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時間,村里建起了300畝蔬菜大棚,硬化了街道,安上了路燈,群眾也有了健身場所……“這些好事,都是北京來的親戚趙書記給辦的!”河北省巨鹿縣東辛莊村46歲的吳之祥,說起眼下的新生活來,滿臉喜悅。
吳之祥念叨的趙書記,是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年輕干部趙棣華,作為中組部等部門統一選派的中直機關優秀干部,他于2015年7月來到東辛莊村擔任“第一書記”。
趙棣華的到來,讓村民也成了“上班族”。
“來到村里,就要腳踏實地為村民謀實事?!壁w棣華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深入調研。他了解到,村里原來有3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由于規模小,沒有形成穩定的效益。村民要穩定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一條必須的路子。經反復論證,村委一班人決定將大棚蔬菜規?;l展作為村里主要產業來抓。說干就干,趙棣華很快籌集到4萬元,??畎l展農村經濟。
在趙棣華的帶領下,村里組織流轉了300畝土地,引進了山東青州的一家農業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蔬菜大棚產業。如今,投資近400多萬元的300畝蔬菜大棚建設已完工,春意濃濃中土地也完成翻整,并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如何保障農民的收益?趙棣華介紹說,村委與承包公司協議:承包款每年必須提前發到老百姓手中;工人要優先雇傭流轉土地的農戶。另外,因為承包公司在北京、哈爾濱、武漢等地都有自己的銷售市場,依靠公司的銷售渠道和靈通的市場信息,可保證大棚蔬菜的收益。
土地流轉出去后,農民成了“掙工資的工人”。吳之祥算了一筆賬:他家的土地流轉給公司后,除了800元/畝/年的承包款收入,他還可以在大棚里長期勞動,每月又有2000多元的工資,“比以往自己單純種地收益多多了”。據統計,300畝蔬菜大棚每年基本上要雇傭600名勞動力,村民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
“根據發展情況,今年計劃再發展500畝到1000畝的蔬菜大棚;還要扶持300戶家庭搞屋頂光伏發電?!薄耙劳锌h里建設的‘杏博園,我們村同步跟進建設‘東辛莊民俗村”,按計劃,東辛莊村將利用村里閑置的空房子,先期扶持幾家農家樂,再扶持50戶搞手工藝加工,發展文化產業,增加村民收入。趙棣華規劃著村里接下來的發展藍圖。
“趙書記來了之后,村里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贝逯魅螚羁∪A形象地把趙書記稱作“規劃師”,“在趙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奔小康的步子更快了!”
每到晚上,村委會大院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五六十名婦女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著歡快的廣場舞,小伙子則在一邊打籃球,年長的老人帶著孫輩們在一旁觀看。
“以前,一到晚上村里一片寂靜,大家沒地方去,都在家里看電視、打麻將。”村黨支部書記吳廣義說,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趙棣華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爭取到2萬元的文體器材,村民們從此有了健身的場所。
“今年準備利用村委會大院閑置的房子,再建一個文化大院,包括圖書室、閱覽室和電教室?!壁w棣華說,要把文化大院建成一個蓬勃向上的地方——大家白天可以來這里看書、上網,晚上可以來這里跳舞、打球,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了,自然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目前,村里已經為建設文化大院準備了部分電腦和書籍。
趙棣華還特別重視村民的學習培訓。自駐村后,每個月他都會組織班子學習,召開黨員大會;還組織了兩次普法講座,制定了10項規范化制度?!按迕駛儭珰馍裉嵘?,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如今,村委會大院成了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大家有什么心事、難事都愿意對他說,在村民眼里,趙棣華儼然成了“知心人”。
駐村以來,經趙棣華參與調節的矛盾糾紛有20多起,包括宅基地、車禍等棘手矛盾都得到了圓滿解決,甚至一些老上訪戶也來找他,“他們中有些人更需要的是傾聽和心理疏導?!?/p>
對村民的困難,趙棣華總是盡其所能地給予幫助。村民劉君波和楊道通,本是30多歲的壯勞力,因患有股骨頭壞死,長期忍受病痛折磨。為更好地了解病情,趙棣華帶他們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和武警總醫院就醫,從掛號到檢查,全程陪同,一周的時間吃住在趙棣華家中?!皼]有趙哥的幫助,我做夢也想不到能到北京治病?!眲⒕ㄕf。村民任運彩也是由趙棣華帶領在北京治療了腿疾。
趙棣華的真情換來了村民的支持和理解。流轉土地時,村民吳澤義家的8畝地全種的是樹苗,已經長了兩年。想到趙書記是真心為村民辦好事,吳澤義二話不說,不要一分錢的補償,把地流轉給了公司。
“村民們的關愛也讓我很感動?!壁w棣華說,時常有村民把剛蒸好的饅頭、包子和胡蘿卜、白菜、小米等悄悄地掛在他廚房的門上。
駐村半年多來,趙棣華把村里的大事小情記掛在心里,對北京的家照顧很少。除了幾次帶鄉親去北京看病與家人團聚外,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幫扶工作上。對家人,他更多地是電話里的叮囑,甚至還把在北京看完病的父親,接到東辛莊村,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老人。
“和農民的感情有多深,干勁就有多大!”趙棣華不僅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還不斷推進村里的民生事業。半年來,東辛莊村修繕了幼兒園的圍墻,新建了街道排水溝310米,安裝路燈120桿,硬化路面6900米,植樹3500株,新建揚水站4座。“村里的面貌一天一個樣!”村民高興地說,“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