革新,創新方法,達到真正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一、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應當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學方式的變革,現在初中各學校都建有微機室或電教室,互聯網絡高效、敏銳的信息獲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媒體教學能把聲音、圖像等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為此,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習,特別是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掌握計算機運用的基礎知識和課件的制作方法,著力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前奏
教學中,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精煉、貼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其思維和求知欲,還可以借此交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大門的鑰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在整個教學中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為此,我們教師要注意教學導入的情境化,重視教學前奏。
在新課進行前,教師可以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研究的主題。當然,導入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種多樣。
1.多媒體演示導入法。在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這一課時,就現在初中生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下無法承受一些小的壓力和挫折,極易導致對生命的輕賤,毫無珍惜和責任意識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生命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殷雪梅教師為救幾名學生而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事跡的視頻材料,學生可從視頻材料中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緒感染,誘發對“珍惜生命”知識的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樣的視頻導入就能切入主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導入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設計,可以引用詩歌誦、歌曲等形式,達到引人入勝、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導入法。中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根據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他們熟悉的或與其生活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斷給學生聽,也能提升其興致,進而導入新課。
3.列舉學生身邊事例導入法。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有利于調動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注。為此,導入時可設計引用身邊事例。如講身邊某同學因學校及師生資助終返校讀書一例,引入《維護受教育權》教學內容。
4.穿插社會熱點導入法。以社會熱點導入,能引起學生注意,為新知識學習做好心理準備,如把近段時間從電視、報刊、網絡上看到的2008年的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等導入《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的學習;由減免農業稅、加強新農村建設、西部大開發等導入《全面建設,實現小康》、《共建美好和諧社會》等;以社會熱點內容導入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展。
三、教學過程中,還應重視學生主體,突出“主體參與”,要有“人本觀念”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學生的實踐活動往往只限定在做練習、做作業這一環節上,而在其他教學環節,學生幾乎是“無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樹立“人本觀念”,“人本觀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學管理中解決好人的問題,即解決好人的思想、認識、情感以及知識、技能等問題。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努力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所謂“主體參與”,是指不僅把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且要看作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思想品德課的實踐教學,就是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出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參與,更好地發揮其主體作用。比如,在課堂上,筆者鼓勵學生談自己的親身經歷,談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眾提出來,然后發動學生一起“會診”,從課本中尋找“良方”,運用心理品質的有關知識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許多煩惱,諸如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心理障礙等。學到的法律知識也能幫同學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糾紛和問題,諸如消費糾紛、維權方式等。同學們放棄往日對思想品德課枯燥無味的偏見,認為學習這門課很實際、很有用,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能為人生指明正確的航向,也就使他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四、要讓學生在教學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思想品德課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俗語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嚴格來說,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應掌握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課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